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自己的任何一舉一動,即“一步乙個腳印”,腳踏實地,一步乙個腳印。 一步一步走,說話也是一步一步來的,任何行動都應該一步一步來。 它不是混亂的,它不是東方的錘子,西方的錘子,而是關於身體和精神上的結合。
首先,心和嘴是一體的。 少一點妄想,多一點正念,你就會變得更聰明,可以睜開眼睛。 當眼睛睜開時,必然會消除煩惱和煩惱。 只有有了穩定的體驗,才能減少煩惱。 這是修行身心合一的唯一途徑。
1.如果心口相同,心中的煩惱必然會減少。 當外界受到干擾時,你只需要注意你心中發生的事情。 眼睛在看什麼?
耳朵在聽什麼? 這樣一來,注意**、聽等,煩惱就不存在了,結果該聽的就聽了,該看的也看見了。 例如:
如果對手出拳,如果你注意對手的動作和被打的感覺,那麼你就不會感到困擾。 如果你聽到有人罵你,你清楚地聽到罵人的聲音,你知道你就是被罵的人,那麼你心裡就沒有煩惱了。 但是,如果你心裡有波瀾——我為什麼要被罵?
他為什麼要打我? 如果你這樣想,你的煩惱肯定會顯現出來,因為你關注對方。 另一方面,如果你清楚地注意你的想法,那麼你的煩惱就不會存在。
摘自《曹習水》2004年第3期。
-
最簡單的事情就是用善意做好事。
-
禪修和日常生活是一回事,禪修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是禪修。
但我們通常認為,“坐禪的時代結束了,我們要回到日常生活中去”,這不是正確的理解,因為它們是一回事,我們無處可逃。 所以,運動中要有靜止,靜止中要有運動,運動與靜止無異。
每個存在都依賴於另乙個存在,嚴格地說,沒有獨立的個體存在。 一些佛教流派強調萬物的統一性,但我們的禪宗道路並非如此,我們不強調任何具體的東西,甚至不強調統一性。
“一”是珍貴的,但“多”同樣精彩,忽視多樣性,強調絕對的一體性,是一種有失偏頗的理解。 在這種理解中,“一”和“多”之間存在著鴻溝。
但是“一”和“多”是一回事,所以我們應該欣賞它們在每個人身上的一體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調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而不是某種心態。 我們應該在每時每刻,以各種形式找到現實。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
禪修的基礎是戒律,戒律是在守戒的基礎上修行的,智慧是在定力的基礎上培養的。
培養進出呼吸的正念的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第。 1、呼吸的流入和流出明顯清晰,應注意流入和流出;
第。 2、當呼吸的流入和流出變得比較微妙和緩慢時,可以專注於長呼吸和短呼吸;
第。 3.當呼吸的流入和流出變得更加微妙和緩慢時,可以專注於全息;
第。 第四,當氣息變得非常微妙時,如果什麼都沒有,你可以專注於微妙的氣息;
第。 5.當呼吸和光合而為一時,應該專注於禪宗階段。
-
生活是悲歡交織,是偏見與解放的伴侶,是狹隘與開放的並存,是焦慮與冷靜的結合。 那些迷茫的,那些突破的,那些迷茫的,那些覺醒的,那些寬容的,那些挑剔的,那些豁達的,那些算計的,那些沮喪的,那些快樂的,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生活。 沒有這些不拘一格的呈現,生活就不再是生活。
禪宗的人生之法,不是一種迷茫的體驗,不需要專心致志地盯著煩惱,而是需要深思,才能感受到今生的廣度和今生的和諧; 禪宗的人生法,是一種分析入木,去感受人生的真諦。
