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不想和父母說話?

發布 心理 2024-02-24
2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以我為例,我越長大,父母的生活就越艱難,他們為家庭辛苦了大半輩子,孩子長大了,不想說心裡話,讓父母擔心。 長大後,要學會對自己負責。 與家人分享快樂。

    壓力由自己承擔。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當乙個孩子談論他的內心時,更多的時候,他需要有人傾聽他的聲音,就像乙個女人一樣,除非他需要,否則不要給他太多的批評和建議。 但有些家長不善於傾聽,孩子心裡自然不想說些什麼。 因此,當孩子願意談論自己時,請讓父母脫下盔甲,做他的朋友。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在發展,他們所接觸到的資訊和所經歷的事情,肯定會與父母不同步,彼此之間會有一段距離,小時候,他的認知和所有的資訊都是**給父母的,現在不一樣了,已經變了, 而這種變化,因為資訊的非同步,因為溝通節奏不同步,因為各種非同步,這就是開始少溝通的最初原因!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有些孩子內心很敏感,在別人面前笑,在後面哭。 孩子的想法在大人看來可能微不足道,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是難以忍受的,所以他寧願自己放手,也不願和父母說話。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當孩子長大,視野開闊時,當他發現父母過去給予的資訊和價值觀與現實世界背道而馳,甚至錯誤時,父母的高大形象會突然化為灰燼。 孩子的心理夾雜著悲傷和憤怒,他逐漸疏遠了父母!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就像我們小時候,看到自己喜歡的人,連一句話都說不清。 孩子和父母一樣,孩子長大後,隱約知道父母和自己的認知差距,但為了在心裡保持父母的完美形象,他不願意和父母說話。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小時候他想吃糖果,他會告訴媽,我想吃糖果,長大後他想吃糖果,所以他直接去拿了!這個時候,你不能因為他沒有告訴你就去拿,這不是交流,因為有些事情他們必須經歷才能長大!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因為在孩子眼裡,父母有太多的限制性詞語,比如:不,不,不,你為什麼會這樣。 讓孩子有一種封閉感,因為他不知道你在跟你說事情的時候會用什麼態度對他,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你不會同意,抱著多事比少事好心理,所以他懶得告訴你。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我覺得和父母有代溝,覺得自己不懂自己,畢竟長大後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父母從小就和孩子溝通多了很多。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有越來越多的經驗,越來越多的思想,開始建立自己的三觀,開始有自己理解世界、看待事物、與他人交流的方式,這是乙個必然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性格,外在的和內在的! 外在的性格會隨著環境、輔導、知識、經驗慢慢成型,內在的性格也會建立起來,也會開始有秘密、有心、有情感!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因為很多事情都不適合父母說,所以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秘密。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孩子不和父母說話的原因,然後改變對孩子的方式和態度。 平等和民主的方法是一種理想的教育方式。 平等不會有壓迫感,可以形成和諧的家庭氛圍。

    民主可以使孩子感到自尊,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有發言權,能夠表達自己的意願。 這樣一來,父母和孩子就能多溝通溝通,親密感自然會增加,孩子自然會願意和父母談談心裡想什麼,這是信任的一種表現。

    父母可以比心比心,感同身受,一是“父權制”。"一是平等民主的教育,心理感受完全不同。 正確的教育方法將在兒童的心理成長和人格成長中起到關鍵作用。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導語:孩子越大,越不想和父母溝通,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覺得父母不在乎自己內心的想法,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乙個獨立的個體, 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不想讓父母總是安排自己的生活,很多時候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不願意對孩子多說些話,同時,有些家長總是會要求孩子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但是父母做不到,一旦孩子指出了父母的錯誤,父母也會得到父母的批評和教育,在父母的眼裡,孩子需要無條件地聽從父母的要求,這會讓孩子覺得很累,所以孩子

    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煩惱,為什麼父母總是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自己,父母總是喜歡為孩子安排一切,總是以好孩子的名義,但是在孩子眼裡,這些都是孩子不理解的,孩子也會抱怨父母,這是因為父母總是為了孩子自以為是, 其實,這也是對兒童選擇權的剝奪,是將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兒童,是對兒童的不尊重的表現。

    有的家長說要平等對待孩子,但是一旦孩子和父母溝通,父母總是拿長輩的身份去教育孩子,其實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對於一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大, 所以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朋友一樣交流,這樣才能真正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家長應該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沒有錯誤,只有真正反省自己,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孩子的逃避可能源於父母的過度控制。 讓溝通成為雙向的。 父母總是有耐心去聽孩子的話,“你不能”、“你不要”、“聽我說”,幾乎都是父母對孩子說的話。

    這會讓孩子感到壓抑,越是想擺脫父母,就越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很叛逆,也是因為孩子思想的某些變化,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也是因為他們覺得父母不是很了解他們。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因為孩子和父母的共同點越來越少,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所以不想和父母交流。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缺乏溝通技巧:孩子不喜歡與父母交談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缺乏溝通技巧: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不知道如何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家庭氛圍不好:如果家庭氛圍不好,比如家庭成員之間經常發生爭吵或冷戰,孩子可能會感到不安和沮喪,從而不願意與父母交談。

