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崇志在天文曆法方面的成就,大部分都收錄在他編纂的《大明歷》和為《大明歷》撰寫的《駁斥》中。
在祖崇志之前,人們使用的曆法是天文學家何承天編纂的《元家歷》。 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計算,祖崇志發現《元家歷》存在很大的誤差。 於是祖崇志著手制定新曆法,在宋孝武帝六年(公元462年)編纂了《大明歷》。
大明歷在祖崇治生前從未採用,直到梁武帝九年(公元510年)才正式頒布實施。 大明歷的主要成就如下:
對回歸年和恆星年進行了區分,並首次將歲差引入日曆,並在 45 年 11 月測量了歲差為 1 度(目前估計約為一年 1 度)。 歲差的引入是中國曆法歷史上的一大進步。
將回歸年定為日(現在測量為日),直到南宋寧宗清遠(公元1199年)楊忠的天曆輔助系統,它一直是最準確的資料。
新的閏周在391年中擁有144個閏年,比上乙個日曆中使用的19年中有7個閏年的閏周更複雜。
固定節點的月份天數為天(當前度量為天)。 祖崇之用明曆計算了元甲十三年(公元436年)到明朝三年(公元459年)23年間發生的4次月食的時間,結果與實際完全吻合。
得出的結論是,木星每84年超越一次,也就是說,木星的軌道週期被確定為年(現在以年為單位)。
給出了乙個更精確的五星合相週期,水星和木星也接近現代值。
提出了一種測量中午太陽陰影長度的方法來確定冬至的時間。
-
類別: 教育, 科學, >> 科學與技術.
問題描述:祖崇志編纂的曆法叫什麼名字? 非常重要!
分析:祖崇志對天文曆法的研究早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了。 經過多年的實際觀察和反覆計算,他發現當時使用的何承天的《元家歷》已經不再符合實際的天象。
例如,根據《元家曆法》,冬至時太陽的位置與實測結果相差3度,冬至與夏至相差1天,五星相差40天,以此類推。 這種情況顯然需要改變。 因此,他開始編纂新曆法,後來被稱為“大明曆法”。
梁鵬祖崇志在天文曆法上的成就,大部分都包含在《大明歷》和為《大明歷》所寫的《駁斥》中。 根據祖崇志的自述,《大明歷》“有變化的兩種含義,嘗試的三種感覺”。 所謂“變”,是指在曆法的計算中引入進動,改革閏周,是中國曆法史上的一大進步,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所謂“試”,是指在計算元朝年時增加一些條件,如嘉子年、十一月初一是嘉子日、日月組合、五星組合等,促進了數學中重合解的研究, 但它對曆法的發展意義不大。
-
祖崇志制定了“大拆遷歷”;
宋孝武帝六年,祖崇之編纂拆解了《明曆》,在祖崇志生前從未採用,直到梁武帝九年才正式頒布實施;
明曆區分回歸年和恆星年,歲差第一次被引入曆法,測得進動是45年,所以11月的日期相差一度,歲差的引入是中國曆法史上的一大進步, 以歸年為日,直到南宋寧宗清遠五年陽忠輔制歷歷,才得到最準確的資料。
-
公元462年(南宋六年),祖崇之將《大明歷》送交宋孝武帝,請求公布實施。 最終,宋孝武帝決定在明朝九年(465年)改新曆,改名為嘉子元歷。
明曆在391年採用了144個閏月的新閏法,其閏周極其精確,相當於乙個回歸年的長度為一天,與今天的估計值僅相差46秒。 直到南宋的《通天歷》才採用了比這更準確的資料。
-
公元462年(宋六年),祖衝的哥哥戰戰兢兢地將精心編纂的《大明歷》送給**,請求宣布實行嫉妒。 宋孝武帝吩咐懂歷的人,討論這曆法的優缺點。 在討論過程中,祖崇志遭到了以戴發星為代表的保守勢力的反對。
-
d 分析:祖崇志是南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機械製造家,一生成就不少,其中最突出的是圓周率,他是世界上第乙個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的人。 都是數學成就,但《算術九章》的作者卻是劉輝。
因此,選擇D測試中心:祖崇志。
-
祖崇志是南北兩朝傑出的數學家,他是如何計算圓周率的?
曆法是根據天體現象計算時間的一種方法,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 基於月球繞地球軌道的日曆稱為農曆; 該曆法基於太陽在不同季節的位置,稱為陽曆。 在我國,日曆有兩種常見的名稱: >>>More
祖崇志(公元429-500年)是中國南北兩朝時期河北省萊源縣人,從小就讀過很多天文和數學書籍,勤奮好學,刻苦練習,最終使他成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