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

發布 軍事 2024-04-07
1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反法西斯聯盟的重要國家,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這場勝利成就了不朽的壯舉,但客觀地說,蘇聯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始於1939年9月1日,當時德國開始入侵波蘭,但與此同時,蘇聯軍隊也入侵了波蘭,蘇聯和德國瓜分了波蘭。 蘇聯還在波蘭製造了乙個可怕的卡廷**,大約有 10,000 名波蘭士兵、知識分子、政治家和公職人員被蘇聯軍隊殺害!

    蘇聯不信任英法,出於對自身國家安全的考慮,蘇聯於1939年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在德國與蘇聯談判瓜分波蘭和東歐勢力範圍,並得到蘇聯希特拉的中立保證後。

    決定試一試。 1940 年 2 月 24 日,德國人開始了閃電戰行動,先後摧毀了丹麥、盧森堡、荷蘭、法國和比利時。

    挪威和其他國家,以及與英國的激烈空戰,這次是在1940年7月。

    當德國橫掃西歐國家時,蘇聯正在建設東線! 1939年10月1940年3月,蘇芬戰爭爆發,蘇聯入侵芬蘭。

    大面積的土地。 1940 年 6 月,蘇聯占領了羅馬尼亞全境。 1940年7月,蘇聯吞併了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個國家。

    東線的建立使蘇聯的領土增加了4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200萬,西部邊界向西推進了約30萬400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禦空間。

    1940 年 7 月左右,德國元首希特拉安排陸軍元帥保盧斯起草了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作戰計畫。 與此同時,蘇聯元首史達林。

    原本計畫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畫”比巴巴羅薩計畫更早出台,但由於蘇聯的戰爭準備尚未達到進攻的要求,德國巴巴羅薩計畫領先一步。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大雷雨計畫”成功,蘇聯一舉擊敗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將如何發展?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巴巴羅薩”作戰計畫,320萬德軍從三個方向進攻蘇聯。 德國北方集團軍群。

    目標是越過波羅的海國家進入俄羅斯北部並占領或摧毀列寧格勒,總兵力為 26 個師。 德國集團軍的目標是進攻斯摩稜斯克,穿過蘇聯中西部地區(今白俄羅斯),占領莫斯科,總兵力為49個師。 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目標是進攻人口稠密的農業中心地帶烏克蘭。

    占領基輔,然後進入俄羅斯南部大草原,直到伏爾加河和石油資源豐富的高加索地區,總兵力為 41 個師。 “巴巴羅薩”作戰計畫持續了半年,蘇聯損失了約450萬軍隊。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因為有人覺得蘇聯有野心,想擴大領土,所以暗中煽動發動二戰,希望能從漁夫身上撈取利益,他們認為蘇聯是二戰的始作俑者。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因為我們都知道蘇聯是靠戰爭發家致富的,所以有很多人認為蘇聯是二戰的始作俑者。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因為法西斯主義的興起,都是因為蘇聯的存在,所以美國為了牽制蘇聯,培養了兩個法西斯分子。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被蘇聯入侵的國家有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中國、阿富汗,可見蘇聯當時非常強大,對其他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因為蘇聯入侵阿富汗時,兩軍的衝擊比較猛烈,這場戰爭也給蘇聯帶來了很大的成功,這也是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之一。 透明襪子。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匈牙利、索馬利亞、阿富汗、中國、捷克斯洛伐克,蘇聯解體的原因是政治意識形態存在問題,經濟結構嚴重失衡,對外關係存在嚴重問題,因此導致了解體。 這是乙個親戚。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他入侵了中國、索馬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 因為當時蘇聯經濟危機嚴重,再加上反馬克思主義的嚴重錯誤和對史達林主義的盲目崇拜,蘇聯會以純粹的信仰解體。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這些國家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中國、索馬利亞。 因為當時蘇聯經濟體系的崩潰,會社會陷入動盪,過分崇拜思族崇達林教,所以最終解體了,瞪眼了。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有1968年對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戰爭,與中國在珍寶島的衝突,幾乎導致了全面戰爭,還有1979年入侵阿富汗。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蘇聯是乙個聯邦社會主義國家,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占領東歐大部分地區,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 它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蒙古和朝鮮接壤。 它被瑞典、日本、美國和加拿大隔開。

