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板甲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這要歸功於1400年左右,材料科學有了重大突破,即高爐的發明:燃燒溫度的公升高使鑄鐵成為可能(在此之前都是塊鐵), 鋼鐵產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在文藝復興科學的指導下,液壓鍛造機的出現和冶金技術的發展,為這個時代裝甲技術的飛躍奠定了基礎,使15世紀成為板甲成型大發展的時代。
人們很快發現,板甲的防護力和在相同重量下帶給士兵的柔韌性是其他鐵甲無法比擬的,也為冷熱加工提供了更方便的條件。 無論是鎖子甲、鱗甲,還是鎧甲,由於其組成元素(小鐵環、鎧甲片等)太小,加工極其繁瑣,不僅耗費人力,而且加工加固困難。
人們認為,14世紀中葉英法百年戰爭局勢的逆轉與板甲的發明不無關係。 板甲與英國長弓的對抗被認為是“盾牌”超越“長矛”的典型例子。
同時,這也是板甲成熟的標誌。 從16世紀到17世紀初,板甲進入了鼎盛時期。 也開創了歷史的新時期。
既然板甲有這麼多好處,為什麼中國做不到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沒有製造板甲所需的高爐煉鋼、液壓鍛造機等技術! 說白了,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太落後了,做不出板甲,其他任何說辭都純粹是給科技落後找藉口,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
-
鐵是用鐵礦石冶煉而成的,鐵的出現使人類歷史上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同時也使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使我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也激勵著我們繼續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
世界上最早的煉鐵廠是西臺人,他們在西元前 1400 年左右居住在小亞細亞。 從西元前 1300 年到西元前 1100 年,煉鐵被引入兩河和古埃及,而歐洲部分地區在西元前 1000 年左右進入鐵器時代。 但是,當時的生鐵冶煉是塊鐵冶煉,直到中世紀末期(約1400年),歐洲才發明了液壓高爐。
中國開始使用鐵器的年代尚未確定,最早發現的鐵器屬於春秋時期,這些鐵器大多是在湖南長沙發現的。 戰國中期以後,出土的鐵器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使鐵器的使用促進了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此外,在農業方面,從蠻荒的農耕技術開始,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具,再到春秋時期的鐵農具,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農業的發展,鐵犁和牛犁最終成為中國古代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在手工藝方面,出現了許多鐵器,不僅提高了手工業的效率,而且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了古代手工業的長足進步。
在作戰方面,楚、燕等地區的軍隊基本裝備了鐵器,不僅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而且鼓舞了官兵士氣,促進了古代封建社會的統一。 此外,在戰國時期,鐵器也通過朝鮮傳入日本。 西漢時期,鐵器的應用更加廣泛,數量和質量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到了東漢,鐵成為最重要的工具。
根據早期鐵器的金相檢驗,發現我國的塊狀鐵和生鐵可能是同時生產的。 而且,從春秋末到戰國初期,是戰國時期煉鐵史上的乙個重要發展階段。
此時,早期的塊狀鐵冶煉已改進為塊狀滲碳鋼,白生鐵已發展為可鍛鑄鐵。
西漢中期,灰鐵和鑄鐵脫碳鋼興起,隨之而來的是生鐵炒鋼(包括熟鐵)的新工藝的出現。
漢代時期,杜軾發明了排水管,是吹風冶鐵的工具。 當時,人們利用排水溝冶煉金屬,製作各種生產生活用鐵器,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業餘時間,也讓人們在繁忙的農業生產中找到了更多的樂趣,使金屬冶煉工具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 東漢時期,油炸鋼和百煉鋼不斷發展,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充鋼工藝。
-
當時,它能夠生產白生鐵、麻生鐵、灰生鐵、白黑可鍛鑄鐵,甚至還有與現代球墨鑄鐵金相組織非常相似的“中國古代球形石墨鑄鐵”。 除了1947年研製成功,以鎂和稀土金屬為球墨鑄劑的合金鑄鐵和球墨鑄鐵外,當今世界的淮旅鐵製品原料還是這幾種。 可以看出,我國漢代的煉鐵技術已經到了成熟的階段。
-
中國漢代的鋼鐵技術在當時遙遙領先於世界。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中國的鋼鐵產品就通過著名的絲綢之路傳到了歐洲。 公元一世紀的羅馬學者普林尼在他的《博物學家》一書中寫道,在當時的歐洲市場上,“雖然有很多種類的鋼鐵,但沒有一種能與中國的鋼鐵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