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是戰國第一霸主,如果魏國決心滅秦,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取代秦國統一天下?

發布 歷史 2024-07-01
2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三族分裂,戰國開始。 趙、魏、韓三國通過交換領土連線各自的領土後,開始努力工作。 魏氏先換,任命吳奇,編纂訓練魏無祖,迅速變強。

    魏國強勢後,是秦國先發制人,占領了秦國以西的土地,並將秦國牢牢地鎖在了漢谷關。 此時,吳起駐紮在渭河西,率領河西的守軍頻頻渡河攻打秦國。 那麼,既然魏國有這樣的優勢,為什麼不進一步吞併秦國呢?

    事實上,從那時起,魏國就沒有選擇將消滅秦國作為其第一戰略目標。 難道他們沒有長遠的眼光嗎? 當然不是,但滅秦國的難度和代價,足以震懾魏國的任何君主。

    其實,魏某也有自己的困難。 魏國位於中原,又稱四戰之地,趙、魏、韓三國剛剛分離,化解內內矛盾。 這三個國家雖然沒有關係,但並不統一,各有各的小計畫。

    戰國初期,魏國滅秦的幾率有多大?

    事實上,僅靠魏國一人要滅掉秦國是非常困難的。 從最有利的一面來看,我們假設三進王朝的趙國和朝鮮是否願意派兵幫助。

    答案當然是,我不想。 趙涵和秦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 而且就算打勝仗,占領了關中之地,魏國也不會交出。 即使你得到一點土地,它也是乙個價值不大的飛地。

    趙氏的戰略發展集中在東部的魏國。 從西元前390年到西元前380年,趙國多次進攻魏國,並從魏國手中奪取了大量土地。

    南韓的方向也很明確,那就是鄭。 西元前375年,朝鮮終於滅掉了春秋大國鄭。

    可見,趙漢兩軍不願意與魏國結盟,但如果魏國提出要求,趙漢兩軍也可能妥協,結成三晉同盟。

    由於魏國對秦國的滅亡是從最有利的角度來分析的,因此可以假設趙國和朝鮮派兵支援魏國。

    戰爭之初,我們先來看看關中城的地形和魏國入侵的路線。

    三晉聯軍的入侵和補給路線,無非是水陸兩路。

    水路沿渭水向西,渭水流向卻是自西向東,魏軍上游滿載糧草,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另一方面,秦國反擊了輕而易舉滿糧草的魏國。 這就是地理的作用,秦國對東王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陸路成為魏軍唯一的選擇,但晉軍卻要渡過黃河、洛水河、水井河,需要大量的船隻支援。

    從每一次聯合攻打秦國也可以看出,六國進攻秦國的時候,都是要走陸路去姑關。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魏國是戰國時期第乙個強國,曾經鎮壓過秦國,那麼如果當時的魏國一心要滅秦,魏國能取代秦國統一天下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很多人認為,魏國之所以最終登上霸主寶座,其中乙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魏國從四面八方出兵,得罪了周邊國家,讓魏國遭到了一夥人的攻擊,所以這其中有一定的道理, 但魏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

    戰國七大英雄中,趙、魏、韓分別來,而魏國在世界的中央,本身就是四戰之地,魏國之所以從四面八方出兵,其中乙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國幾乎被其他幾個國家包圍,幾乎任何乙個國家都想擴大自己的領土, 能打魏,不難理解,魏是第乙個出手的。

    戰國時期,魏國集中精力攻打秦國是司空見慣的,更何況最終的結果能不能滅掉秦國,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不會主動與魏國作戰,如果秦國真的受不了, 它肯定會向其他國家尋求幫助並要求增援。這樣的例子並不缺席,其實圍魏救趙的著名成語,就是魏國為了救趙氏而對魏國的主動出擊,魏國攻趙國的時候,就算魏國把重點放在秦國身上,也很難保證不會有圍攻魏國救秦國,畢竟, 戰國是七大國,但這不是魏國和秦國之間的單挑,不是魏國只打秦國,其他國家也不會主動打魏國,畢竟魏國在中間比較容易攻。

    此外,魏無法重用人才,這也是魏難以取代秦並最終稱霸世界的原因。 在戰國時期,乙個人才往往能使乙個國家強大一段時間,相對弱小的燕國差點用樂易滅掉強大的齊國,而有孫賓的齊國,當時強大的魏國隨處可見,甚至在昌平之戰之後,趙國與李牧也讓秦國一次又一次白白回歸。

