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當時他的功勞確實很大,只是因為他不習慣法西斯主義的暴行。 所以歸根結底,這是一場叛亂。
-
在二戰中,誰是第乙個被俘的德國元帥?
1.保盧斯。
2.鄧尼茨。
正確答案:保盧斯。
1943年2月2日,史達林格勒戰役正式結束。 在這場戰鬥中,蘇軍俘虜了 90,000 多名德國官兵,其中包括保盧斯率領的 24 名將軍。 保盧斯成為第一位在二戰中被俘的德國陸軍元帥。
-
德國三位著名將領因為二戰而吵架,這讓希特拉對這次猶豫不決在當地駐軍的決定摧毀了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後希望。
隆美爾的決定,所以他的頂頭上司,西線德軍總司令倫德施泰特不同意,認為西線的裝甲部隊應該部署在法國深處,以便充分利用裝甲的決定性力量。對於這兩位元帥之間的爭執,希特拉一時拿不定主意,左右搖擺,隨後派有“裝甲部隊之父”之稱的古德里安去調查西線局勢。
當古德里安從調查中回來時,他的回答與倫德施泰特相同。
以至於希特拉終於下定決心,將西線的裝甲部隊駐紮在法國大陸的深處。 得知這個決定後,隆美爾徹底絕望了,他認為西線的德軍根本無法阻止盟軍的登陸,於是他傷心地說:“這場戰爭不是二維戰爭,而是海陸空三維戰爭!
只有來自地面和海洋的威脅是已知的,而不是來自空中的威脅。 如果裝甲師被拋在後面,那麼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去前線支援。 因為一旦進攻開始,敵人的空軍就會給地面部隊製造巨大的障礙。
這個戰略計畫受挫了。
在三位將軍之間的爭論之後,結果與隆美爾所預測的完全一致。 當盟軍在飛機的掩護下降落在諾曼第海灘時,納粹的裝甲部隊根本無法開到前線。 正因為如此,諾曼第登陸作戰計畫非常成功,盟軍正式在歐洲開闢了第二個戰場,並不斷登陸法國,逼迫德國領土。
-
這三位名將的爭吵,直接導致了戰機在戰場上的耽擱,於是德軍在二戰中最後的希望被埋葬了。
-
因為正是這三位名將的爭吵,才讓戰場耽誤了戰士們,錯過了最佳進攻期,埋下了最後的希望。
-
三位德國著名將領的爭吵,埋葬了二戰中德軍最後的習安。
-
因為他們的爭吵錯過了最好的時機,造成了最大的錯誤,埋葬了德軍在二戰中最後的希望。
-
起初我以為是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哈哈哈。
他們之間的爭吵不是根本原因。
雖然他沒能打贏這場戰爭,但他聽不進曼施坦因的過錯。
-
三位德國著名將領的爭吵嚴重影響了德國士兵,連將軍們都在爭吵,士兵們非常擔心。
-
這主要是因為三位名將之間的爭吵,在外敵的現狀下,巢中的戰鬥還是不是很好。
-
作者錯了,這不是一場戰鬥,而只是對未來戰爭的判斷和推理。 隆美爾是對的,另外兩個是錯的。 但即使根據隆美爾的說法。 這只是為了延長戰爭,而德國的失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
-
從美國參戰開始,德國就注定要失敗。
-
毫無意義的爭論,戰略上的失敗並非無法通過戰術來挽回。 德國的戰略錯誤:種族主義、豬隊友和兩條戰線的戰鬥。
-
最大的失敗是希特拉不是戰術戰略家,而是插手指揮,他利用頑固分子戈林,埋葬了所有的空軍優勢,敦刻爾克,包括巴巴羅薩在內的海獅,包括海軍,爭奪空軍的所有權,而不是支援海軍,是空軍打了一手好牌,牽連了陸軍和海軍。
-
沒有乙個選項有幫助,結果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後決定的。
-
數以千計的軍隊很容易獲得,但很難找到乙個將軍。 隆 美 爾。
-
古德里安在回憶錄中寫道,隆美爾被盟軍在非洲的空軍和海軍嚇壞了,所有的戰略部署都受到盟軍空軍和海軍的極大影響。
-
三位德國著名將領之間的爭吵導致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不信任,因此德軍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
三位德國著名將領的爭吵,埋葬了德軍在二戰中最後的希望,因為巢穴中的戰鬥沒有好結果。
-
任何熟悉歐洲二戰歷史的人都可能會發現乙個現象,即納粹德國擁有非常多的著名將領,無論是從聲望還是戰鬥成就上,似乎都比盟軍將領更出色。
但現實是,有這麼多名牌球員,德國最終還是輸了,這是怎麼回事?
