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羌族是中國民族大家庭中的乙個古老民族,人口20多萬,居住在閩江上游,集中在四川阿壩州汶川縣、李縣、毛縣等地。 他們的習俗、服飾、建築等,都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域色彩。 特別是以石材為主要建築材料的房屋,獨樹一幟。
早上6點,我們從都江堰出發。 車子沿著蜿蜒的公路行駛,把我們帶到了汶川縣。
車子從縣城向北開了30多公里,過了一座吊橋,就進了羌族村。
石頭砌成的牆壁,牆上的木屋,用小石頭鋪成的小路,形成了乙個石頭的世界,這讓我這些來自黃土地的人感到新鮮和有趣。
羌人喜歡在河谷或有水源的半山腰上建造村莊。 羌人的建築曾經是石頭瞭望塔,就像碉堡一樣。 如今,羌族人家都是村屋,有兩層,樓上儲糧,樓下住人。
踩著鵝卵石小路,進村,看著熱鬧的村民們緊緊地圍著,用好奇的眼神看著這些拿著“長槍短炮”的人。 我們的鏡頭對準了石屋,也對準了熱情好客的羌姑娘,她是石屋的主人。
石砌的木屋,石板路,穿著華麗民族服飾的羌族姑娘,天窗土台上堆放的橙紅色南瓜,屋頂上掛滿了黃清的饅頭,構成了羌村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午餐時間,我們是強家的客人。 雖然石屋裡光線昏暗,但羌族人的熱情好客讓我們忘記了所有的不適。 過了一會兒,老闆娘居然為我們做了八道菜,端出了醇厚的大麥酒。
每個羌族家庭都有喝酒的習慣,他們進城一次買100多斤大麥酒,裝滿乙個巨大的塑料桶,在酒裡加入冰糖和枸杞,每頓飯喝兩三杯。 喝著羌族的大麥酒,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羌族人的熱情和誠意。
強寨泉橋雖然偏僻、落後、堅硬,但並不荒涼; 石屋雖然簡單單調,但並不冷。 因為這裡的人與人之間有一種真誠的互動。
-
我是壯族人,我們壯族的房子都是木頭做的。 屋頂覆蓋瓦。 它分為三層,上層中下層,下層養家禽,中層住人,上層放東西。
侗族的房屋與壯族的房屋相似。 由於南方潮濕炎熱,人們住得盡可能遠離地面,所以我們住在二樓。 傣族的房子是一層樓的,但他們也把房子抬高到離地面很遠的地方,他們的房子大多是用竹子做的,比較小,屋頂上覆蓋著稻草或椰子葉。
-
布依族人住在白族
根據DU的分布區域,布依人的形式有幾種型別的房屋。 一般有兩層樓的建築,但也有草屋或瓦房、半層房和雙坡屋頂的平房。 如今,洛平縣八達克的少數村落,還保留著昔日布依族三層建築的建築形式,即底層飼養牲畜,中層居住人,上層存放東西。
大部分半樓建在山坡上,後半部分是平房,前半部分是一棟樓; 有些是右半邊的平房,左邊是建築物。 一些地區還保留了陽台,用於在房屋的南面或房屋的正面和背面晾曬莊稼或衣服,這些陽台採用當地特產風尾竹,這與傣族地區非常相似。 建築材料是從最近的來源獲得的,一般使用當地的茅草、竹子、冷杉和松木來建造覆蓋物。
牛街公社洪、一德大隊的布依民居,多用河邊的天然砂石鑿成長方形的大石磚牆,既省力省力,又美觀適用。 解放前,布依族勞動人民大多住在簡陋的茅草屋裡,只有極少數富裕家庭蓋了瓦房。 解放後,這一帶的布依人幾乎全部建起了新的瓦房,房屋附近也修建了牲畜圈,改變了人畜混居的不衛生狀況。
-
朱樓傣族的特色房屋是用木頭建造的。
-
苗嶺山區的苗族民居擁有獨特的室內裝飾。 在高蹺建築的二樓,大廳通常是空的。 在兩個房間中,在地面和地板的交界處,前室和後室被木頭隔開。
有的在大廳的東牆上或東房間的木板牆上有祖龕。 很多人家的牆上,用白紙剪成太陽、月亮和一些小山神圖案,人們稱之為“寶爺”,神是災禍的靈物。
許多民族都會有竹飯。 但更具體地說,竹公尺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傣族食品、綠色食品和生態食品,是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煮飯的方法不是燉就是蒸,但在雲南邊境地區的傣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中,也有一種特殊的用竹管煮飯的方法。 >>>More
少數民族預備班一般來說,選擇專業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預科課程之前選擇專業,在預科課程結束後直接去這個專業。 但是,這種方法要求考生的分數需要超過專業錄取線減去政策分數降低後的分數線。 >>>More
該語言是從古代盎格魯、撒克遜和黃麻部落的日耳曼人使用的語言演變而來的,他們從歐洲大陸遷移到大不列顛島,並通過英國殖民傳播到世界各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