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第一因”是什麼,是佛陀嗎?

發布 文化 2024-07-28
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沒有第一因,輪迴就像乙個沒有開始和結束的圓圈。 如果你認為必須有乙個第乙個原因驅動接下來的事件,那麼是什麼驅動了第乙個原因的出現? 如果你問為什麼會有輪迴,如何擺脫輪迴,佛陀的回答是,正是因為無明,才導致了輪迴。

    只要一切眾生都擺脫了無明,那麼就不會再有輪迴了。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當身體是外在的,陰陽(非因果關係)時,性質是恆定的,性質是相同的。 第乙個原因是普通人的妄想。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宇宙來自存在,而不是來自虛無,就像凳子的形成首先需要木頭,木頭需要種子一樣。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阿彌陀佛!

    三維世界推理演算法]。

    建議你修持淨土法門,轉生極樂世界,問阿彌陀佛!

    佛陀經常勸誡人們,我們的智慧不夠深奧,所以我們被稱為人,我們不應該用人的思維來思考佛陀的智慧。 這都是妄想。

    比如一維世界裡的眾生(像乙個點,沒有左與右、上下、前與後)無法理解的二維世界眾生(如一條線,只能向前移動,不能上下移動,這個學過數學軸的人應該理解它)可以四處走動。 同理,二維世界的人無法理解我們三維世界的生活,他們的認知只停留在乙個平面上,他們沒有身高的概念,所以如果你告訴他們,我們有1.8公尺的身高,我們很強。 1.8公尺?

    強大的? 這些概念都是基於三維維度的視角,但是他們沒有這個概念,在二維世界中也不需要這些概念,所以他們無法理解我們。

    同樣,佛陀告訴我們,宇宙在理論上是無限維度的,這太強大了,很難理解。 雖然科學家們也在努力,但到目前為止,只發現了11個維度,但是非常聰明的是了解宇宙中存在暗物質,而這個暗物質可能是宇宙的其他維度,它們是由另一種能量組成的,而我們的肉眼只能接受三維世界的光, 所以我們看不見,有些人看不見,所以他們說不,說是迷信,說這些是迷信。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偉大的佛教徒警告我們,不要糾結於這些深奧的問題,這些事情,向你解釋你能做什麼,你不會明白什麼,如果你不明白怎麼辦,這實際上相當於,如果我們不了解人類或意義,我們難道不會吃飯嗎? 不喝水? 不,我們必須同時吃飯、喝水和學習。

    這是事實。

    所以,很多學佛的同仁都感嘆,苦修行,轉生到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萬佛之王,我們當面問這位好老師,這位老師說的話不會錯。

    當世界上的老師談論這個深刻的問題時,我們擔心它會是錯誤的,為什麼? 老師再聰明,也不過是人而已,人的智慧總是有偏見的。 這是乙個聰明的想法,它是明智的,我們不能不知道它。

    因此,我想建議房東不要糾結於這個問題。

    阿彌陀佛!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我在網際網絡上看到了另外兩句話,引述如下:

    1.3.從頭開始看世界。

    佛教正是從緣起的角度出發,斷言世上沒有第一因。 因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條件的組合,就條件本身而言,它們是相互依存的,沒有初始條件。 就我們穿的衣服而言,它是由棉紗、染料、紡織工人和機器、裁縫等組成的。

    這也說明,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第一因。 因此,佛教否認世界有乙個開端,否認世界有乙個稱為開端的原始起源。

    為什麼古希臘人聲稱世界有乙個原始原則? 它是從有限的生活經驗的角度來判斷的。 就我們每個人而言,似乎有乙個起點,我們出生在某一天,我們幾歲開始學習,幾歲開始工作。

    基於這種實證思維,他們認為世界的創造也是有起源和起點的。 而佛教則從緣起的角度看世界,認為世界是因緣的結合,沒有第一因,所以沒有原初。 因此,把真主或真主作為創造世界的首要原因,在佛教中是站不住腳的。

    2.佛經說,世界是由眾生的業力形成的。 當然,這不是任何乙個眾生的業力,而是所有眾生的集體業力。

    眾生的集體業力在宇宙中掀起了一股旋風:"覺明空虛,相待搖搖欲墜,於是有風輪撐天下"。然後旋風在空中旋轉,出現了風雲現象,雲層越來越厚,開始下起了大雨。

    在佛經中,最先出現的這種旋風稱為風輪,由此而來的大雨稱為水輪。 風輪將空氣中的許多細塵一起吹拂,然後水車的力量凝聚出各種物質,過了很久,世界的雛形開始顯現。 世界形成之後,經過十九個小千年,三界六界的眾生逐漸出現,這就是劫難。

