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西遊的歷史背景,以及鄭和西遊的背景

發布 歷史 2024-03-02
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1405年6月,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

    他以“天下”的戰略眼光和對外開放的胸懷,派鄭和(1371-1433)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首次南下,出使“西洋”,被稱為“鄭和西洋之航”,所謂“西洋”是指中國南部海域以西的印度洋地區。 鄭和率領的船隊規模極大,鼎盛時期有27000多人,200多艘艦艇,其中大型艦艇60餘艘,長148公尺,寬18公尺(60公尺)。 當時鄭和艦隊的導航技術相當先進,使用了指南針、測深儀和星盤。

    船隊已駛向東南亞。

    島嶼、印度洋、波斯灣、紅海。

    第5次和第6次航行是最遠的,穿越印度洋,到達赤道以南的非洲東海岸,途經當時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

    15世紀,鄭和走向西方時,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徵仍然是東方遙遙領先於西方,中國處於世界舞台的中心。 明朝永樂。

    這一時期,國家強大統一,政治相對清晰。 **致力於恢復和發展中國與海外的友好關係,開展大規模的外交和對外貿易活動,以舉辦鄭和西航的盛會。 鄭和前三次航行的主要任務是在東南亞和南亞建立國際和平與安寧,為下一次南亞西部航行建立基地,在途中等待風向改變風帆。

    接下來的四艘船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向西航行南亞並開闢新的航線。

    也使自古以來很少與中國聯絡的海外國家能夠與中國進行正常的交流。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鄭和西遊的背景,明朝在當時很強勢。 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非常強大,造船業也位居世界第一。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當時,這個國家很繁榮,想利用其國力和經濟繁榮向世界炫耀。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鄭和西遊的背景是明朝。 明朝初期主張封國、限制對外文化交流,同時積極加強內部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李玉年致力於鞏固和穩定國家。 然而,當洪武二十年(1417年)時,明朝永樂皇帝下令將艦隊投入海外**和領土擴張,開啟了中國歷史上“西進”的輝煌時期。

    在此期間,中國在海上,播下了超越文化和地理邊界的友誼種子。

    除了這個困境之外,明朝衰落時期的農民起義和勞資矛盾的加劇導致了民生的破壞和經濟困難,明朝也對這一困境採取了一些措施,包括鼓勵企業家投資經商,鼓勵他們出海。 鄭和作為明朝宦官世家,有著豐富的海外商貿經驗,因此被明朝當局選為西使,率船隊到印度洋、東非等地進行海外**、文化交流和探險旅行, 促進了兩岸交流和文化融合,也為中國突破文化壁壘開啟了大門。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3-02

七次。 小學五年級教材第二卷裡有這樣一段課文,叫《鄭和西遊》。

4個回答2024-03-02

鄭和西遊,就是要指出,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太倉(今江蘇秦滄市太倉六合鎮)起錨,率領200多艘船隻、1萬餘人航行到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包括印度洋在內,已到達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豐加拉、阿丹、天方、佐法爾、庫魯木斯、穆古杜舒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至東非的河音、紅海、麥加等。

5個回答2024-03-02

明朝永樂年間,國力強大,北蒙古勢力被驅逐出長城,國力相當穩定。 這時,朱棣開始需要想辦法展示自己的國家實力,大概朱棣想成為世界的“貢主”,希望海外國家能來明朝進貢。 於是朱棣派鄭和出國召見各國向明朝進貢。 >>>More

15個回答2024-03-02

鄭和去西邊的時候,船隊基本上都是當時最先進的艦艇,鄭和去西邊一共用了200多艘,船型也很特殊。 有的船上裝滿了**,有的船上裝滿了絲綢、茶葉、蔬菜等,而鄭和去西的時候,一共動用了27000人隨行,包括士兵、醫生、水手、旗兵和各種工匠等等,規模可以說是非常龐大。 <> >>>More

11個回答2024-03-02

這絕對沒有意義。 鄭和西下時,明朝已經建立多年。 張志成的部落早就不見了,所以這句話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