當然,德國的結局是多重因素的結合,但有一點不容忽視:很多所謂的“英雄”,其實都是被納粹“吹”的。
如果有人有這麼大的能力“批量生產”這麼多英雄,就不得不提到納粹宣傳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
有些人可能不熟悉這個人,但你一定聽過他的名言——“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會成為真相。 事實上,自從追隨希特拉以來,戈培爾一生都在從事“重複謊言和散布謊言”的活動。
不過,不要以為戈培爾只是乙個不懂學的大傻瓜,他是家喻戶曉的哲學博士,在幾所大學學過歷史和文學,精通詩歌、戲劇。 當然,戈培爾最大的專長是他無與倫比的口才。
希特拉曾經感慨地說:“戈培爾博士既有言語天賦,又有智慧,沒有他,柏林的局勢將無法控制。 ”
當然,希特拉不必謙虛,如果戈培爾是德國的“第二演說家”,那麼誰是第乙個呢? 當然,是希特拉本人。 事實上,戈培爾全心全意地追隨希特拉,因為在1926年4月的一次演講中,希特拉慷慨激昂的演講完全征服了他。
-
布隆堡:陸軍元帥。 被迫從軍隊辭職,戰後受審,死於獄中。
戈林:空軍元帥。 帝國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犯,在行刑前兩小時自殺。
雷德爾: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犯,1946年被判處無期徒刑,1955年獲釋。
布勞希奇: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後死於英國軍隊醫院。
凱特爾: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犯,被絞死。
倫德施泰特: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四次被免職,戰後被關押在英國,1949年因病獲釋。
博克: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兩次被解職,後來在一次空襲中喪生。
勒布:陸軍元帥。 他參加了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兩次被解雇,並被判處三年徒刑。
李斯特: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被判處無期徒刑,並於1952年因病獲釋。
克魯格: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投毒自殺。
維茨萊本: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絞死。
Reichenau: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死於心臟病發作(中風)。
公尺爾奇: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被判處無期徒刑,很快被減為15年,並於1954年被赦免。
凱塞林; 空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於1947年被判處死刑,後來改判為無期徒刑,並於1952年獲釋。
斯派勒:空軍元帥。 他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受審兩次,但都被無罪釋放。
隆美爾: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被迫中毒自殺。
曲希勒爾: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被判處20年徒刑,1951年減為12年,次年獲釋。
曼施坦因: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於1949年被判處18年徒刑,並於1953年獲釋。
克萊斯特: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後,他被英軍俘虜,作為戰犯被送往南斯拉夫,後來被引渡到蘇聯,死在獄中。
Wix: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後,他被美國陸軍俘虜,但免於起訴並於 1948 年獲釋。
Busch: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死於英國戰俘營。
鄧尼茨:海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被判處10年徒刑。
保盧斯: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投降並被俘。
李希霍芬:空軍元帥。 他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美國戰俘營病逝。
莫德爾: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死於自殺。
Schellner:陸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在蘇聯度過了10年的監獄,獲釋後定居在西德。 他於1957年被判處四年半徒刑,1960年因健康原因獲釋。
冷酷:空軍元帥。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戰俘營中毒自殺。
-
因為他不同意希特拉,他以為希特拉不會打仗,希特拉也認為他不會打仗,如果兩個人之間發生衝突,他就被解雇了。
-
由於他不聽希特拉的命令,堅持發動進攻,他被免職。
-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他太高調了,還有不服從上級命令的結果。
首先,軍糧不是為了讓你吃飽,你必須將它們與通常意義上的三餐區分開來。 軍糧只是為了保證乙個士兵每天都必須有營養,有時甚至達到營養的下限,而且容易吸收、容易儲存、容易食用等,在這個原則下,要最大限度地控制其口糧的體積和重量,那些易腐爛的食物很少,這也是為什麼新鮮蔬菜受到部隊歡迎的原因。 其次,就算軍隊在行軍打仗,也不是每個士兵每天只能吃口糧,軍隊駐紮訓練,行軍期間有炊事單位,根據情況盡可能保證三餐的正常供應。 >>>More
二戰期間的短篇小說如下:
1. 有一次,隆美爾在非洲發現了乙個英國戰俘營,義大利戰俘在那裡......戰爭開始了,他率軍營救了義大利人,但槍聲一響,義大利人就帶著英國人逃跑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