生活不是像嚼蠟那樣的無味味道,而是對生活經驗的反思,對生活真相的反思,對生活的自由享受。 逃避什麼,害怕什麼,是你的偏見糾纏著你固執的自我,是你的開放性顯示了你的穿透力; 是你的思想使你變得聰明,是你的經驗使你變得活潑。
禪宗的人生之法,不是一種對生命表象的喪失,而是一種對生命真諦的洞察。 什麼是生命? 它的真正含義是一塵不染的。 什麼是生命? 它的表情豐富多彩,豐富多彩。 什麼是生命? 這是乙個熱鬧的。
當你突破那個狹隘的自我時,一切都是生命的生動表達,一切都是生命的無言陳述。 生命的真諦是什麼? 心自在,萬事自在; 心是暢通無阻的,一切都是暢通無阻的; 心是純潔的,一切都是純潔的。
“半點禪意”。
自古以來,生活就是最忌諱的,一半窮一半富,一半自給自足;
半生半天,半機會,半索取,半給予,一半做善;
一半聾,一半啞,一半迷茫,一半聰明,一半愚蠢,一半聖人;
半人半自,半自由,半醒半醉,半仙女;
一半吻,一半愛,一半苦澀,一半慾望,一半禪,一半命運;
生命的一半在我身上,另一半在大自然中。
現實社會,虛擬空間,生活,相遇就是緣分。
能知心,能笑,能遇; 我不知道我的心,我一笑置之。
-
禪是一種思考,是一種表達,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禪宗之所以要突破,就是為了釐清生老病死的必然事實,投身於無畏的精神,去認識、去理解、去體驗、去發現其中的秘密,如何去做有限的“人生之旅”而不被五欲八風所迷惑, 這樣才能將自我意識轉化為看透和放手,獲得完全的自由!禪宗的沉思是:
逆境來臨,順境而生,人有情; 何必在夢中為別人和我而戰,放下身心去看未來。
禪宗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挫折或逆境? 在逆境中,在矛盾和挫折中,我們應該向內尋找原因。 逆境雖然會帶來傷害,但它可以鍛鍊和錘煉人的意志。
如果我們用逆境來進一步昇華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感知世界的能力,那麼我們就會把壞事變成好事。 不要在名利場打架,該放下的時候就要放下,你會發現你心胸更豁達,眼光更明亮,得到的也更多。
-
禪修就是說心中沒有兩個念頭,修行之初就要有方法,方法的作用是使我們的心從雜亂無章的狀態進入專注的狀態,再從專注的狀態進入統一的狀態。 當它達到合一的狀態時,它被稱為專注,但合一的狀態也有不同的層次:從身心的合一,到內在和外在的合一,進而為前後思想的合一。
為了達到前念和後念的統一,就要經歷前後念頭的連續性,比如一條項鍊,乙個念頭扣乙個念頭,同乙個念頭就是同乙個念頭,然後才能消化前後思念的間隔, 只剩下乙個念頭。當這個念頭不存在時,它就會立即下定決心和智慧。
初次修煉禪修時,有很多方法,如祈禱、誦經、誦經、咒語、梵文、佛經等,都是為了達到內心平靜、禪修和淨化的目的,主要是由於身心平衡的練習,都是專注的效果。 如果沒有高專業知識的老師,以上都是佛經中隨處可見的修煉法門,安全可靠,不會產生***和後遺症。 然而,這些都是干擾。
如果你遇到一位有禪修經驗並且對佛法有正確認識的老師,請向他們學習如何專注於禪修。 這是指禪修的方法,或禪修的方法,在禪宗中它被稱為禪修方法。
禪修的方法必須離不開三個原則,即:身體的姿勢、調息的呼吸和心靈的專注。 基本要求是放鬆身體的肌肉,也放鬆心靈的神經。
正確的姿勢,包括走路、坐著、站著和躺著,都是基於放鬆和正直的原則。 正確的呼吸,基於自然速度的原理。 正確的關注是基於只關注方法而不關注得失的原則。
如果你有強烈的野心,對成功和利益有強烈的渴望,就會給你帶來魔界的麻煩。 你必須有佛陀和魔鬼的心理準備才能安全。 所謂弒佛滅魔,就是說任何景象或感覺,無論是愉快的還是可怕的,都被視為幻象或幻覺。
