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葬兒侍母”是誰的行為?

發布 文化 2024-07-26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郭菊,晉代龍溪人(今河南臨縣),河內溫縣人(今河南溫縣西南部),原本家境殷實。 父親去世後,他將家產分成兩份,分給了兩個弟弟,他獨自承擔了母親的撫養費,對母親極為孝順。 家裡漸漸窮下來後,妻子生了乙個男孩,郭菊的母親很疼愛孫子,總是捨不得吃飯,而是把唯一的食物留給孫子吃。

    郭菊因此深感不安,擔心撫養這個孩子難免會影響母親的贍養,於是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後不能復活,不如把兒子埋了,留點食物養活母親。 當他們挖坑時,突然看到地下兩尺處有一座祭壇,上面寫著:“老爺賜國居,官不能拿,百姓拿不了。

    夫妻倆得到**,回家孝敬母親,同時能夠撫養孩子。 從此,郭菊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道”的名聲傳遍了天下,後來成為二十四個孝道故事之一。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為了傳承這種孝道,古人挑選了最有特色的24條孝道,供後人學習。 但今天,二十四孝的一些文化已經不再被人們所接受。 其中,最有爭議的是郭菊“葬兒侍奉母親”的故事。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大意是,東晉有個叫郭居的人,母親八十歲,兒子三歲。 家裡真的很窮,最後一頓飯都沒吃。 老母親心疼自己的小孫子,經常把那份食物分給小孫子,小孫子年紀小,才三歲,他知道什麼,有人會吃,結果就是惹上麻煩。

    他爸爸一看,嘿嘿,小子,你敢吃你奶奶的東西,拖出來埋了。 母親跑出去救兒子,郭菊說家裡沒有足夠的食物,既然開不通源頭,就只有節流,只好殺了乙個人。 只有乙個媽媽,孩子可以重生,所以是確定的。

    估計老婆還想求情,郭菊瞪了他一眼,說他也葬了你,嚇得老婆不敢再多說什麼。 然後夫妻倆準備挖個坑埋兒子,結果挖出來**,現在好了,有吃有穿,兒子不用埋了,大家都高興了。 對於**之道,美名是孝觸天,是上天賜予的。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我覺得不一定,事情有好的一面和反面之分,埋葬乙個孩子更違背常理,反而支援老母親,如果是你,你應該如何選擇,乙個是撫養自己的生命和年邁的母親,另乙個也是他們最親近的人,那麼你必須在兩者中選擇乙個, 想必你心中的答案已經是了,有時候我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事情的對與錯,我們要學會權衡事情。記得!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孝順父母是理所當然的,但郭菊的做法太極端了,雖然葬兒侍奉娘娘的故事還在二十四孝中,也建議大家看一看,不要模仿。 與其活把孩子活活給老媽活活,不如不如辛苦掙錢,都是活生生的生活,不是你不想扔掉的玩具。 如果不是因為黃金,孩子被活埋,然後孩子出生,郭菊夫婦就算不上稱職的父母了。

    這種冷血殘忍的事情,更不適合宣傳和讚美。 這個故事應該用來諷刺愚昧和孝順敬老關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類的責任,但我們不應該使用這種極端的方法。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落實不下、腐朽的東西,要改變風俗習慣,自覺改造或消除。

    明代的李墨(《孤樹談》第二卷)也罵了郭菊,咱們把原文翻譯成流暢的白話,看看當時的人是怎麼理解這件事的:孝道就是伺好服侍親人。

    如果不符合人情,就是天天大魚大肉,也是不孝順。 更何況,光是讓老太太好好吃一口,就要殺了無辜的小兒子? 這是為了讓親戚陷入不公正的境地,是大罪!

    如果這算是孝道,那實在是太不合理了。 這是在挖金子,如果不挖出來,死人就死不了,殺人罪也逃不掉!

相關回答
23個回答2024-07-26

雄性螳螂說:你以為我是自願吃掉的嗎? 你以為我不想跑嗎? 關鍵是雌性螳螂體型巨大,如果抓到它,就跑不掉了。 >>>More

7個回答2024-07-26

通常,埋在牆壁中的管道沒有接頭。 如果不是人為的洩漏,那就是管道的質量問題,當然也是供熱公司的產品質量問題。 當然,保修期內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保修期已經過了,建議先找一家供暖公司,現在一般的管道都有廠家投保,如果是正規的管家應該可以解決。 >>>More

3個回答2024-07-26

這是一則流傳千年的神話,天上的公主,人間的書生,神奇的寶蓮燈。 >>>More

21個回答2024-07-26

如果母乳是乾燥的,裡面會有一些乳製品成分,另外,母乳,乾燥後,裡面的水會蒸發掉,因為大部分是水,裡面會有一些脂肪。

14個回答2024-07-26

雖然據說在二十四孝道中,郭菊埋葬兒子和母親的故事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讚。 但在作者看來。 這個故事雖然在我們現在的百姓眼裡是乙個孝順的故事,但也太殘忍了你想埋葬你的兒子,以實現你對母親的孝順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