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的西航與哥倫布的船隊的區別

發布 歷史 2024-03-29
1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三寶:炫耀哥倫布國家:探索、掠奪、殖民。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根本目的不同,鄭和去西方提公升國家威望,同時開闢新的航線供外國殖民擴張。

    鄭和在明朝去了西方,比哥倫布發現現代大陸早了幾百年。

    鄭和的西洋之行,是合法從事商品貿易,有頭等艙的大力支援,這是封建社會的行為,開闢新的航道是為了獲得殖民利益,在資本的支援下,屬於資本擴張和殖民擴張。

    結果是不同的:鄭和最終將自己與國家隔絕,並實施了海上禁令; 新的航運路線開闢了新的殖民地,擴大了市場,並找到了新的原材料和勞動力市場來源。

    對非洲的影響:鄭和剛到非洲才**,而新路線掠奪了大量奴隸,對非洲種族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相似之處:都周遊世界,都是以組織整個艦隊的形式,還有乙個靈魂般的英雄,鄭和,哥倫布。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鄭和西洋之洋是明朝永樂、玄德年間的一次海上航行,第一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最後一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七次。 由於鄭和是使團的主要使者,船隊航行到婆羅洲以西(即明朝所謂的“西洋”,因此得名。

    七航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艦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柳家港集結,停泊在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太平港服風開洋,航行到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蓬加拉、亞丹、天方、佐法爾、庫魯木斯、穆古杜舒等地,以及已知最遠到達東非和紅海的。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西班牙語:cristóbal colón; 義大利語:克里斯托羅·科倫坡(Cristoro Colombo,1452 年 9 月 22 日 - 1506 年 5 月 20 日)是義大利探險家和航海家,大航海時代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偉大地理發現的先驅。

    生於中世紀的熱那亞共和國(今義大利西北部)。

    在1492年哥倫布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馬群島登陸了乙個他稱之為“聖薩爾瓦多”的地方,而不是計畫中的日本。 在隨後的三次航行中,哥倫布到達了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加勒比海的委內瑞拉和中美洲,宣布它們為西班牙帝國。 哥倫布於 1506 年 5 月 20 日去世。

    因此,僅從時間的角度來看,鄭和的西洋探索遠航,早於哥倫布的環球航行。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是人類開始征服海洋,意識到世界有多大,還有其他文明。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相似之處1 它們都是發現世界、了解世界、開拓進取的偉大行動不同之處 1:目的不同 鄭和的行動是為了政治穩定,哥倫布直接追求經濟和利益。

    2 結果不一樣 鄭和的行動最終被取消,甚至哥倫布的航行也一度被禁止,但它們為西方的偉大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拉開了序幕.3 收穫不同 鄭和的行為是國家財政和經濟的負擔, 哥倫布的航行為西方帶來了鉅額收入。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永樂年間,主要是為了提公升明朝的威望,國家撥經費,船員都是水手,我個人認為影響比哥倫布大。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我想提問者可能想把哥倫布和鄭和比較一下,他們的影響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不同:1因為動機不同,影響也不同。

    哥倫布航行的目的是為了連線貿易路線,甚至發現新的資源,所以在他發現美洲大陸後,他瘋狂地掠奪它; 鄭和受明朝皇帝的任命,前往西方傳播明帝國的威望,以試圖建立具有中國傳統政治和道德觀念的和平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 商業是次要的。 2.

    鄭和第一次西航是在1405年,哥倫布的航海是在1492年,相差近90年。 3.鄭和所到之處,都已經有已知的封建文明,而哥倫布則發現了原始社會土著人居住的新大陸,為歐洲殖民主義創造了客觀可行性。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區別1:目的不同。

    鄭和的行動是為了政治穩定; 哥倫布直接追求經濟和利潤2,但結果不同。

    鄭和的行動最終被明令取消,甚至一度禁止出海; 哥倫布的航行開啟了西方大航海和發現新大陸的序幕。

    3 收成是不同的。

    鄭和的所作所為是國家財政和經濟的負擔; 哥倫布的航行為西方帶來了鉅額收入。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規模不同,鄭和當時正中期,國力強悍,所以他的船隊也有**,當時有商船,哥倫布只有探險家。

    艦隊的性質不同,鄭和是國家出資,所以他的艦隊是國家艦隊。 哥倫布湊齊了自己的錢,自己找人,所以他的船隊是私人船隊。

    鄭和的目的不同,鄭和的西行是為了提公升國家威望,加強外交關係,提公升明朝的地位。 哥倫布是為了**,為了掠奪。

    次數也不同,鄭和去西七次,哥倫布只去過一次。

    時間不同,鄭和在1405年至1433年之間去了西方。 哥倫布是 1492 年。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本質不同,乙個給錢,乙個賺錢。

    鄭和簡直就是乙個散富的男孩子。 據說鄭和七次去西邊,花了六百萬**,這個倒霉的失敗者的孩子。 當然,他不是罪魁禍首,這是皇帝的事。

    成祖朱棣謀篡位,皇位來錯了,他希望恩則布在海外得到承認,有人說他出去找明輝朱雲文帝,反正也不是為了航海。

    梁啟超曾經說過:西方的哥倫布之後,哥倫布的腳步不計其數,中國的鄭和之後,就沒有鄭和了!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最大的不同是,鄭和西行的目的是提公升國家威望,加強與海外國家的聯絡; 哥倫布的航海動力是獲得商業利益,為新資產階級開闢新的空間。 此外,鄭和的西航和哥倫布的航海在航海規模、航海技術、影響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哥倫布不知道他去過哪裡!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乙個是強大的結果,另乙個是強大的原因。

相關回答
15個回答2024-03-29

鄭和去西邊的時候,船隊基本上都是當時最先進的艦艇,鄭和去西邊一共用了200多艘,船型也很特殊。 有的船上裝滿了**,有的船上裝滿了絲綢、茶葉、蔬菜等,而鄭和去西的時候,一共動用了27000人隨行,包括士兵、醫生、水手、旗兵和各種工匠等等,規模可以說是非常龐大。 <> >>>More

4個回答2024-03-29

1405年6月,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

他以“天下”的戰略眼光和對外開放的胸懷,派鄭和(1371-1433)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首次南下,出使“西洋”,被稱為“鄭和西洋之航”,所謂“西洋”是指中國南部海域以西的印度洋地區。 鄭和率領的船隊規模極大,鼎盛時期有27000多人,200多艘艦艇,其中大型艦艇60餘艘,長148公尺,寬18公尺(60公尺)。 當時鄭和艦隊的導航技術相當先進,使用了指南針、測深儀和星盤。 >>>More

4個回答2024-03-29

鄭和西遊,就是要指出,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太倉(今江蘇秦滄市太倉六合鎮)起錨,率領200多艘船隻、1萬餘人航行到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包括印度洋在內,已到達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豐加拉、阿丹、天方、佐法爾、庫魯木斯、穆古杜舒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至東非的河音、紅海、麥加等。

5個回答2024-03-29

明朝永樂年間,國力強大,北蒙古勢力被驅逐出長城,國力相當穩定。 這時,朱棣開始需要想辦法展示自己的國家實力,大概朱棣想成為世界的“貢主”,希望海外國家能來明朝進貢。 於是朱棣派鄭和出國召見各國向明朝進貢。 >>>More

7個回答2024-03-29

據《明史》和《鄭和傳》記載,鄭和共有航海寶船63艘,最大的有44丈長,寬18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相當於現在的長公尺寬。 這艘船有四層,船可以在9個桅杆上掛12個帆,錨重幾千斤,起航需要200人,一艘船可以容納1000人。 《明史6 1兵》還記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