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發布 科學 2024-03-10
1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化石是這樣形成的:

    化石有兩種型別,一種是由人體有機部分的分解和地球上生物死亡後硬部分的石化形成的。 另乙個是那些生物留下的痕跡,這些痕跡是石化後變成石頭形成的。 它需要數億年才能形成,可分為包括根和葉在內的植物化石和包括牙齒和腳印在內的動物化石。

    化石有兩種,一種是地球上生物死亡後,屍體被沉積物掩埋,身體的有機部分被分解,貝殼、骨頭、樹枝和樹葉等堅硬的部分被儲存下來,與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石化成石頭, 從而形成。

    另乙個是那些生物留下的痕跡,也是石化變成石頭形成的。 一般來說,化石需要數億年才能形成。 它保留了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那些生物的形態和結構,讓現代人了解了億萬年前的生態環境以及生物從古至今的變化。

    化石分為植物和動物物種,植物化石包括根、木材、葉子、孢子、種子、果實、分裂、植矽石和少量的琥珀。 動物化石包括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常見的化石有牙齒、骨骼、腳印、爬行痕跡、孔洞等,數量較多。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生物遺骸及其生命活動被沉積物掩埋後,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隨著沉積物的成岩作用,埋藏在沉積物中的生物遺骸或遺物經過物理和化學過程(常伴有礦物交代作用和充填作用)轉化,最終形成化石。

    化石是古生物學的遺骸、遺跡或遺骸留在岩石中,最常見的是骨頭和貝殼。

    化石一詞源自拉丁語 fossillis,意思是挖掘。 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物件,為研究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生活史提供了證據。 中國古籍中早有化石的記載,如春秋時期的《紀然》和三國時期的《吳進》,都提到了山西省出產的“龍骨”,而“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齒化石。

    所謂化石,是指岩層中儲存的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生物遺跡和活體遺跡,以及生物起源的殘留有機分子。

    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生活著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後的遺骸或生命遺留下來的痕跡,很多都是被當時的沉積物掩埋的。

    在隨後的幾年裡,這些生物殘骸中的有機物被分解,貝殼、骨頭、樹枝和樹葉等堅硬的部分,以及周圍的沉積物,被石化並變成石頭,但它們的原始形態、結構(甚至一些微妙的內部結構)仍然存在。

    同樣,這些生物活著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以這種方式儲存下來。 我們將這些石化生物的遺骸和遺骸稱為化石,化石通常至少需要數億年才能形成。

    通常,肌肉或表皮等柔軟部分在儲存之前就已經被侵蝕,只留下更堅固的部分,例如骨骼或貝殼。 然後它們被滲入周圍沉積物的礦物質所取代。 許多化石也被它們壓扁的岩石的重量所覆蓋。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1. 化石是遙遠過去生物的遺骸或遺物。

    2.生物殘骸中的有機物被分解。

    3.堅硬的部分被石化,與周圍的沉積物一起變成石頭,但生物的原始形態結構仍然保留下來。

    4.化石是地球歷史時期的生物遺骸或其他生物活動被沉積物掩埋後,在沉積物壓實和固結過程中石化形成的。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化石是埋藏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物。 最常見的化石是由牙齒和骨骼形成的。 古代動物死後,屍體的內臟、肌肉等軟組織會迅速腐爛,牙齒和骨骼可以儲存更長的時間,因為有機物少,無機物多。

    如果屍體碰巧被埋在沉積物中,與空氣隔絕,腐爛過程就會減慢。 沉積物空隙中有緩慢流動的地下水。 一方面,水溶解了岩石和沉積物中的礦物質,另一方面,水中多餘的礦物質沉澱或變成晶體,逐漸滲入埋在沉積物中的骨骼中,填補了牙齒和骨骼有機物腐爛留下的空間。

    如果條件合適,從外部滲入骨骼的礦物質可以在骨骼腐爛崩解之前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機物,並將牙齒和骨骼作為化石儲存下來。 由於化石中的大量礦物質被極其細緻的有機物慢慢取代,牙齒和骨骼的原始形狀可以完好無損地儲存下來,甚至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的組織形狀也可以保持原樣。 隨著時間的流逝,骨頭的重量增加,原來的牙齒和骨骼變成石頭,仍然保留著牙齒和骨頭的原始形狀和內部結構,這個過程稱為“石化”。

    除了牙齒和骨頭,一些動物的糞便也可以化石。 比如一些食肉動物吃斷骨的肉,糞便中有很多未消化的碎骨,不容易腐爛,所以可以變成化石。 腳印也可以變成化石。

    人或動物踩在泥土和沙子上,造成腳印。 當沉積物乾燥時,腳印被其他物質填滿。 這兩種物質都是通過後來滲入的礦物質石化而儲存下來的,但兩種物質的性質不同,硬度不同,風化或破壞程度也不同。

