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S32205級雙相不鏽鋼。
二:化學成分:
c≤ mn≤ si≤ p≤ s≤ cr ni<>
三:適用範圍、應用領域:
壓力容器、高壓儲罐、高壓管道、換熱器(化學加工業)。 油氣管道、熱交換器配件。 汙水處理系統。
紙漿和造紙工業分揀機、漂白裝置、儲存和處理系統。 高強度、耐腐蝕環境中的旋轉軸、壓輥、葉片、葉輪等。 船舶或卡車的貨箱。
食品加工裝置。
第四,物理效能。
2205 密度: , 熔點: 1300-1390, 磁性: 無 熱處理: 1000-1050 保溫1-2小時之間,快速風冷或水冷。
五:概述。 2205雙相不鏽鋼的屈服強度為奧氏體不鏽鋼。
這種特性使設計人員在設計產品時能夠減輕重量,使這種合金比 316,317L 更具優勢。 這種合金特別適用於-50°F至+600°F的溫度範圍。 這種合金也可以考慮用於超出此溫度範圍的應用,但存在一些限制,尤其是在應用於焊接結構時。
-
系列 3 不鏽鋼均為奧氏體不鏽鋼。 你說的鐵素體不鏽鋼是4系,430是最有代表性的鋼種,俗稱不鏽鋼。
-
我主要從事不鏽鋼,以不鏽鋼為例,牌號304 316 321是奧氏體不鏽鋼。
S32205、S31803和S32750為奧氏體-鐵素體雙相不鏽鋼,13CR為馬氏體不鏽鋼。
鐵素體不鏽鋼未被觸及。 我沒有看到任何顯示組織意義的東西。
-
區分。 首先,本質不同。
鐵素體。 它是一種間隙固溶體,其中碳溶解在-Fe中。
奧氏體。 它是鋼的層狀微觀結構,是一種非磁性固溶體,-Fe中含有少量碳。
區分。 二是結構不同。
鐵氧體具有體心立方晶格結構,晶界光滑,晶粒中很少見孿晶或滑移線,顏色為淺綠色,有光澤,深度腐蝕後呈深色。 鋼中的鐵氧體存在於板材、塊狀、針狀和十字線中。
奧氏體為麵心立方結構,碳、氮等間隙原子位於奧氏體晶胞八面體間隙中心,麵心立方晶胞中心和邊緣中點。
奧氏體的特點
奧氏體的晶格滑移體系很多,因此奧氏體的塑性好,屈服強度好。
低,易於加工塑料成型。 因此,鋼錠、鋼坯、鋼一般被加熱到1100°C以上進行奧氏體化,然後鍛造、塑性加工成木材或加工成零件。
鋼中的奧氏體一般是順磁性的。
因此,奧氏體鋼可以用作非磁性鋼。 但是,Fe-Ni軟磁合金的特殊成分也具有奧氏體組織,但它是鐵磁性的。
奧氏體的導熱係數較差,線膨脹係數大,膨脹係數高於鐵素體和滲碳體。
大約是原來的兩倍。 因此,奧氏體鋼可用於製造對熱膨脹敏感的儀表元件。
-
奧氏體鋼是常溫下具有奧氏體組織的鋼,鐵素體鋼是常溫下具有鐵素體的鋼。
根據鐵碳相圖,奧氏體一般存在於A1溫度以上,但如果加入合金元素(如CR),奧氏體區域會膨脹,因此奧氏體狀態也可以保持在室溫下;
鐵素體鋼由於其碳含量低,相對容易生產。
-
它是 ctrl+c&ctrl+v,但很清楚。
奧氏體不鏽鋼:含有Cr和穩定的奧氏體元素ni、mn、n等,使鋼在室溫下形成單相奧氏體的鋼稱為奧氏體不鏽鋼。 這種型別的鋼含有更多的元素,可以擴大區域並穩定奧氏體,奧氏體在高溫下是均勻的,並且在室溫下具有奧氏體組織,因為冷卻時MS點低於室溫。
鐵素體鋼:以鐵素體結構為主要結構的不鏽鋼在服役狀態下。 鉻含量為11%-30%,具有體心立方晶體結構。
鐵氧體晶體結構? 這種鋼是高鉻鋼,從Fe-CR相圖可以看出,由於鉻的穩定化,當鉻含量達到13%時,鐵鉻合金不會發生相變,從高溫到低溫都會保持鐵素體。 而且由於鉻含量達到12%,能耐腐蝕,這種鐵素體鋼就變成了鐵素體不鏽鋼。
-
剛性材料按金相組織分類,可分為正火狀態下的珠光體鋼、貝氏體鋼、馬氏體鋼和奧氏體鋼。
奧氏體鋼具有非磁性結構和良好的冷加工效能。 耐腐蝕性優於430等馬氏體鋼,耐熱性更好。 缺點:
