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派鄭和去西方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發布 歷史 2024-04-23
1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在我看來,其實朱棣之所以選擇讓鄭和去西方,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就是為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畢竟他乙個人坐在皇位上,完全是靠造反,一天也找不到失蹤的正統皇帝,一天也坐不下,所以讓鄭和去西邊,很可能就是為了找到建文帝。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派鄭和去西方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炫耀國威,掠奪財富,打擊海盜,皇帝當時非常高興。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目的是找到建文帝。 當時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懷疑他逃到了海外,於是以去西邊為由去找建文帝,卻沒有找到他。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應該是為了提公升我國的實力,同時也是看看海外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至於順便找建文帝,也不是主要目的。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有人說是為了炫耀中國的實力,有人說是為了找到建文帝,同時為了發展**,推廣瓷絲。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我覺得鄭和西遊的目的,就是為了和別國的人交流,原因沒有那麼多複雜。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關於鄭和西遊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明朝史》:鄭和傳也記載了尋找建文帝和提拔偉大的明衛德,以及防禦帖木兒帝國,獲得海外貢品, 和宗教目的。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明朝的鄭和前後七次西遊。

    鄭和七次去西方這一壯舉始於 1405 年,當時他於當年 7 月正式被派往西方。 第一次航行,鄭和率領的船隊首先從蘇州啟航到福建,然後在福建的烏湖門正式起航。 啟航後,他們到達了占婆、爪哇、蘇門答臘、古里等國家。

    其中,當他們到達爪哇時,正好趕上爪哇內戰的鄭和隨行人員,一度受到西爪哇誤認的影響,期間有100多人被殺。 不過好在鄭和足夠冷靜,艦隊最終才得以保住局面。 <>

    這次航行一直持續到1407年10月,鄭和回國後不久,他再次啟程向西航行。 第二次出征西洋,鄭和率領艦隊陸續前往湛城暹羅、南武里、錫蘭和其他國家。 其中,鄭和抵達錫蘭時也在這裡豎立了一座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目前被斯里蘭卡國家博物館收藏。

    這次航行於 1409 年結束,同年 10 月立即進行了第三次西航。 第三次航行也持續了大約兩年,船隊於 1411 年 7 月返回家園。 <>

    這次航行歸來後,鄭和直到1412年12月才奉命再次出海。 在這次航行中,鄭和和他的船隊首次訪問了東非的馬林迪。 此外,鄭和還與蘇門答臘聯手在這次航行中攻占了蘇幹拉。

    1415年10月艦隊回歸明朝後,明朝即名祖先朱棣。

    按照明朝的律法,這個蘇幹拉是被殺的。 這一年,馬林迪還派了一名使節前往明朝,與該國的使節長頸鹿一起。

    1416年12月,明成祖命鄭和護送前來訪問明朝的各國使節回國。 接到命令的鄭和,於次年秋天正式率領艦隊出發。 鄭和一行人將使節一一送回中國後,於1419年7月返回中國。

    這次回國後,鄭和艦隊的多位官兵得到了賞賜。 1421年3月,鄭和再次奉命護送其他國家的使節回國。 回程途中,暹羅、哈丹等國乘船向明朝派遣使節。

    第六次西洋航行結束後,鄭和的航程進入了暫停期。 這一時期,明朝皇帝。

    首先是永樂皇帝。

    改為明仁。

    然後就變成了明玄宗。

    明仁宗登基後,鄭和被任命為南京衛戍區,早先隨他西征的明軍成為南京的守軍之一。 1430年6月,鄭和再次等待命令讓他去西方。 正是在這次西遊中,鄭和在回來的路上去世了。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明朝鄭和七次西遊最遠的乙個到達了非洲,每次去的距離都很長。

    1.鄭和在西方留下了殖民地嗎?

    鄭和去過那麼多地方,去過那麼多國家,離開了殖民地嗎?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明朝當時決定開始發展殖民地,明朝未來的發展肯定不會低於現在的歐洲國家它甚至將超過歐洲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這個假設很有可能成真,但鄭和不可能去西方占領殖民地。

    2.鄭和西遊的目的

    鄭和去西方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提公升明朝的民族威望,吸引世界各國的崇拜,二是發展當時世界各國之間最好的交流,促進明朝的經濟發展當時鄭和是朱棣的貼身太監,每次朝廷出現問題,鄭和總是第乙個想到解決辦法,於是朱棣讓鄭和去西開闊眼界,動用了不少積蓄,當鄭和第四次去西邊時, 他去了非洲大陸,帶來了乙隻神獸獨角獸,什麼是獨角獸?原來是乙隻長頸鹿,後來朱棣讓他帶了乙隻鳳凰回來,於是鄭和第五次西洋之行,就是為朱棣找鳳凰,最後鳳凰沒有找到,而是在世界各國撒了不少錢,朱棣死後, 他的孫子宣德帝繼位,後來又宣布鄭和第七次去西,想把自己登基的訊息告訴各國,那麼鄭和為什麼七次之後不去西呢?因為朝廷沒有錢,出國旅行會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沒有錢怎麼可能去呢?

