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整地施肥:晴天應進行整地,土壤應破碎細。 平整後,將肥條施在壟底,壟距為80厘公尺,壟高約20厘公尺。
施肥可採用專用有機複合肥,種植面積較大時,需測定土壤氮、磷、鉀和有機質,土壤pH值應在南方測定。 不建議使用普通複合肥。
2、修剪打頂:對於枝條較多、生長較旺盛的馬鈴薯田,可用剪刀剪掉兩到三根枝條,使養分回流,使馬鈴薯塊獲得更多的養分。 打頂可以調節養分的運動,促進養分向根部的輸送。
當幼苗長到40-60厘公尺時,應去除嫩尖,當枝條過於旺盛時,也應去除嫩尖。
3、及時追肥:移栽後約15天,將苗肥與初耕相結合,每667m2施用750-1000kg稀薄人畜糞或尿素。 馬鈴薯肥是分枝塊莖期的追肥,一般在移栽後乙個月內與二次耕作相結合進行,主要是氮肥,配以磷、鉀肥。
莖葉密封後,塊根生長速度較快,地表出現裂縫時施用追肥。 每667m2用10kg頂級金黃色葡萄球菌浸出液,3kg硫酸鉀與150-200kg水混合形成營養液,在陰天或晴天下午沿接縫澆水,需均勻施肥。
4、貯藏:早熟、中熟品種在8月底和9月上旬收穫,晚熟品種在10月中旬收穫。 最晚的收穫是在霜凍之前。
禁止雨天採伐。 收穫時,要輕裝上陣,輕裝卸,防止馬鈴薯皮和馬鈴薯塊被擦傷。 要求貯存溫度為10-15°C,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貯存場所應清潔衛生,做好防鼠防毒工作。
同時,要有防凍傷和擠壓的保溫措施,注意通風散熱。
-
在種植紅薯之前,應先將土壤準備好,種植前應將土地中的土塊打碎並溝渠。 如果直接購買幼苗,則稍微修剪根部,然後用一些水澆灌土壤,將處理過的幼苗種植在土壤中,並用土壤覆蓋根部。 如果是種子,需要將種子浸泡9-13小時,膨脹後放入發芽箱中,發芽後播種。
-
紅薯的栽培方法如下:
首先,選擇好的品種。 提高新品種產量的效果尤為顯著; 脫毒後,老品種本年可增產50%以上,第二年增產30%,第三年增產10%左右,之後解毒效果基本消失。 為了保證紅薯的高產,每.
每兩三年更換品種或脫毒一次,從農研部門購買新品種或解毒品種,盡量不要從市場上購買不知道品種名稱和特性的馬鈴薯苗苗。
第二,深耕。 選擇排水良好、高窪的沙質土壤進行種植。 沙質土壤的產量高於粘土,面板光滑,質量更好。
平原地區壟距一般為80厘公尺(甘薯種植後的行距為80厘公尺),山區旱地薄地可適當收窄,壟高30厘公尺。 夏甘薯也要先種,再種,這樣可以增加種植深度,對產量的影響更大。
3、及早播種好苗。 在合適的條件下,種植越早,產量越高。 春馬鈴薯4月20日左右,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5點,每天早上播種一天,增產,夏馬鈴薯越早播越好,每早播種一天,增產1%以上。
春馬鈴薯應種植強壯的苗和高切苗。 種植方法,一般有八道工序:開溝(刨)、澆水、育苗、噴灑農藥、封口、噴灑除草劑、腹膜、育苗。
春馬鈴薯種植不建議大灌,地溫低,土壤壓實,影響產量。
四是合理密植。 合理密種是提高產量的核心環節。 種植密度應根據品種、土壤肥力、水肥條件和種植時間四個因素確定。
對於同一品種,種植越晚,密度應較大,高肥水地應稀疏,低肥水地應緻密,無水灌溉條件的山地旱地應比平原高肥水地增加20%以上。 在平原地區,一般有中短藤品種,每畝約3000個春馬鈴薯和3500個夏馬鈴薯。
-
如果賣紅薯苗,可以把苗子種在土裡,兩苗之間的距離不宜太近。
-
1、選擇地塊:選擇土層深、排水性好、肥力中等、保水保肥性強的沙壤土。
2.發芽處理:將浸泡過的種子放入25-28的培養箱中發芽。
3、及時播種:每孔播種l至2粒,播種後覆蓋土壤2-3厘公尺。
4.田間管理:當主藤長到18-24片葉子時,給紅薯打頂。
被譽為“紅薯大王”的老田每年都會種10畝左右的紅薯,可以說是在當地很有名氣,很多人在種紅薯的時候都會請他幫忙指導,他也會熱心幫忙。 他種的紅薯不僅產量高,畝產能近萬斤,而且馬鈴薯片的質量也很好。 下面我們來看看“紅薯王”是怎麼種紅薯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