    過於嚴格的父母:如果父母過於嚴格或對孩子的要求不高,孩子可能會感到壓力和焦慮,可能不願意與父母交談。

    缺乏共同的話題:如果父母和孩子沒有共同的興趣或話題,孩子可能會覺得與父母交談很無聊或毫無意義。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在我看來,一定是父母的問題更大。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孩子的爐子越大,越不願意與父母交談,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發展階段的差異:在青春期,孩子可能會經歷乙個自我認同探索的階段,他們試圖建立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身份,這可能導致他們疏遠家人。

    心理和情緒變化:青春期可以伴隨著許多情緒和心理變化,有時他們會選擇獨自一人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

    學業壓力和課外活動:隨著學業的增加和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孩子的時間和精力可能會轉移到其他領域,導致與家人的溝通減少。

    科技的普及:科技的普及,讓孩子更容易通過手機、社交等方式與朋友交流,也可能影響到他們與家人的溝通。

    家庭環境:如果家庭中出現緊張、冷漠或衝突,孩子可能會選擇保持沉默。

    文化差異:在某些文化中,父母可能被視為權威,孩子可能會發現很難開誠布公地與他們交談。

    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個性和特質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孩子可能天生就不太願意與人交流,包括與父母交流。

    雖然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可能較低,但建立乙個開放、信任和尊重的溝通環境仍然很重要。 父母可以通過傾聽、理解、尊重他們的獨立性等方式鼓勵孩子願意與他們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同時,需要在適當的時間給予照顧和支援,讓您的孩子知道他們隨時準備說話。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和父母溝通,這是正常的成長現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1.父母教孩子如何獨立思考和思考問題,孩子就會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做出判斷,不再依賴父母。

    2.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私隱和獨立性,擁有自己的朋友和社交圈,有時更喜歡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經驗,而不是與父母分享和交流。 不是孩子不愛父母,而是厚褲子長大的過程。

    3.父母的期望和恐懼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孩子可能會受到父母的期望和要求的束縛,因此他們有時不願意與父母溝通。

    為了讓孩子更自信、更安全地與家長溝通,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1.傾聽:關注孩子的想法和情緒,為孩子提供乙個傾訴的空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關心。

    2.尊重: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私隱性,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給他們足夠的自由來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3.鼓勵: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並表達他們的想法,相信他們的決定和能力。

    4.注意: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和生活經歷,關注孩子的發展和變化,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和困難。

    最重要的是,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個人成長和發展,創造乙個更安全、更開放、更有教養的家庭環境,讓孩子願意分享和尋求幫助。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1.獨立性: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可能會變得更加獨立,並希望自己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這可能導致他們停止與父母分享日常生活的細節。

    2.忙碌:現代生活節奏快,人們可能忙於工作、學習和社交活動。 這可能導致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父母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

    3.與父母的關係:如果乙個人與父母不是很親近,他們可能不會主動與父母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 這可能是由於溝通不暢、觀念差異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4.害怕被評判: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如果他們與父母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可能會評判他們的選擇和行為。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他們可能會選擇不與父母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

    5.私隱: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他們的日常生活是私密的,不想與父母分享。 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想保持一定的個人空間,或者認為某些事情無關緊要或不適合與父母討論。

    6.人們交流方式的變化: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相互交流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 如今,人們更傾向於使用社交**、簡訊等,這可能不利於與父母進行深入的日常分享。

    7.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意識: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他們可以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個人成長。 他們可能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我發展和實現個人目標上,而不是與父母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

    8.社會環境的影響: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可能會鼓勵年輕人獨立思考和行動,而不是過分依賴父母。 這種社交環境會導致他們停止與父母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

相關回答
4個回答2024-02-24

想太多,沉澱太多,垃圾太多,不清理。 所以反應遲鈍。

10個回答2024-02-24

如果等壓線密度較大,則意味著壓力梯度較大,風力較強; 相反,如果等壓線較稀疏,則壓力梯度越小,風越弱。 >>>More

13個回答2024-02-2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領域,有些人天生對數學敏感,所以學習數學比較容易。 但是,有些人從小就對數學沒有興趣,即使學習了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也很難進入大腦,而數學需要一定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 >>>More

23個回答2024-02-24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墨水。 如果寫得好,論文就會有知識和價值; 如果寫得不好,那簡直就是一團糟。 要想讓孩子理解父母,首先要放下身份,向孩子詢問他們的疑惑和困惑,而不是一味地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就改變。 >>>More

17個回答2024-02-24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很多家長會選擇讓孩子報名參加各種興趣班。 對於那些想要提高孩子修養和品味的父母來說,通常他們會選擇讓孩子報名參加鋼琴興趣班。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