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的化學實驗題怎麼答? 使用什麼術語?

發布 教育 2024-06-30
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您可以以實驗報告的模式編寫。

    1)實驗序列號和標題。

    2)作者 3)實驗的目的和原理 有必要盡可能簡明扼要。

    4)應註明測試物件。

    5)實驗材料一般不需要詳細描述(如果與實驗指導相同,可以在此問題後標註“省略”)。

    6)實驗程式和觀察專案。

    7)實驗結果:寫下處理結果並附上原始資料(包括記錄的圖表)。

    8)討論 對實驗結果的循證科學分析應切合實際、合乎邏輯,而不是用現成的理論對實驗結果進行籠統的解釋。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得出了幾個具有共同規律的總結或結論。 結論應有根據,與實驗目的相呼應,實驗無法驗證的不應包含在結論中。

    如果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甚至出現異常現象,則應分析和考慮可能的原因。 如果需要參考課外閱讀材料,應註明出處。 討論部分要認真寫,不要盲目抄襲書籍或別人的實驗報告。

    9)結論。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隨著反應,生成

    產生氣體。

    發生降水。

    溶液出現渾濁並改變顏色。

    這種現象需要澄清。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什麼都沒有,主要是方程式,以及一些化學物質的性質!

    可以去主題網看一看!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化學實驗的操作和儀器的正確與錯誤應是強制性的多項選擇題。

    實驗主題最常出現在實驗室氣體系統、生成和收集裝置、化學方程式等中。

    最難的是化學問題。

    你可以看到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必須掌握的化學實驗:

    1..氧氣的性質:木條在氧氣中重新點燃,硫在氧氣中燃燒,木炭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電線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

    2.製氧:過氧化氫分解,加熱KCLO3,加熱KMno4

    3.水的組成:點水解水。

    4.分子的運動。

    5.純淨水,區分硬水和軟水。

    6.質量守恆定律:白磷的燃燒,硫酸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碳酸鈉粉末與鹽酸的反應,鎂帶的燃燒,氧化銅被氫氣還原。

    7.碳和二氧化碳:木炭還原氧化銅,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階梯蠟燭實驗,二氧化碳試驗,二氧化碳溶解度實驗,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9.燃料及其利用:燃燒條件,白磷在水下的燃燒,鎂棒與鹽酸的反應。

    10.氫氣:Zn + H2SO4 = 硫酸鋅4 + H2 (氫氣通過排水法收集,氫氣通過向下排氣法收集),Zn + 2HCl = 氯化鋅2 + H2

    這只是初中三年級上學期必須掌握的實驗,不知道是不是三年級下學期沒學過。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有以下幾個關鍵實驗,把所有的步驟都寫出來太費力了,給你實驗的名字,你就能找到實驗了。

    1。產生二氧化碳、氧氣、氫氣(一定要檢查純度)2. 製備具有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注意計算)。

    3。碳或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以及工業煉鐵,以及氫銅冶煉(工業煉鐵,高爐中碳的4個方程很重要。

    4。這就是工業雜質去除的全部內容(即將雜質轉化為沉澱物或氣體,並將它們與儲備溶液分離!!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主要還原金屬氧化物。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我參加了考試,我可能只記得一點點。

    1.為了測試藥物的使用,使用沙子和小石頭代替。

    2.檢查CO2的性質,先進行等級分級,然後收集;

    3.按金屬活性的順序;

    4.蒸餾(好像有,已經有幾年了)。

    5.液體分層;

    6.溶解在水中的藥物的放熱和吸熱;

    7.測試溶液的酸度和鹼度,並使用pH值嘗試使其製備;

    這可能就是測試的全部內容,我不記得其中的一些了。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cor硫酸與某些金屬的反應。

    產生氧氣。 製氫。

相關回答
32個回答2024-06-30

以上不是初三第一學期的,我連學都沒學過!

16個回答2024-06-30

想法:“10克這種氣體混合物”不能用於化學方程式。 從“15g白色沉澱物”開始。 >>>More

8個回答2024-06-30

混合物:1 6 7

元素:P O2 >>>More

6個回答2024-06-30

1.鐵粉、氯化物、硝酸銀(AGNO3)。

鐵是一種活性金屬,可以取代氫氣。 >>>More

21個回答2024-06-30

1 分子之間有間隙 分子本身不會改變。

2 這只是原子位置的變化,是物理變化。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