    3.鄭和七次西洋換來了什麼?

    作為交換,其他小國崇拜明朝,但也被別人騙了一大筆錢鄭和確實是少數誰不想參加公共資助的旅行團? 而且,明朝皇帝朱棣覺得,離家出走,要想交朋友,交國,就得花錢,不能曖昧。

    鄭和七次西洋,去過印尼、南非、南太平洋等許多國家和地方,這在當時確實堪稱壯舉,現在看來已經沒有可比性了,但事實是他沒有獲得殖民地,最後的結果是在朝廷裡花光了錢財, 雖然換來了幾個小國的崇拜但本質也是為人民勞作,賠錢,對明朝和後來的**交流沒有多大貢獻可以說,鄭和七次去西方,只是為了出名,並沒有真正的收穫。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7次。 鄭和去西洋的次數很多次,去的最遠的地方是非洲東海岸,去西洋的時候學到了很多東西。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鄭和在明朝去了七次西方,然後每次都帶回了不同的東西,每次都去了不同的地方玩。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鄭和在明朝七次西下,鄭和的西遊成為一件特別有名的事情,發揚了國家威望。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因為鄭和從小就學習導航技術,一直在鍛鍊身體,家庭信仰也比較強烈。 懂得衡量,能得到朱棣的信任。 此外,他是乙個非常有戰略眼光的人,所以皇帝把他送到了西方。

    鄭和性格比較溫和,懂得笑計寸,尊重別人,很懂禮儀。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要想了解鄭和的七次西遊,我們首先需要介紹主人公:鄭和出生於洪武八年,雲南昆明(金寧)人,家族一直信奉伊斯蘭教。 原名馬三寶,十三歲入宮,成為喬東太監。

    後來,隨著朱棣在部隊屢屢立功,朱棣感激不盡,在鄭村壩之戰中也立下了大功,朱棣賞賜這位太監馬三寶,為了賞賜馬三寶,取名鄭和,從此鄭沛寬講和事業不斷興起。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鄭和是個太監。 明成祖對此表示讚賞。 於是,值得信任的鄭和去了西方。 鄭和的性格特別好。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因為對方是最合適的,性格很好,能和其他國家的人很好地溝通,個人能力比較強。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總結。 沒錯,鄭和的西洋之旅始於明朝成祖朱棣統治時期。

    沒錯,鄭和的西洋之旅始於明朝成祖朱棣統治時期。

    鄭和西遊(1405-1433)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由鄭和作為使者率領的一次海上航行。 鄭和西赴恢復明朝對南洋群島的管轄,取景洪島和永樂群島。 明朝艦隊訪問了占婆、爪哇等南亞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知最遠可達東非和紅海,加深了明朝在海外的影響力。

    鄭和的西洋航行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數量最多、海上航行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15世紀末歐洲地理大發現航行之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兩位皇帝對鄭和西行的態度是相當支援的,因為鄭和的西行,雖然背後國力巨大,但也給國家帶來了不少好處。

    1.鄭和6次西遊。

    鄭和的6次西遊發生在幽樂3年至20年之間,是明朝的朱棣在這一時期支援鄭和的西遊。 據說朱棣在尋找失蹤的建文帝,朱雲文讓鄭和去西六次,但我覺得這個理由並不完全成立,畢竟鄭和在西六次的戰績已經相當輝煌了。 鄭和去了其他國家,讓其他國家的人看到了明朝的強大和榮耀,所以周圍的小國都願意花時間依附於明朝,甚至出現了當時萬朝前來祝賀的現象。

    可以說,正和的6次西遊,不僅給明成祖朱棣帶來了面子的榮耀,也起到了震懾周邊十國、讓他們進貢的作用。 <>

    2.第七次西航。

    鄭和第七次西洋航行發生在明玄宗皇帝統治時期,這是鄭和最後一次出海,因為這一時期他終於60歲了,這對古人來說已經相當老了。 但鄭和還是聽從了皇帝的命令,再次出海。 他完成了7次西行任務,最後在海上犧牲,被官兵押送回國。