否則,如果遇到不好的情況,你很容易就撤退了,甚至誹謗三寶,那就意味著你的修為得不到回報。 如果遇到好情況,容易心急如焚,甚至自稱神通大,證明聖果成佛。
-
阿彌陀佛,讓我們來看看六祖的教誨。
老師給雲朵看:"在這種禪修中,元素不是專注於心靈,也不是純粹的,也不是不動的。 如果話語在心中,心中就是妄想。
知心如幻覺,無事可做。 如果言語是純潔的,那麼人性就是純潔的。 因為妄想,它掩蓋了真相,但沒有妄想,性是純潔的。
心是清淨的,但它是清淨的和妄想的。 沒有妄想的地方,作者是妄想。 淨和無形的階段,但純粹的階段,文字是工作。
那些看到這一點的人被他們的本性所阻礙,但他們被淨化了。 如果乙個人不修行善識,但當他看到所有的人時,他看不到人的對與錯,善與惡,也就是說,他本質上是不動的。 善知,嫵媚動人,張口說出別人是非,好噁,與道背道相悖。
如果心是清淨的,它也是乙個障礙。 "
老師給雲朵看:"好知識,什麼是坐禪? 在這種方法中,沒有障礙,沒有障礙,在所有善惡領域之外,心不能被記住,這叫做坐。
看自己不動,叫禪。 好知識,禪修叫什麼名字? 外在分離是禪,內在混沌是固定的。
如果你向外看,你的內心會很混亂; 如果外在異相,心就不會亂。自然是自我淨化和自我決定的。 光是看情況,思維就是混亂。
如果你看到那些在領域中不受干擾的人,他們是真正堅定的。 好知,外分離為禪,內亂為定。 外在的禪修和內在的禪修是禪修。
菩薩戒經雲:我的本性清淨清淨。 好的知識,在頭腦中,看到自然是純淨的。
修身養性,修身養性,自啟蒙。 "
被佛法所轉,不因千功名揚名,不為名利所動,不為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兒女所動,不為人海所動,沒有喜樂,沒有憂慮,沒有恐懼,沒有絕望和悲傷,沒有坐禪,沒有清淨,沒有混亂和不確定的思想。 專注是決心的障礙,純粹的思想是純粹的障礙,動念求決心,混沌思想求靜,混沌的是自我,世界是虛無的,平庸的人常常會擾亂自己。 所有的自然,生命在哪裡,動盪和安寧的想法。
心像泰山一樣穩固,就是坐著,心不脫離自己的本性,就是禪。如果你是這樣,你就會坐在冥想中。 走路、站著、坐著、躺著、吃飯、穿衣、睡覺都是坐禪,因為心沒有被物體轉移,性也沒有被佛法轉移,也就是說,就好像它不動一樣。
聽說難以入睡,驚愕與否?
如果你生病了,害怕死亡,你遲早會化為灰燼。
失去親人和寶藏令人心碎,精神**誰倒霉?
不治之症並不可怕,樹很強大,癌症會自己飛。
神通浩瀚,黃理,精神大為振奮。
悲傷和絕望是沒有用的,怯懦和對死亡的恐懼是沒有用的。
死神最怕死,他力量和威力都十足。
屹立天地,神通大通,三界之外無他物。
面對苦難時,冥想的最佳時機是,如果你能保持當下的痛苦,而不是像你所說的那樣,保持當下的焦慮。 會有痛苦,可能會有悲傷和痛苦。 >>>More
除了合理選擇鈣製劑外,補鈣也很重要,比如多曬太陽、營養均衡、科學烹飪等。 日常生活中可以作為補鈣的食物有很多,有以下幾類: >>>More
禪]是佛教單詞“Dhyana”的縮寫,是梵語的音譯。也有人將其翻譯為“被遺棄的邪惡”或“功德叢林”。 它翻譯為“冥想”或“冥想”。 >>>More
耳鳴症狀給很多患者帶來困擾,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自行按摩耳部區域,以緩解耳鳴症狀,在出現耳鳴症狀時,患者選擇中醫針灸**到**效果非常好。 此外,患者照顧好自己的耳朵也很重要,選擇帶隔音功能的耳機來隔絕噪音是有益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