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工業軟體面臨基礎、應用、人才三大挑戰
基礎級別:從技術角度來看,早期國內工業軟體企業大多是從海外產品的國產化開始的,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國產化,因此國產工業軟體在技術路徑上大多遵循海外產品的經驗,缺乏技術創新能力。 在市場上,我國製造業以裝配、生產等低附加值行業為主,自動化生產等硬體需求較多,對軟體開發生產的需求相對較少。
因此,我國國內工業軟體整體呈現出軟體管理軟體強、工程軟體弱、低端軟體多、高階軟體少的局面。
應用程式級別由於中國沒有經歷過徹底的工業革命,工業管理過程和生產過程向國外學習成熟的方法。 海外工業軟體隨著工業體系的發展而成長,其工業知識的內涵更符合實際的工業生產,因此海外工業軟體在可用性和先進性方面往往明顯領先於國內產品,甚至可以引領工業企業的發展方向,而國內工業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 將傾向於海外產品。
同時,我國航空、電子等高階產業發展不足,難以支撐高階軟硬體產業生態。 工業軟體的發展受行業限制,需要在行業不斷的應用反饋中進行優化迭代,國內應用環境的缺乏使得國產工業軟體的競爭劣勢更加明顯。
人才水平:工業軟體研發需要工業和軟體方面的複合型人才,而我國高階工業軟體人才嚴重短缺。 以EDA軟體為例,國內只有約1500名EDA研發人員,其中約1200人在國際EDA公司的中國研發中心工作,從事國內EDA研發的只有300人左右,分散在各個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
全球EDA巨頭新思科技和Cadence分別擁有約14,000和8,100名員工,而中國國內EDA製造商華達九天只有約400名員工,其餘製造商擁有100多名員工。 同時,我國發達的網際網絡應用產業對軟體人才具有虹吸效應,傳統企業級軟體存在高階人才短缺。
-
中國工業軟體與國外知名廠商差距較大
1.由於國內工業軟體起步較晚,國外大型軟體公司軟體產品的使用者介面、軟體功能、系統架構、平台化、開放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2.國外一些老牌工業軟體公司往往有深厚的工業背景,在實踐中總結需求,然後開發工業軟體。 然而,國內大部分軟體企業,“從實際情況出發,到實踐”的功課做得還不夠,侷限於生存壓力,更多的是追求短、扁、快,甚至一些沒有經過認真測試的軟體也被部署到客戶現場,讓一些客戶企業成為“小白鼠”。
從長遠來看,一些大中型工業企業已經形成了對本土工業軟體的“蔑視鏈”。
3.由於缺乏行業實踐總結,缺乏品牌競爭力,軟體的平台水平不高,國內很多工業軟體企業往往同意客戶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開發,長期被困在專案中,形成了乙個版本很多的企業,卻沒有統一的規劃版本, 被客戶牽著鼻子走,客戶滿意度不高。最後,往往由於需求的變化,實施被推遲,沒有賺到錢。
4.國外工業軟體企業往往在創業階段就專注於一項核心技術,深入開發,建立模範客戶,成為行業標桿客戶,形成自己的“獨有本事”。 最後,他們要麼單獨籌集資金,要麼上市,要麼被大公司“嫁入豪門”。
但是,國內很多工業軟體公司規模不大,但產品涉及的領域範圍廣,廣而不深,競爭力不強。 有些公司過於注重短期行為,什麼賺錢,做什麼,比如沒有專業的團隊來實施國外的大型軟體,卻貿然組建乙個團隊來簽訂單,結果就是大損失。
5.國內一些工業軟體公司,特別是具有高校和科研院所背景的軟體公司,對市場宣傳不是很重視,甚至沒有專門的營銷部門,沒有人研究總結客戶需求,寫客戶案例,沒有人做市場調研、市場分析,也不舉辦或參與市場活動, 但是投入大量資源去爭取最好的專案,或者幫助大客戶拿到最好的專案,然後分一杯羹。這種做法在短期內往往能得到很多支援,但從長遠來看,卻限制了企業的市場意識。
6.國內也有一些工業軟體公司,往往具有較強的營銷能力,並且具有一定的行業或一些大企業的背景。 然而,這些企業的背景和資源往往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制約因素。
從大型製造企業發展而來的軟體公司,大多主要從事服務母公司及集團內相關企業。
7.一些在工業軟體企業中具有高階技術背景的人,往往不通過市場調研來分析客戶需求,而是依靠自己的經驗和感受來開發新產品,事實上,經常反覆試驗,很難實現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
-