    二戰後,蘇聯老大哥帶領大家打敗了德國法西斯,蘇聯的實力空前提公升,全世界只有美國能與之抗衡,但美國卻一直處於弱勢地位。

    前蘇聯在二戰中的綜合作戰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是強的,應該單獨研究。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強大的工業能力:世界第二——這意味著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它就可以回收並建造大量的裝置。

    2.蘇聯的戰略縱深很大:東側有5000公里長的西伯利亞緩衝區(這導致日本不會與德國對接蘇聯,因為損失太大,收益太小,沒有乙個正常國家會為了另乙個國家而放棄自己的國運)。

    附言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氣候極其惡劣——“莫斯科的寒冬”!共有1000名德軍凍死在長達1000公里的蘇聯西部,而西伯利亞則長達5000公里,氣候更惡劣!

    3.蘇聯人口眾多:雖然人口不能完全代表國力和戰鬥力,但沒有人能確定它打不勝仗。 當時,人數在整體戰鬥水平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蘇聯有足夠的動員能力,這意味著它能夠承受相當大的損失。

    4.盟友支援。 不用擔心戰爭物資:事實上,在二戰中期,受到打擊的是美國經濟和蘇聯人員,蘇聯軍隊不僅使用了美國生產的大量裝備,其他物資也相應補充。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當時蘇聯的軍事力量非常大。 他們有很多殺傷力,最終他們擊敗了德國。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1 蘇聯很難獨自應對東線。

    如果蘇聯能夠獨自完成德國東線的戰爭,那麼美帝國主義就不必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損失。 美帝國主義支援蘇聯的物資是中國的n倍,除了裝置和原材料之外,物資幾乎數不勝數。 如果不是10萬的緊迫性,一向精明的美帝國主義者是不會在蘇聯身上花錢的。

    2 德國對美帝國主義來說比蘇聯更危險。

    這兩個國家都不是美帝國主義的盟友,戰前,英美法都希望蘇聯和德國互相攻擊。

    但德國顯然比蘇聯更強大、更危險。 蘇聯只是西方在意識形態上的區別,德國人只是想消滅雅利安人以外的其他民族,希特拉靠愚蠢的口號來獲得德國人的支援,他必然會遭到美帝國主義的毒打。

    3 即使蘇聯贏得了戰爭,也無法威脅西方。

    原因很簡單,如果蘇聯能夠強大到足以威脅西方世界,那麼美國和英國在戰爭結束時,例如二戰期間的45年,必然會停止所有援助,轉而小規模地支援德國,這樣蘇德戰爭就會持續更長的時間,消耗更多的蘇德力量。

    美帝國主義在45年內消耗蘇聯的力量很簡單,只要把援助蘇聯的物資交給德國,蘇聯必然會付出更多的犧牲,比如多1000萬人。 之所以沒有這樣做,一定是因為利益大於人道主義損失。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因為有乙個共同的敵人,德國。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前面沒有肉頂,拿臉輸出。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當時,美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製造業大國和金融強國。 如果美國不出兵,歐洲將統一,世界將是歐洲,而不是美國。 這是戰略層面。

    很容易找到乙個戰術理由來說服數百萬美國人死去並花費數萬億納稅人的錢。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正處於大蕭條時期。 戰爭是消耗資源的最佳方式,指的是近代,美國通過發動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控制了世界的石油。 這是一回事,但規模不同。

    此外,他們不在美國。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作為二戰戰爭的始作俑者,德國從頭到尾都瞄準了東歐和蘇聯。

    經濟是戰爭的基礎,但要發展經濟,就必須立足於土地,雖然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廣闊的地圖不一定是經濟的必需品,但在二戰中,土地意味著生存空間。 根據希特拉的說法,“國家的規模不僅決定了國家的糧食和原材料,而且具有重要的軍事和政治意義。 德國從來都不是世界強國,因為它被限制在現有的邊界內,因為德國的人口已經與國家的規模嚴重不成比例,德意志民族必然會衰落。

    雖然說蘇聯是二戰的始作俑者之一有點過於絕對,畢竟蘇聯是二戰期間損失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把蘇聯描繪成乙個受害者顯然是不準確的。

    對於國家來說,沒有永恆的敵人,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國際社會各國之間的博弈非常複雜。 也許今天你和我是親密的盟友,明天我們會和你決一死戰。 德國和蘇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例如,1939 年,以下**蘇聯和德國軍隊在波蘭勝利相遇。 <>

