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市場體系不能有效保障公共物品的供給

發布 社會 2024-04-22
1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首先,如果市場不是完全競爭的,也就是說,它沒有達到帕累託最優。

    那麼它是否是公共產品就無關緊要了。

    準公共物品和消費品都無法有效供應。

    其次,在市場完全競爭的情況下,由於公益物不懼怕他人和不競爭(這也是公益物區別於其他物品的兩個最重要的特徵),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是無法保證的。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公共物品是指整個社會,即社會所有成員所享有的物品,而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以一定的形式提供,這是由其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決定的。

    公共產品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非排他性。 一旦公共產品被生產出來,就沒有辦法阻止其他人消費它,這意味著通常不可能排除任何潛在的消費者從中受益。

    因為只要它存在,你就可以消費它,我也可以消費它,不管你付錢與否。 二是競業禁止。 乙個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並不妨礙或影響其他人同時消費該物品,也就是說,它不會減少其他人從該物品中獲得的利益,因為向乙個或多個人提供該物品的成本是相同的。

    典型例子如警察和國防,警察確保社會安全; 國防為所有公民提供安全,它不能也不應該排斥任何人。 這與個人物品有著根本的不同。 個人商品在消費上是排他性和競爭性的,例如,如果我吃了一條麵包,你就不能再吃那個麵包了; 同時,僅僅因為我吃了這個麵包,並不意味著你一定是另乙個麵包的“潛在消費者”。

    公共物品的特點決定了**提供的必要性和明顯優勢。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不同特徵決定了提供它們的不同方式。 在私人物品領域盛行的市場機制在公共物品領域似乎無能為力。

    這是因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使得“搭便車”是不可避免的。 正是因為在公共物品的消費上存在著不花錢搭便車的可能,所以越來越多的“理性經濟人”會考慮自己的成本和收益,以最低的成本甚至不花錢享受公共物品的最大利益,即採取搭便車的方式。 如果任由搭便車現象長期存在下去,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公共產品短缺,即沒有路燈,社會將再次陷入“黑暗或無序狀態”。

    這絕不是乙個社會的正常狀況。 這說明,公共產品領域依靠市場機制很難有效,成為人們提供公共物品的自然選擇。

    如果國力強,經濟實力強,可以提供更多的純公共產品,如果沒有提供純公共產品的經濟能力,就應該盡可能提供準公共產品,然後在一定時間將其轉化為純公共產品,這樣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會提高。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1.所有公共物品的供應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1. **供應; 2、企業供貨(私有供給); 3、政企聯合供貨。

    因此,經濟學中有許多理論,例如帕累託均衡理論,可以參考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公共產品不能由市場提供,受到非排他性、非競爭性、外部性、生產規模、自然壟斷等因素的制約。

    2、非競爭性:公共產品對消費不具有競爭力,消費者數量的增加對生產成本沒有影響。

    3.外部性:公共產品的外部性難以準確衡量,產生的長期效益也難以計算。

    4、生產規模與自然壟斷:只有在規模經濟條件下,公共產品的平均成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否則就會形成浪費; 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的規模經濟決定了它們的自然壟斷,這排除了有效的競爭。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通過強制徵稅解決非排他性和競業禁止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說,稅收可以被看作是公共產品的提供。

    ,從而克服了提供公共物品中的搭便車行為。 供應的另乙個優勢是其特權優勢。

    2. 公共部門提供所有準公共產品既低效又不公平。 這是因為存在著準公共產品的水平,其中一些是全體人口的受益者或消費者(例如,國家公路和鐵路),而另一些則是部分的(例如,地方道路和市政設施)。

    3、雖然能力長遠在增長,但任何時期,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無所不能,能力就是社會生產力。

    社會生產力的增長也限制了能力的增長,社會生產力在任何時期都是有限的,能力不可能是無限的。

    缺點:1、資訊與這些公共部門存在不對稱,其結果是導致部門滾動資源執行效率低下。

    2.在集體理性大於個體理性假設的前提下,人們得出了自然壟斷準公共物品的供給在效率上優於市場供給的結論,這種觀點的理論合理性是不可否認的。 然而,實踐表明,壟斷公共產品的供應往往會導致效率低下。