工業軟體有很多種。
-
有很多公司做MES系統,你可以聯絡這些製造商:SAP(德國),西門子(德國),合肥美司軟體(中國)。
Oracle(美國)、QAD(美國);
MES系統沒有好壞之分,每個MES廠家設計的系統都有不同的優勢,符合自己生產使用情況的系統是最好的。
首先,選擇適合您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其次,找幾家MES廠商,圍繞需求、解決方案、技術、成本、服務等核心有深入的了解。
最後,選擇適合自己生產和使用的MES系統也很重要。
-
那是一代又一代的積累,目前國內工業化起步晚於國外,但我們已經發展得非常迅速,相信未來我們的工業軟體不僅會趕上國外,成為國際領跑者。
-
中國國內工業軟體市場持續增長
在“中國製造2025”的背景下,工業企業轉變發展模式、加速二者深度融合已成為大勢所趨,工業軟體和資訊服務需求將持續增加,2016-2020年中國工業軟體市場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據工業和資訊化部資料顯示,2021年1-10月,我國工業軟體產品收入達到1902億元,同比增長,成為推動製造業轉型公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力量。
2016年至2021年10月,我國工業軟體產業整體市場規模發展較快,軟體和資訊服務行業市場佔比總體呈上公升趨勢。 據工業和資訊化部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國工業軟體市場占全行業的比重已上公升至。
國內工業軟體技術相對落後,市場占有率有待提高
國產工業軟體的缺點比國外工業軟體更突出,主要體現在核心技術上。 由於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國內外工業軟體競爭激烈。 國產工業軟體具有本土優勢,主要集中在服務和政策優勢上。
在當地市場和政策的帶動下,未來有望迎來快速發展。 具體優點和缺點如下:
據工業和資訊化部運營局資料顯示,研發設計工業軟體的5%為國產產品,國內研發設計產品主要應用於工業機構和系統功能簡單的工業機構。
1、行業複雜度低的領域; 製造業國內工業軟體佔據了國內市場的50%,並在部分領域具有一定的實力,湧現出上海寶芯、和利時、浙江大學中央控制等行業領軍企業,但在高階市場並不佔主導地位。 國產運控軟體佔國內市場份額的70%,但SAP和甲骨文仍是主要的高階細分市場。
未來,國產工業軟體將重點關注競爭領域
未來,中國工業軟體競賽的重點領域將主要集中在雲平台、SaaS、系統整合和自主控制四大板塊。 從雲平台來看,更多的企業將把工業應用放在公有雲平台上,提供一體化服務; 更全面的客戶需求也將推動工業軟體公司SaaS和系統整合技術的進步。 在當今的工業軟體產業中,最重要的問題在於自主可控的國產工業軟體,在國家大力推進自主技術研發的背景下,預計自主可控的工業軟體將保持快速增長。
——以上資料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軟體產業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及投資戰略規劃
-
工業軟體按功能不同可分為四類,即研發設計軟體、生產控制軟體、資訊管理軟體、嵌入式軟體。 研發設計軟體包括CAD、CAM等,生產控制軟體包括MES、DCS等,資訊管理軟體包括ERP、SCM等,嵌入式軟體一般常見於工業通訊、汽車電子等行業。
其實,在近幾年的新聞報道中,我們也能看到,未來工業軟體的發展是雲和5G,充分實現人機互聯,從而實現智慧型工廠。
-
單元測試工具Visual Unit在中國已經開發了20多年。 是我國軌道交通不可缺少的工業軟體工具。
-
國產開發什麼樣的軟體? 國內研發的工業軟體很多,適用領域非常廣泛。
-
亞控科技的配置王者,Kingscada,以及一些MES和ERP軟體都是。
優點,機械人程式設計和圖形程式設計的區別 1、定義不同:程式設計設計具有“可控系統”的邏輯流作用,程式設計不一定是針對電腦程式的,對於具有邏輯計算能力的系統,可以認為是程式設計。 機械人程式設計是對為使機械人能夠完成特定任務而設定的操作的順序描述。 >>>More
最大的是首都鋼鐵集團,雖然大部分已經搬走,但仍然是北京最大的公司。 第二大企業是燕山石化。 然後是東郊化工基地,但現在逐步搬遷,北京化工廠一號已經搬遷,還有北京化工廠二號、北京有機化工廠、北京化工機械廠、北京製漿造紙廠、北京焦化廠、北京化工試驗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