**價格昂貴,熱變形難度大,晶間腐蝕和應力腐蝕性能稍差。 大多數奧氏體鋼由Cr-Ni組成,如Cr18Ni9Ti。
-
鐵素體鋼。
低碳鉻不鏽鋼含鉻14種以上,鉻不鏽鋼含鉻27種,不鏽鋼在上述成分的基礎上加入鉬、鈦、鈮、矽、鋁、鎢、釩等元素,形成鐵素體的元素在化學成分上絕對佔主導地位,基體結構為鐵。 這類鋼的組織在淬火(固溶)狀態下為鐵素體,在退火和時間敏感狀態下可以看到少量的碳化物和金屬間化合物。
屬於這一類的是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 鐵素體不鏽鋼由於鉻含量高,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抗氧化性,但機械和技術效能較差,多用於應力小的耐酸結構和抗氧化鋼。
鐵素體不鏽鋼帶的冷軋加工增加了工作輥的粗糙度, 工作輥分為精輥, 用於最後一道軋制, 粗軋用於剩餘的軋制; 前三道的壓力率忽低忽高,其餘幾道的壓力率在壓機速度上減小,最後一道壓在控制道的前後張力中控制,單位張力不超過公斤mm,提高了工作輥的粗糙度,提高了消除表面缺陷的能力, 降低成本,提高軋制速度和產量。調整凹陷率,使物料的各向異性得到有效控制,提高產品質量。
控制前後張力,減少打滑和斷帶扭曲事故,改善板形。
-
1.屬性的差異。
馬氏體是黑色金屬的組織名稱。
鐵氧體是一種間隙固溶體。
奧氏體是鋼的層狀微觀結構。
2.含義的差異。
馬氏體是碳在-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
912 以下的純鐵具有以體為中心的立方晶格。 溶解在-fe中的碳的間隙固溶體稱為鐵氧體,用符號f表示。
奧氏體通常是一種非磁性固溶體,-Fe中含有少量碳,也稱為Vostin鐵或-Fe。
3.特性上的差異。
馬氏體是體心方形結構,奧氏體是麵心立方結構。
馬氏體的密度低於奧氏體,因此在轉化後體積會膨脹。 與轉變引起的體積變化相比,這種變化引起的剪下應力和拉應力需要更多關注。
鐵氧體:具有體心立方晶格。 它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但強度和硬度較低,冷加工硬化緩慢。
4.形式的差異。
馬氏體的三維組織通常呈板狀或板條狀。
奧氏體通常由等軸的多邊形晶粒組成,晶粒內有雙晶。 加熱轉變後的奧氏體晶粒相對較小,晶界呈不規則弧形。
鐵氧體晶界光滑,晶體中少有孿晶或滑移線,顏色淺綠色有光澤,深腐蝕後呈深色。 鋼中的鐵氧體存在於板材、塊狀、針狀和十字線中。
-
我幾天幾夜都做不完。
奧氏體是一種麵心結構,具有許多組織鍵,並且是非磁性的。
鐵氧體磁芯結構金屬鍵少,可被磁化吸引。
馬氏體是一種鐵素體過渡組織,適合於刀鋼的淬火,鋼的這三種狀態都有替代鋼,所以很難說哪一種好哪一種不好,這取決於你用哪個方面。
一般來說,奧斯汀(鐵氧體,馬氏體)。
在應用方面,奧氏體更為廣泛。
還有一種稱為雙相鋼的鋼,是鐵素體和奧氏體的組合。
-
錳和鎳的加入將奧氏體的臨界轉變溫度降低到室溫以下,使鋼在室溫下保持其奧氏體組織,即所謂的奧氏體鋼。
-
組織的形狀、大小和結構是不一樣的。
-
馬氏體不鏽鋼含有CR12-18%; 鐵素體不鏽鋼含有15-30%的CR,鐵素體不鏽鋼的碳含量低
低碳馬氏體不鏽鋼1cr cr cr 13,高碳馬氏體9cr18碳cr 18%。
常用的鐵素體含量%奧氏體不鏽鋼中含有Ni、Cr、Mn、N
例如,304奧氏體不鏽鋼,國標牌號:0Cr18Ni9、Cr18%、Ni9%。
有關詳細資訊,您可以檢視不鏽鋼手冊。
主要元素是Cr、Ni和C含量。
-
化學成分主要取決於CR和Ni元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