    人才是戰國時期的重要資源,秦國之所以能夠繼續保持實力,是因為秦國對人才的重視和再利用。

    而在這方面,魏國就差多了,和孫武一樣有名的吳奇,是戰國初期魏國強勢的關鍵人物,但這樣的天賦魏是用不起來的,最後吳奇去了楚國,到了楚國之後的吳奇反手給魏國上了一課。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後來成為秦國宰相的範舉,魏國留住人才,人才也用不上,這樣的國家在戰國是永遠無法稱霸世界的。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嚥不下? 是魏國自己放棄了這個機會,跑去吞併三晉,與齊國爭奪霸權,與三晉王朝聯合追擊秦國,秦國早就滅亡了。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戰國初期,魏國抓住機會,獲得了大片肥沃的土地。 當時,皇帝通過一系列的變遷,重用人才,使魏國的國力越來越強。 不過,當時秦國與魏國之間有一道天然的保護屏障,這樣魏國在進攻秦國時,就不會佔據良好的地理位置。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因為當時魏國雖然很強大,但領導人的問題總是在這個問題上與其他國家密謀,錯失了機會。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魏國因趙漢滅秦之戰而耽誤,時間一點一點地浪費了。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孫臏、龐娟戰死兩場。 其實在齊國被聯軍打敗之前,家族是老大,但槍槍出手,秦國沒有地理優勢(一夫一萬百),敵人多,自然被殺。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因為秦國的地理位置很好,再有主子更有謀略,所以吞不下秦國。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因為秦國處於動盪狀態,魏國沒有機會,而且有一定的地理限制。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答案是,就魏惠王而言,窮而落後的秦國此時已經無法引起魏國的興趣,他決心大肆追中原。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由於秦國的地理位置,魏國的領導人並沒有抓住機會吞併秦國。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因為魏國被別國拖出,耽誤了吞併秦國的最佳時機,最終導致魏國被秦國滅亡。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魏國錯失了最好的機會,之後再也不可能攻打秦國了,只能被秦國吞併。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那個時候,沒有人提議稱霸世界,對吧? 第乙個目標就是稱霸,攻城略地,奪取土地!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魏國典型的財富不是三代,魏國有七代明朝君主,何必擔心無法統天下。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再強,也會走老東家金國的老路,然後拿到三分。 通過李奎的蛻變,實力很強,但依舊是亞封印系統。 而秦朝是商朝的改革,我認為核心是以郡制取代封建制,這是秦朝統一的雛形。

    商鞅的偉大就在於此,它為秦國統一世界奠定了制度基礎。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秦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打敗它容易,但消滅它卻很難。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當時,魏國看不起秦國,想爭奪霸權。 沒有把秦國當成菜。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西元前323年,魏將公孫炎發起魏、趙、韓、燕、中山五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但失敗了。 在西元前293年的奕闕之戰中,秦國的軍隊擊敗了魏國和朝鮮的聯軍。 在那之後,兩國再也沒有實力單獨挑戰秦國。

    此後,由於秦國的不斷壓迫,形勢越來越嚴峻。 這時,公子無極出現,西元前247年,他與其他五國聯手迎擊入侵的秦國軍隊。 公子無極,又名信凌君,是戰國時期的四個兒子之一。

    然而,戰後,魏王對他產生了懷疑,秦人用了長期的反策略,將魏王從重要位置上撤了下來。 於是心靈君整天借酒來淹沒自己的憂愁,屈辱而死。 信靈君死後,魏國無法抵抗秦國,這片土地慢慢被秦國入侵。

    秦王政即位後,魏國的壓力不斷加大。 最終,魏國在西元前225年被秦國將軍王本擊敗並摧毀。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因為當時的魏王死板自私,不懂得靈活變通。 在經濟上受到秦國的制約,最終被秦國強大的軍隊擊敗。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因為當時魏國不太重視軍事發展,而秦始皇當時一直在休養生息。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馬陵之戰後,魏國力開始衰落,軍隊也不像以前那麼強大。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魏國三國滅亡的原因,主要是心。 具體來說,它指的是司馬家族的叛亂。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位曹操,公元226年,曹丕病逝,繼承了曹睿的王位,拜司馬懿為驃將,但因為馬檀在蜀漢軍中的不和,司馬懿被砍回了家鄉, 然後司馬懿因為圍攻蜀漢而回到自己的崗位上,諸葛亮也在武丈源病逝。

    曹睿病死後,曹爽繼位,曹爽是司馬懿**,司馬懿掌握軍權,鍾會、鐘玉、鄧艾投奔魏國,曹爽的兒子曹方軟弱,魏國岌岌可危,司馬懿死後,司馬昭繼承,司馬昭死後,司馬施繼承皇位, 司馬師病逝後,司馬炎繼位,公元263年,滅了蜀漢。

    江偉挑離並挑釁鐘與鄧艾會面,但司馬炎懷疑並設計殺死三人。 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曹桓放棄皇位,改國名晉,元改太史元年。

    咸寧四年(公元278年),老將陽湖戲軒武王孫皓殘暴自大,立杜普雷為鎮南將領。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王睿、杜將先攻吳都建,孫皓投降。

相關回答
15個回答2024-07-01

他大力發展自己的漁業和畜牧業,改善國家經濟,用它來裝備軍隊,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逐漸成為東方最強大的國家。

5個回答2024-07-01

一、戰國中期魏國衰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人才流失。 >>>More

14個回答2024-07-01

不。 魏國是戰國的第一任霸主,三家分家後,魏國先是試圖治理,用李逵的法子讓國家強起來。 之後,又有鄒硯、商瑩等人的改動。 >>>More

6個回答2024-07-01

魯國史學家按年、季、月、日記載當時各國記載的重大事件,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進行記載。 孔子編纂修訂了魯國史學家編纂的《春秋經》,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春秋時期記載了從陸隱元年(西元前722年)到呂相公十四年(西元前481年)的242年間的重大事件。 >>>More

21個回答2024-07-01

戰國時期之後的王朝是秦朝。 秦朝的興衰如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