    這兩種說法是矛盾的。

    每個人都同意這一點。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我覺得《金剛經》與中國有著特殊的親和力,念誦《金剛經》,背誦《金剛經》; 演講者,愉快地談論《金剛經》; 音符,愛鑽石。 自從鳩摩羅什法師將其翻譯成中文以來,歷經南北朝,直至明清,人們一直將孔子的《論語》中的儒家和道家“道德”中的《金剛經》視為三者的集合和出版。

    佛經

    世界上萬物的結構是什麼? 西方哲學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矛盾的兩面組成的,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對立面的統一。 與西方哲學不同,《金剛經》的主題是強調其統一性,完全否定兩者之間的矛盾。

    中國哲學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陰陽組成的,是陰陽的統一,是陰陽互根。 與中國哲學不同,《金剛經》的主題是只看到陰陽之源,完全否定雙方的對立關係。

    否定“量變”和“否定否定”,六輪回歸、正義、平衡的結果。 用《紅樓夢》的語言來說,結果是“像鳥兒一樣養活森林,土地乾淨”。 ”

    利弊空無,所謂佛教,佛教就叫跟著佛教。 佛教被稱為佛教的“意識形態”,佛教的哲學基礎和金剛經公式是“理論基礎”。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佛教用“第一真理”(第一真理)來解釋十方和第三世界(宇宙世界)的生死狀態(生死空)。

    真理是真理的真理; “第一真理”是指所有律法中的第一真理。

    因此,第一諦也被稱為真諦、深諦、真真、真、實、中道、法界、真空等。

    如果我們以相對的方式談論它,有兩個真理:真正的真理(第乙個真理)和世俗的真理(世俗的真理,世俗的真理)。

    世俗真理說有眾生,第一諦說一切眾生一無所有。

    既然沒有清淨,為什麼會突然生出山川大地呢?

    《冷嚴經》中有細緻的解釋,總之,心動之後,會相繼發生。

    因此,佛教中的“第一義”與一般定義的“第一因”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人的生與死是輪迴的,因果是迴圈的。 在目前的思想中,它可以稱為第一因。 第乙個原因被認為是原因,但它通常用於分析和注意整個心靈的過程中,當它犯錯時。 通常,回到某事的原因稱為第乙個原因。

    我不知道這個詞是否存在。 但對他來說有乙個特定的意義。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兄弟,你的問題很簡單,就像一支箭,直奔靶心。

    既然說萬事萬物都是由因緣而生的,那麼第乙個因就一定存在。 既然存在是有階段的,就有乙個階段,如果有乙個階段,就有乙個原因。 因此,如果你不能回答它,你就不了解起源。

    液態銀的起源理論以三法印為基礎,以十二緣起、四聖諦、八正道為中心。

    我們先來看看三法印:一切法無我,一切行為無常,涅槃無聲。 當我們談論一切時,我們不能以我為中心談論它; 當我們談論發展和變化時,我們不能從靜態的角度來談論它。 這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也體現了發展觀。

    如果我們從靜態的角度來看起依賴理論,你首先要問的無疑只是“無知”這個詞,但這就像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迴圈,論證是站不住腳的。

    如果我們不從靜態的角度來看待緣起的理論,即萬事萬物的發展和變化,沒有開始或結束,那麼我們將永遠找不到第乙個原因。 然而,正因為無始無終,佛陀主張突破無明,認清自己的本性,回歸真我,最終達到涅槃的寂靜,即不朽和不朽。 正是因為佛陀指出了開悟之道,以解脫佛陀的愚昧,我們才有了開悟的本源,也就是開悟的第一因

    打破無知”。

相關回答
11個回答2024-07-28

釋迦牟尼佛的初衷釋迦牟尼佛在《妙法蓮華經》中說:“諸佛現世,只為乙個大事業。 舍利弗,雲叫什麼名字,諸佛和世尊諸佛只是為了乙個偉大的事業而出現在世界上。 >>>More

20個回答2024-07-28

想象中的命運就是命運...... 有緣分,沒有緣分...... 這個時候,就有了緣分。 >>>More

17個回答2024-07-28

貪婪是對偏好的過度偏執;

憤怒是對討厭的過度偏執; >>>More

6個回答2024-07-28

佛陀的意思就是佛無顏,眾生的顏值就是它的顏值,有佛的顏值,因為眾生的誕生。 >>>More

14個回答2024-07-28

觀音是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形形多樣,形形各樣,利益一切眾生,故稱觀音無形觀音。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