    3、****的“經濟人”特徵可能導致**在準公共產品供給方面的失敗。 行為的目標與整個社會的福利是一樣的。

    最大化目標不一定是結果,甚至可能是衝突。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1、首先,我國供給體系總體上是出口導向型的,現在外需減少,一些產能過剩就是產能過剩。

    2、二是過去供給體系主要面向低收入群體,跟不上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快速擴張和消費結構變化的步伐。

    3、三、過去供應體系能適應波消費,但滿足多樣化和個性化消費的能力相對較差,總產能沒有問題,但在結構上存在一些問題,如顏色、品種、規格、安全性等,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 因此,一些消費流向了國外。

    4、第四,一些行業的產能已經達到了物理性質的頂峰,也就是說,無論模具如何減少,產品都難以銷售,無論如何擴大投資,需求都難以消化現有的產能。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為什麼公共物品不能通過市場機制來調節供求公益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爭性的產品和服務。 排他性是指當乙個人使用或消費產品或服務時,它可以排除和阻止他人使用或消費該產品或服務; 競爭力是指乙個人使用或消費一種產品或服務,從而減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費該產品或服務的機會。 公共物品的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是因為公共物品的生產是不可分割的,比如國防、警察提供的服務,不能像麵包、衣服那樣分割成許多小單位,而只能供全體社會成員使用。

    當物品可以像私人物品一樣細分時,消費者可以購買一定數量的他們需要的東西來單獨享受,而將其他人排除在分享之外。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對商品的偏好程度可以通過支付意願來表達,使他們的消費達到最大的滿足感,從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主導作用。 因為公共物品不能細分,人們對公共物品的消費不能由市場決定,機制不能真實反映社會公共物品的供求情況。

    這樣一來,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根據社會成員的共同需要來提供。 如果人們按照**所表達的喜好來生產這些物品,沒有人願意表現出自己的喜好,只希望別人會猜到他們的朋友下輩子會生產這些物品,他們會坐下來享受結果,這樣公共產品就無法生產出來。 因此,市場在公共產品的生產中是功能失調的。

    由於公共物品在消費方面沒有競爭力,任何乙個消費者消費乙個單位公共物品的機會成本為零。 這意味著任何消費者都不必為了他所消費的公共產品而與其他任何人競爭。 因此,市場不再具有競爭力。

    如果消費者意識到自己消費的機會成本為零,他將盡可能少地支付給生產者,以換取使用公共產品的權利。 如果所有消費者都這樣做,他們支付的成本將不足以支付生產公共產品的成本。 結果,產出不盡如人意,甚至根本不存在,公共產品無法由市場提供。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您好,親愛的,很高興為您解答! 以下是我為您找到的答案,請參考:為什麼私人市場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1

    首先,市場不是完全競爭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達到帕累託最優,那麼就無法有效供應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或消費品。 2.其次,在市場完全競爭的條件下,不懼怕他人和不競爭公共物品(這也是區別於其他物品的兩個最重要的特徵)不能保證有效供給。

    我的回答對您很有幫助,希望您能評價我的服務,您的讚美是我前進的動力,感謝您的支援,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也可以繼續問我,很高興秦彥伯里繼續為您解答,祝您生活愉快。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因為他收了我們的稅,所以他為我們管理我們的家園和環境。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產品的**是通過市場供求關係的比較而產生的。

    公共物品因其需求而無法估量,但由於資源有限,其供應有限。

    市場可以提供其他產品,但對公共產品的需求無法衡量,市場也無法提供。 公共物品的提供也是盲目的,不能準確衡量需求。 此外,該規定效率低下,浪費和閒置。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4-22

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明白你想說什麼。

13個回答2024-04-22

您成長和發展所需要的只是充足的睡眠!

12個回答2024-04-22

首先,邊際成本。

與供應的重疊必須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實現,他只反映製造商的供應,而不是行業。 >>>More

10個回答2024-04-22

您好,我是會計資格老師,您的問題:

盈餘儲備:盈餘:賺錢的意思,盈餘,就是留下來的意思,儲備: >>>More

6個回答2024-04-22

在手機上安裝root軟體並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