    對於蘇聯來說,雖然屬於歐洲國家,但蘇聯廣袤的土地無疑使其在亞洲的影響力更大,而亞洲的另乙個霸主是英國,它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英國的垮台無疑對當時的蘇聯極為有利。 此時,蘇聯面臨兩種選擇。

    第一,團結德國對抗英國。 第二,德國的毀滅。 但這兩種選擇,英國都不會同意。

    第乙個不需要解釋。 第二,為什麼英國不希望蘇聯摧毀德國。 英國也有自己的考慮,受益於英吉利海峽的天然屏障。

    因此,英國在歐洲奉行“平衡戰略”,不能讓法國太強,也不能讓德國太弱。 讓他們保持戰略平衡並相互制衡符合英國的最佳利益。 毫無疑問,蘇聯的任何一種選擇都會損害英國的戰略利益。

    歷史告訴我們,蘇聯選擇了第一條道路,但這次選擇了錯誤的道路。

    1934年,卡爾·拉德克(Karl Radek)(他是誰,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搜尋它)甚至在《訊息報》上公開寫道:“既然蘇聯和法西斯義大利是好朋友,那麼法西斯德國和蘇聯就沒有理由不走到一起”。

    隨後,蘇聯為了給西方帶來災難,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1939年兩蘇瓜分波蘭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蘇聯的態度。 然後,像德國一樣,開始了瘋狂的侵略政策,芬蘭、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三國都遭到了蘇聯的殘酷攻擊,以加強蘇聯的防禦縱深。 二戰時,德國和蘇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德國在蘇聯這片廣袤的土地面前注定不是朋友,蘇聯只能站在反法西斯陣營中。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沒有理由說蘇聯是二戰的始作俑者,因為蘇聯只是想分一杯羹,但它不是始作俑者,始作俑者是德國。

    我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爭是在波蘭進行的,德國已經為這場戰爭計畫了很長時間。因為希特拉想通過“用血解決矛盾”的想法來平息國內的革命。 於是德國將目光投向了波蘭,通過有預謀、紀律嚴明的作戰計畫,德國進行了閃電襲擊,使波蘭無法招架。

    當時德國一路搶到池塘,掠奪土地,最後只有波蘭首都沒有被攻占,德國也在這裡投入了大量兵力,為了減少兵力消耗,他們想讓波蘭人自動投降,打一場不流血的戰鬥, 但波蘭人拒絕投降。

    此時,史達林坐不住了,波蘭的最後一座城市沒有被占領,如果最後一座城市也被德國逼迫投降,蘇聯連湯都喝不上。另外,在波蘭建國之初,就與蘇聯在邊界問題上發生了一場大戰,當時蘇聯為了解決自己的內部革命,無暇顧及與波蘭的鬥爭,於是匆匆簽訂了《裡約協議》,要求蘇聯在有爭議的土地上向波蘭做出讓步, 簽訂合同後,這一直成為史達林的眼中釘,一直想毀掉這份合同。這時,史達林趁著德國進攻波蘭的機會,史達林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由向波蘭派兵。

    德國向波蘭首都發出投降書的第二天,史達林匆匆集結軍隊,向波蘭進軍,波蘭在短短乙個多月內就被敵人擊潰。 正是因為蘇聯參與了這次,才有一種說法,蘇聯也是二戰的始作俑者之一,但我們深入研究的是,蘇聯並不想像德國那樣挑起世界大戰,只想破壞自己國家的不平等條約,去分一杯羹。

相關回答
17個回答2024-04-07

<>蘇聯可以說是二戰中損失最慘重的,這場戰爭中有2700萬蘇聯人**,但二戰結束不久,蘇聯又恢復了實力,可以與美國抗衡,蘇聯是怎麼做到的呢? >>>More

21個回答2024-04-07

史達林格勒戰役 莫斯科戰役 還有蘇聯的戰略縱深。 >>>More

22個回答2024-04-07

讓我們從各個方面分析二戰期間的日本實力。 >>>More

23個回答2024-04-07

因為有很多考試要通過。 還有戰爭的洗禮。 所以這更難。

5個回答2024-04-07

標題:德國為什麼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自德國反思檔案。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