    當一種物質被風化或破壞時,另一種物質就會變成化石腳印。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1動物死亡時,軟組織分解,骨骼和牙齒等硬組織得以儲存。

    2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硬組織被沉積層包圍並礦化。

    3 幾千年後,由於地殼運動的作用,已經形成的化石在地表附近上公升。

    4.偽裝的侵蝕和崩潰真的暴露無遺。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化石就是這樣形成的,化石只是恐龍化石? 看完,我明白了!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化石化都被認為是簡單的“石化”,直到後來人類才逐漸了解化石形成的原理。 這是乙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是三種現象的結合:生物、物理和化學。 而化石的形成需要一些特殊條件:

    首先,死去的生物體會迅速被埋在沙子、淤泥或河泥中而不會分解。

    海底和湖底是非常有利的環境,草原和沙漠也是如此。 其次,生物體不會腐爛,而是逐漸用礦物質代替生物體的有機物。 最後,要使化石在數百萬年內保持不變,它們必須在不發生任何地質變化的情況下被石化。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集體生活成群結隊。

    死亡形成化石的第乙個條件是大量生物死亡,而大量生物死亡的前提是大量生物共同生活。 就息肉而言,它們生活在群落中,對它們生活的環境條件的要求大致相同,如果改變這些基本生活條件,則存在發生息肉大規模死亡的風險。 因此,對於息肉來說,化石的可能性更大。

    及時掩埋和儲存。

    化石形成的第二個條件是生物體死後必須迅速掩埋,否則其遺骸會被其他動物吃掉,或者被氧化腐爛。 即使是堅硬的貝殼、骨頭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風化和腐蝕,也會變成粉末並消失。

    硬化的優越性。

    絕大多數化石是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如骨骼、牙齒、角、樹幹、孢子、花粉等,其中一些含有相當數量的無機物,不僅不易腐爛分解,而且容易與外界礦物交替,從而強化其結構。 所以,普通化石實際上是指生物體堅硬部分的化石。

    石化加固。 化石形成的第四個條件是“石化”過程,它基本上有兩大類:化學過程和物理過程。 所謂化學過程,是指當高濃度的礦物水溶液(主要是碳酸鈣溶液、二氧化矽和黃鐵礦溶液)流經生物遺骸時,生物遺骸硬部分原有的成分逐漸被地下水溶液中的礦物質所取代,久而久之,它們幾乎成為新的礦物成分, 而堅硬部分的形態特徵,甚至微妙的內部紋理都完全保留了下來。

    最常見的是化石骨骼、貝殼和植物莖。 所謂物理過程,是指在岩層上留下生物體形狀或殼的圖案,或用沉積物或其他礦物填充生物體的殼和骨骼等空隙。 例如,在海灘、河灘或湖灘上,帶殼的動物落在柔軟的沉積物層上,上面覆蓋著新的沉積物,殘骸被緊緊地壓住,久而久之,海灘上就會印上動物的貝殼圖案、動物腳印等,最終成為化石。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動植物死後,它們的身體很快被沉積物覆蓋,與空氣隔絕,經過億萬年的變化,變成了化石!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它是在缺氧環境中,由於高溫高壓環境,地殼逐漸石化而形成的。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1. 化石是遙遠過去生物的遺骸或廢墟,以及 2.生物遺骸中的有機物被分解。

    3. 堅硬的部分被石化,連同周圍的沉積物一起變成石頭。

    4 但生物體的原始形態結構仍然存在。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化石就是這樣形成的,化石只是恐龍化石? 看完,我明白了!

相關回答
9個回答2024-03-10

這只海龜化石應該是幾千年前在海灘上的一組工作室裡挖掘出來的。

6個回答2024-03-10

不一定,骨頭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會變成石頭。

10個回答2024-03-10

雷聲,在古代也寫作“靁”,是指周圍空氣迅速膨脹,由於閃電的通過而同時釋放出高能量的衝擊而形成的聲波,一般表現為伴有閃電現象的隆隆聲。 由於聲音和光在大氣中以不同的速度傳播,因此可以通過計算它們之間的時間間隔來確定閃電發生的距離。 在空中,聲速約為 340 公尺和秒,因此在一公里(或每英里 5 秒)處大約每 3 秒發生一次閃電。 >>>More

6個回答2024-03-10

鑽石的形成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由地球的高溫高壓形成的,另一種是由攜帶石墨的隕石和地球的撞擊形成的,這兩種方式的要求都比較高,所以鑽石非常珍貴。 市面上的鑽石大多是在高地質溫度高壓下形成的,形成地點在地球深處,溫度在1100-1500之間。 >>>More

6個回答2024-03-10

活化石是活著但自古以來就倖存下來的動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