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主題。
愛祖國,就是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認真學習好漢語,正是熱愛祖國的具體體現。 學習了這篇文章,了解了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以愛國主義為動力,積極自覺地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也要認真學習科學知識,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
2.對原文的簡要分析。
阿爾方斯·杜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割讓、普魯士占領後禁止教法語、改學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最後一堂法語課,表達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懷。 1912年,它首次被翻譯並傳入中國,從此,乙個多世紀以來,它長期被選入中國中學語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時期、不同意識形態的藩籬,成為中國最流行的法國文學名著之一,甚至可以作為花花公子的代名詞, 作為“愛國主義”的象徵,融入現代中國人的情感百年!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讀者,通過《最後的教訓》,領悟了“法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清晰、最嚴謹的語言”這句話的含義,明白了“當乙個民族淪為奴僕時,只要儲存好自己的語言,就好像掌握了開啟牢籠的鑰匙”。
3.關於作者。
阿爾方斯·多德(Alphonse Daudet),19世紀著名的法國現實主義者。 1840年5月13日出生於美麗的普羅旺斯。 因為杜德家境貧寒,母親愛讀書,所以他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智慧。
1857年,他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 他的代表作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信》、長篇《小事》、短篇小說《月亮的故事》,他的短篇小說集具有獨特的委婉、曲折、暗示的風格,他1874年的《小弗洛蒙和大里斯利》使他成為當時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而他的《最後一課》、《柏林之圍》等作品,則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1897年,他去世,被埋葬在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
-
《最後的教訓》的背景是,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被迫將德法的法國邊界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德國,這兩個州的中小學不再教法語,只教德語! 主人公是乙個喜歡逃課、不愛學習的壞學生,本文通過學生的所見所聞,講述了阿爾薩斯和洛林法語教學停止前的最後一課,深刻表達了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懷!
-
我不知道哈哈哈哈
-
小弗朗西斯從討厭法語變成了熱愛法語。
從對老師的厭倦到對老師的喜歡、同情和愛護,從調皮懵懂到愛課堂和愛祖國,這是小弗朗西斯心理變化的原因。
失去國家的悲痛; ,先生的言行; 首先不是乙個壞孩子。
什麼是胡梅爾先生?
熱愛祖國和中國語言,熱愛自己的工作; 對祖國子孫的深愛和無限希望; 愛國者崇高的愛國精神,對祖國的淪陷深感悲痛和痛苦。
-
通過阿爾薩斯小學生小弗朗西斯在上一堂法語課上的所見所感,真實地反映了被外國人民悲慘統治的法國被占領區人民的悲痛和憤慨,對祖國的熱愛,以及他們為祖國解放統一而奮鬥的堅定意志, 集中表達了法國人民的崇高愛國精神。這也顯示了胡梅爾先生強烈的愛國精神和高尚的品質。 希望你滿意。
《白鷺》課用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徵,通過描寫白鷺的色澤之美、精緻的造型,以及覓食棲息、低飛的畫面更加美麗,為大自然增添了活力,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讚美和喜愛,進而表達了作者對鳥類和大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