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在西線的行動的異同

發布 軍事 2024-06-02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施利芬計畫要求士兵與法國進行陣地戰,主要目的是摧毀法國的活軍並迫使法國投降。

    二戰期間,曼施坦因的計畫是利用坦克的集中,在阿登森林中或多或少地戰鬥,以便從後面占領馬其諾防線。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在珍珠港事件期間美國對日本宣戰後,德國向美國宣戰,美國對德國宣戰。 時間是 12/11/41。 最早的戰鬥應該是 1942 年 8 月 17 日美國第八航空隊參與的對德國的戰略轟炸。

    因為在火炬行動之前,歐洲唯一的反法西斯戰線是東部的蘇聯,南部的北非,以及西北部英國上空的零星空戰。 美國陸軍沒有參與其中。

    此外,在大西洋戰役期間,1941年7月,美軍登陸冰島,接管英軍保衛該島。 隨後,美國承擔了護送冰島以西車隊的任務。 此舉標誌著美國逐漸捲入戰爭。

    9月11日,羅斯福宣布了美國在大西洋護航的原則:美國將對大西洋上的德國船隻實行“見人制”的政策,不等對方先發制人,這實際上是美國對德國不宣而戰。 據估計,美國海軍和納粹潛艇之間也會有一場戰鬥。

    不過,具體細節很難找到,時間就不用多說了。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2、抽菸飲酒,穿寬鬆通風的衣服。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歸納出共同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德國是乙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壟斷國家,但由於世界市場和原料用地基本上被舊列強瓜分,它不得不通過擴大軍備戰爭來擴大其階級利益(2)德國本身已經走上了依靠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並保留了大量的軍國主義傳統, 結果地主階級和軍事貴族勾結在一起 (3)日耳曼民族有天生的英雄陰謀,在民族主義的煽動下,很容易被統治階級利用 (4)受地緣戰略影響,受到傳統國家的壓制, 並具有強烈的復仇意識(5)自身的工業經濟基礎比較牢固,戰時經濟能夠承受一定時期的消耗(6)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及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德國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大大提高,迅速成長為工業強國,但當時的殖民地已經被瓜分,德國並不滿意,又因為英國沒有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國力被削弱,德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各大洲的殖民地, 但英法等國意見不一,於是矛盾愈演愈烈,最終導火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炸。 德國被打敗了。 《凡爾賽條約》簽訂後,德國在萊茵河40公里以內無法設防,也不允許擁有空軍,後來希特拉的政黨成立,到處宣揚民族仇恨,要求推翻凡爾賽條約,擴大軍備,襲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相關回答
6個回答2024-06-02

純粹的軍事觀點:

防禦幾乎是一樣的:戰壕、機槍、鐵絲網和鋼筋混凝土防禦工事。 >>>More

12個回答2024-06-02

1.規模、交戰國、兵力;

2.** 裝備、飛機、坦克、航空母艦、潛艇被大量使用; >>>More

26個回答2024-06-02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介:

日期:1914 年 7 月 - 1918 年 11 月。 >>>More

15個回答2024-06-02

大約1200萬,蘇聯是最糟糕的,超過800萬人死亡,數十萬其他國家走到了盡頭,還有幾百萬**。

12個回答2024-06-02

雷伊泰灣海戰是指 1944 年 10 月 23 日至 10 月 26 日在菲律賓雷伊泰灣附近海域發生的四場相對獨立但相互關聯的海戰和空戰以及其他幾場零星海戰和空戰的總稱。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