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李思光的資訊? 李思光來自哪裡?

發布 文化 2024-06-24
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李思光(1889-1971)是中國地質學家,也是地質力學的創始人。 中華一詞是湖北黃岡人。 早年加入同盟,參加辛亥革命。

    他於本世紀20年代創立了地質力學,對地質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用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把各種構造痕跡看作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確立了“構造系統”的地質力學基本概念,為探索地質自然現象提供了新的方法,開闢了地殼運動規律研究的新途徑,開創了地質科學的新局面。 並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的理論為中國的石油勘探做出了巨大貢獻。

    例如,他利用地質力學分析了中國東部地質結構的特徵,認為新中國構造體系的三個沉降帶具有廣闊的石油搜尋前景,這在理論上否定了“中國石油貧困”的理論。 大慶、勝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繼發現,印證了他的科學遠見。 在地質工作方面,他強調,在研究地質構造活動的基礎上,觀察了地應力的變化,為實現第一次預報指明了方向。

    此外,早在20年代初,李思光就走訪了中國太行山、大同盆地、廬山、黃山等山麓,先後發現了第四紀冰川遺跡,推翻了許多國際冰川權威人士關於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錯誤結論。 李思光曾在日本和英國留學,並曾前往法國、德國和瑞士。 1949年前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研究所地質研究所所長。

    1949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古生物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地球科學系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理事長、地質部部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中共中央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副委員長,九屆**委員會委員。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李思光是湖北黃岡人,從小就喜歡動腦筋,經常問別人問題。 年輕時,李思光明白乙個道理:只有科學技術才能改變中國落後的面貌。

    為了準確分析中國的地質特徵,李思光的足跡遍布中國各地。 他冒著困難和危險爬山,測量精確的資料,以分析地質構造的結構。 他首先提出,將柴達木盆地、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四川盆地等地作為石油勘探的主要區域。

    李思光的報告鼓勵人們積極尋找石油。

    李思光親自帶領團隊在新疆、華北、東北等地開展石油勘測工作,通過艱苦奮鬥,在多處發現了儲油的地質結構。 李思光先後發現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大型油田。 李思光不僅學的是地質學,還創立了一門新的學科——地質力學,為研究礦物的分布提供了理論基礎,引導人們發現了鎢、鉻等許多珍貴的礦床。

    李思光是一位傑出的地質學家,也是中國地質事業的先驅。 他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享有很高的聲譽。

    李思光以一顆使祖國堅強的心,深入學習地質學,為祖國立下了巨大功勞,他的科學精神的鍥而不捨,值得我們學習。

    李思光,原名李中華、仲公,湖北黃岡人,中國地質力學的奠基人,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學的主要領導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創辦的地質力學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對中國新構造系統三次沉降的認識和探油的廣闊前景,開闢了一種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測方法。 他曾經從英國帶回了一台伽馬表,這台伽馬表在中國後來尋找鈾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地質力學理論,發現了211個特大鈾礦床,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成功研製做出了突出貢獻。

    根據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的任命書回國,歷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學參議院議員、理學院院長。 他還與張洪釗、丁文江等人共同創立了中國地質學會,並擔任第一屆副會長。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1.李思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本名中公,原名李仲華,蒙古族人,湖北黃岡人,地質學家、教育家、家庭主婦、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創始人,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科學家,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父親, 2009年,他被選為新中國成立以來100位移華人之一。

    2、李思光1910年7月畢業於日本大阪高等技術學校; 1911年任湖北軍工業部部長; 1928年1月,被任命為**研究所地質研究所所長; 1948年當選為**研究所院士; 1950年5月,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951年4月,他當選為世界科學家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1952年9月,他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長;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 1958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理事長; 1969年4月當選為中國第九屆**委員會委員; 1970年8月,任科教組組長。

    3、李思光創立地質力學,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早年,他對家族化石及其地層意義進行了高超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在新的邊緣學科中確立了“地質力學”和“構造系統”的概念,並建立了地質力學學派。 本文提出了對新中國構造系統3個沉陷帶石油勘探前景廣闊認識,並提出了一種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測方法。

相關回答
2個回答2024-06-24

李思光(1889-1971)是中國地質學家,也是地質力學的創始人。 中華一詞是湖北黃岡人。 早年加入同盟,參加辛亥革命。 >>>More

9個回答2024-06-24

地質學家。 科學家。

老年。 >>>More

7個回答2024-06-24

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紀冰川活動遺跡。

1.對於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 >>>More

3個回答2024-06-24

不是李思光,是李思光。 故事如下:

李思光小時候,就喜歡和朋友玩捉迷藏。 每次他都喜歡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面。 巨石孤零零地矗立在草地上。 他一聽到小朋友的腳步聲,就悄悄地躲開了大石頭。 >>>More

10個回答2024-06-24

因為明朝末年,有個臉上有麻子的王姓商人太有名了,他做的剪刀在國內大半個地方都賣得很好,他的後代也給剪刀招牌取了“王麻子”,導致人們認識了王麻子,才想起了王麻子, 而王麻子就是這樣傳下來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