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8 事件。
社會影響是: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社會性質的改變,民族團結和抗日。
1. 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九·一八”事件是20世紀初震驚中國和世界東北地區的一件大事,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徒勞地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次侵略戰爭。 它的爆發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
序幕的拉開也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
的開始。 2.社會性質的變化
***。他指出:“1931年”一八“事件以來,我國已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9·18”事件後中國社會性質的不斷變化和主要矛盾,一直持續到1945年9月日本戰敗投降,中日民族主要矛盾得到解決。
3.民族團結和抗日
“9·18”事件及時給全國人民敲響了警鐘,“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日益成為中國兒女的共識。 在逐步加深民族危機感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和實踐。 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和主張,呼籲全國人民“徹底了解國難的真相!
每個人都應該把它看作是痛到自己面板的痛苦,本著堅決奮鬥、拼搏至死的精神團結起來。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參加了抗日救國運動。
“九·一八”事件後,隨著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民族團結也日益加強,兩黨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強,有力地促進了兩黨的再合作,從東北地區到西北地區,最後到全中國, 終於開創了抗侮辱、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團結新局面,實現了民族大團結。
-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和“柳條湖事變”)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東北蓄意製造和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帝國主義侵華的開始。
王朝的齊繼光抗日,到清朝後的第一次中日海戰,日本決心向中國獻殷勤。 它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幾十年來,幾乎一直在進行有關中國的情報收集。 但是,在之前的所有活動中,他們都只是在一城一池的範圍內,或者他們為商人尋求貿易權。
或者是向中國進口鴉片。 然而,在“九·一八”事件之後,日本徹底進入了對中國的全面入侵,在三個月內占領了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從此,中國真正進入了半殖民地社會。
918事件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社會性質的轉變,以及抗日民族團結。
一、揭開二戰序幕:9·18事件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世界上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發動的第一次侵略戰爭。
2.社會性質的變化:9·18事件後,東北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的侵略逐漸擴大到華北,中國社會的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覺醒和統一。
3、民族團結抗日:9·18事件後,隨著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民族團結也日益加強,兩黨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強,有力地促進了兩黨從東北地區到西北地區的再合作, 最後到全中國,終於開創了團結抗辱、共同抗日帝國主義侵略的新局面。
-
918事件成為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起點。 從那時起,中國進入了長達14年的抗日時期。 最終趕走了日本侵略者。
-
“九·一八”事件標誌著中日戰爭的爆發和開始,社會動盪開始了。
-
“918”事件為日本對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發動全面武裝侵略拉開了序幕。
“918”事件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憤怒。 各地人民都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的不抗主義。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反抗,發動了抗日游擊戰爭。
1936年2月,東北抗日軍統一改組為東北抗日盟軍。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盟軍團結群眾,進一步開展了廣泛而持久的抗日武裝鬥爭,有效地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抗戰。
“九·一八”事件並非偶然,它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吞併中國、稱霸亞太地區而採取的重要、蓄謀已久的侵略步驟。 早在1927年夏天,日本內閣就在東京召開了“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領”,公然聲稱東北“事關日本的國防和人民的生存”。 同年7月,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提交了《帝國對大液化滿族的積極基本政策》(臭名昭著的《田中懺悔錄》),公開宣布:
要征服中國,首先要征服滿族和蒙古國; 要想征服世界,就必須先征服中國。 因此,建立了以“滿洲”為侵略基地的傲慢戰略。 1931年,日本軍部秘密制定了侵入中國東北的方針、步驟和措施。
日本帝國主義在完成發動侵略戰爭的精心準備之後,又肆無忌憚地發動了“9·18”事件,為對中國乃至對亞太地區的全面武裝侵略拉開了序幕。
-
918事件(又稱瀋陽事件; 滿洲事變,因中國東北而被日本稱為滿洲)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衝突的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 1931年9月18日,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突然進攻瀋陽,以武力進攻東北。
9月18日,日本製造“柳條湖事變”,對東北發動戰爭。 國民黨**對日本的進攻採取了不抵抗的政策。 事發前,蔣介石於8月16日給張學良打電話:
無論日軍今後在東北如何挑釁,我方都不應反抗,盡量避免衝突。 當時日本關東軍不到兩萬人,中國東北軍昭路駐紮在東北,有1萬人,關奈有近十萬人。 東北軍的渣男們屢次接到不抵抗的命令,面對日軍的突然襲擊,除了少數人違抗蔣介石的命令勇敢抵抗外,其餘人不戰而退。
-
日本侵略中國的主要原因是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面對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一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了國內改革的道路。 另一方面,以德國和日本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則走上了轉移外國侵略危機的法西斯道路。
面對內外困難,日本法西斯勢力決心突破華盛頓體制對日本的桎梏,趁英美忙於應對危機、蔣介石大規模“打壓共產黨”的時候,奪取東北,以擺脫困境,企圖稱霸天下。
這一時期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轉移的內部危機的具體表現。
“九·一八事變”是指1931年9月18日發生在中國東北的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是日本蓄意製造的,企圖侵華占領中國領土。 根據衝突爆發的日期,歷史被稱為“9月18事件”。 由於當時中國東北地區被稱為滿洲,日方稱這一事件為“滿洲事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