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原子的實際質量非常小,因此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它們會很麻煩,例如,氫原子的實際質量是千克,氧原子的質量是千克。 乙個碳 12 原子的質量是千克。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加權平均值。 元素週期表中的最小數字是相對原子質量。
定義:相對原子質量(AR)是指任何原子的平均原子質量與碳-12原子的質量之比1 12,以任何乙個原子的平均原子質量為標準1 12碳-12的原子質量稱為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特徵:當我們計算水分子的質量時,我們發現計算起來非常不方便。 在計算其他更複雜分子的質量時,這更加麻煩。
因此,國際上規定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表示原子和分子之間的質量關係。
-
以乙個碳原子的十二分之一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的質量之比稱為相對原子質量。
通俗地說,它是十二分之一除以乙個碳
-
也就是說,對於某種碳元素的十二分之一,它是相對於其他元素的標準(實際上是乙個)。
這個“1”的比值是相對原子質量。
-
將元素原子的質量與碳原子的質量 1 12 進行比較,所得比率是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
一種元素可以有多種同位素,每種同位素的比例不同,平均原子質量是根據同位素的質量和比例計算的。
碳的同位素很多,如C12、C13等,我們選擇乙個碳原子作為參考。
因此,相對原子質量是元素的平均原子質量與碳的原子質量之比 1 12.
-
原子的相對數大約等於質子數加上中子數...... 這大約等於質量數。
-
相對原子量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質量與核素c(碳)的原子質量之比12 12。
-
相對原子質量是元素的原子質量與碳-12原子的質量之比。
普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要記住的,例如,h 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1,o 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16。
相對原子質量=碳原子的原子質量(1 12),例如h的原子質量是,c的原子質量是,那麼h的相對原子質量是,注意相對原子質量中沒有小數,只有乙個整數。
-
相對原子質量是指原子量的含義。
它是指任何原子的真實質量與碳-12原子質量的質量之比為1 12,以碳-12原子質量的1 12為標準。
元素的原子量是其各種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加權平均值,元素週期表中的最低數字是原子量。 卜齊魯.
原子量最早是由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的。 “同一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重量,而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重量,”他說。 因此,原子量在中文中被翻譯為“原子量”。
但是,當時由於重量和質量是同乙個概念,因此實際上得到了原子的相對質量,但仍然稱為原子量。
國際法規:
碳原子將碳-12原子的質量分成12等份,(碳原子有幾種,其中有乙個碳原子,其原子核中含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加起來為12個,所以稱為碳-12。 當然,還有其他的,例如正碳-14,它包含8個中子和6個質子,加起來有14個。
之所以選擇碳-12代替碳-14,是因為當選擇碳-12原子作為標準時,其他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接近整數,便於記憶和使用)。那麼每個部分的質量是:乙個原子的質量(1 12 碳-12 原子的質量)=乙個原子的質量。
-
類別: 教育, 科學, >> 科學與技術.
分析:乙個原子的質量以質量單位“千克”表示,極不方便書寫、記憶和使用。 因此,原子的質量在科學上不是以“千克”表示的。
相反,碳原子的質量為 1 12 千克,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量)與其他原子的質量進行比較。
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相對原子質量是乙個相對比值。
碳原子是原子核中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俗稱碳-12原子。
資訊。 國際原子量委員會採納了中科院院士張慶蓮,測定銦的相對原子質量作為新標準。
化學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的正論證是乙個重要的自然常數。 兩個世紀以來,發達國家一直在確定標準的相對原子質量。
中國化學家張慶蓮和中科院肖英凱合作,通過查箏質譜法準確測定了銦(in)的相對原子質量,該質譜法在1991年8月漢堡會議上被國際原子量委員會確定為新的標準相對原子質量。
由於原子的實際質量非常小,因此按其實際質量計算它們會非常麻煩,例如,氫原子的實際質量為千克,(僅限於格式,10 (-27) 代表科學記數法,表示 10 的冪到 27 的冪,下同),氧原子的質量是千克。 乙個碳 12 原子的質量是千克。 因此,當我們計算水分子的質量時,計算起來非常不方便(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乙個氧原子組成)。 >>>More
影響原子半徑的因素有三個:一是核電荷的數量,核電荷越多,原子核對原子核外電子的引力越大(導致電子收縮到原子核),原子半徑越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