    上一次西洋之行,鄭和走訪了20多個國家,訪問了許多周邊小國,促進了文化交流。 <>

    3.巨大的成就。

    總的來說,鄭和的七次西洋之旅促進了中外文明的文化交流,甚至留下了一部將沿海國家介紹給明代的地理著作,以及專門的海圖。 而且,鄭和的西行,最大的經濟效益是開拓海外世界,進而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和生產,促進手工業科技交流,影響中國手工業。 在消耗國力引發的金融危機背後,明朝也得以全方位發展。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明成祖朱棣對鄭和的西行非常支援,而明玄宗朱佔則相對不那麼熱心。 眾所周知,鄭和去西方多達七次,其中前六次發生在明朝。 在“晶晶之戰”的過程中,因為太監們給了朱棣很大的幫助,朱棣在當皇帝後不再遵循太祖制定的“宦官不得干涉政務”的禁令,作為太監成員的鄭和開始被重用。

    永樂三年,鄭和率領一支隊伍在明成祖的指揮下第一次出海。 這次航行歷時兩年,鄭和後來在永樂五年回到了明朝。 而此回之後不久,明成祖再次下令鄭和西下。

    後來,在永樂七年、永樂十年、永樂十四年、永樂十九年,鄭和多次起航。 從這些時間可以看出,鄭和在明朝時期經常出遊西方。 看得出來,明成祖對鄭和的西行非常支援。

    明成祖死後,隨後登基的明仁宗黨甚至下令停止在西方的事業。 明仁在海外交流問題上“不勤勉和長遠”的政策。 由於執政政策的改變,鄭和的重心開始從西進南京轉向駐軍南京。

    在紅熙元年。 鄭和被任命為南京衛戍部隊的太監,原本以西征為目的組建的軍隊也隨他前往南京保衛南京。 同年,明仁宗病逝,明帝化為明玄宗。

    這位明玄宗即位後,繼續奉行“不勤不謀略”的外交政策,於是接下來的西方事業仍處於停頓狀態,而鄭和則繼續駐守南京。 之後,直到玄德五年,鄭和才再次重新開始了在西方的事業。 這一年,明玄宗命令鄭和再次出海,因為他沒有外國附庸向明朝進貢。

    然而,在這第七次西航歸來的過程中,鄭和卻因勞累過度而去世。 也就是說,鄭和只在明玄宗統治時期去過一次西方。

相關回答
5個回答2024-04-23

明朝永樂年間,國力強大,北蒙古勢力被驅逐出長城,國力相當穩定。 這時,朱棣開始需要想辦法展示自己的國家實力,大概朱棣想成為世界的“貢主”,希望海外國家能來明朝進貢。 於是朱棣派鄭和出國召見各國向明朝進貢。 >>>More

4個回答2024-04-23

1405年6月,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

他以“天下”的戰略眼光和對外開放的胸懷,派鄭和(1371-1433)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首次南下,出使“西洋”,被稱為“鄭和西洋之航”,所謂“西洋”是指中國南部海域以西的印度洋地區。 鄭和率領的船隊規模極大,鼎盛時期有27000多人,200多艘艦艇,其中大型艦艇60餘艘,長148公尺,寬18公尺(60公尺)。 當時鄭和艦隊的導航技術相當先進,使用了指南針、測深儀和星盤。 >>>More

4個回答2024-04-23

鄭和西遊,就是要指出,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太倉(今江蘇秦滄市太倉六合鎮)起錨,率領200多艘船隻、1萬餘人航行到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包括印度洋在內,已到達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豐加拉、阿丹、天方、佐法爾、庫魯木斯、穆古杜舒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至東非的河音、紅海、麥加等。

15個回答2024-04-23

鄭和去西邊的時候,船隊基本上都是當時最先進的艦艇,鄭和去西邊一共用了200多艘,船型也很特殊。 有的船上裝滿了**,有的船上裝滿了絲綢、茶葉、蔬菜等,而鄭和去西的時候,一共動用了27000人隨行,包括士兵、醫生、水手、旗兵和各種工匠等等,規模可以說是非常龐大。 <> >>>More

13個回答2024-04-23

三寶:炫耀哥倫布國家:探索、掠奪、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