-
有詳細的資訊,請親自檢視:
-
地理學中的定量方法是指將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應用於地理學研究的方法,也稱為定量地理學,曾稱為定量地理學。 地理定量方法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60年代以前主要是一般數理統計,6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發展了地理系統的數學模型和數學模擬技術,應用了計算機和多元分析方法。
地理定量方法的主要方法和模型包括:
概率分布。 它適用於城市和人口分布的研究,以及商業設施的分布。 其中,正態分佈、二項分布和泊松分布的應用較為常見。
一般統計特徵。
例如,均值、方差、變異係數等用於分析各種地理要素的時空差異,專門構建的統計指標用於各種專業分析領域(如洛倫茲曲線和基尼指數用於專業化程度的分析, 等)。
一種空間型別的統計分析方法。
根據地理特徵的點、線和區域(區域)分布特徵,設計了各種統計特徵引數,如最近鄰指數和區域形狀指數。
回歸分析。 簡單回歸分析,應用於兩個地理要素之間定量關係的分析和分析; 採用多元回歸分析和逐步回歸分析分析地理系統要素在兩個或多個因素影響下的關係。
趨勢面分析。
它是多元回歸技術的特殊應用,將地理要素的數值視為地理坐標的函式,用於建立地理要素分布規律的數學模型和製作各種趨勢圖。
主坐標分析。
坐標的正交變換用於對多指標測度的地理特徵進行分類。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利用多維空間坐標軸的旋轉,計算地理要素的主成分荷載、因子荷載和分數,分析地理要素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實現簡化系統的表示和地理系統的數值分類。
-
正確答案:第一階段,大致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是定量地理學發展的初始階段。 第二階段,包括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10年搜尋期,屬於中期。
第三階段,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計量經濟學地理學走向更加成熟和完善的階段。 第四階段,從20世紀初開始,傳統意義上的定量地理學開始向計算地理學發展。
-
第一階段,大約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是定量地理學發展的初始階段。
第二階段,包括從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十年,是中間階段。
第三階段,從70年代末到20世紀80年代末,是計量經濟學地理學日趨成熟和完善的階段。
第四階段,從20世紀初開始,傳統意義上的定量地理學開始向計算地理學發展。
特點:例如,均值、方差、變異係數等用於分析各種地理要素的時空差異,專門構建的統計指標用於各種專業分析領域(如洛倫茲曲線和基尼指數用於專業化程度的分析, 等)。
一樓的文字在空間裡,我受不了。
姐姐,我現在是大學生了。 高中是學文學,初中地理是打好基礎的,其實說真的,初中地理學得好不好都無所謂,上高中就知道了。 >>>More
其實我覺得和老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係,之前我們老師很擅長交接,比如地球的直徑,南北是6356km,東西是6378km,我們老師只是讓我們記住:6356是記載為廬山無路, 6378記載為廬山攀登,意思是廬山沒有路,特別難攀登,所以叫廬山無路,廬山攀登。有幾個國家使用核能發電較多,美國、日本、俄羅斯、法國,但利用率最高的是法國,我們總是讓我們記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