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ka值越大,電離平衡常數ka越小,(pka=-logka,可以把ka=10推到-pka的冪,即1 10 pka的冪),初始濃度是恆定的,即這種形式的物質的濃度越小。 圓形中羧基的電離常數介於上述取代基磷酸之間。
在第一和第二電離常數之間,表明該物質是相對酸性的,第三種形式是在中性條件下,第四種形式是在鹼性條件下。 熔點之所以高達200,應該是因為肽鍵的形成與Co-NH有關,我估計B結構圖應該是第四種形式(鹼性),C結構圖應該是第二種形式(弱酸性),另外,對於D答案,Ka是酸電離常數=[A-]*H+][Ah], 對於弱酸,[A-]是強鹼(路易斯酸鹼理論),所以只能轉化為強鹽,通過求其水解常數(相當於鹼性電離常數kb)kh,然後按照kw=ka*kb來問ka,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希望對LZ有所幫助,呵呵··
-
現在高中生的題目真的很難,我是化學系的大三學生,看到這種題目還是很崩潰的。
我看了問題並選擇了答案A,但我沒想到它不止乙個選擇。
-
這道題的閱讀量非常大,注意所用鹽酸的濃度有兩種,而且,所以一開始其實是大致中和了,注意,這時候要加幾滴koh到淡紅色,再用鹽酸滴定, 開頭的酚酞只是乙個粗略的指標,真正的終點在 V2,標題中也有描述,這是滴定終點,所以資料應該用 V2 而不是 V1
空白實驗就像做上面的實驗,沒有酯類,為了消除水中其他雜質的干擾,所以同樣的終點是V4而不是V2
最後,應從v2中扣除空白實驗的v4,以確保此時消耗的鹽酸用於滴定。
請記住,這個問題還有乙個補充問題,那就是酯類被氧化後會含有一些酸,所以酯類中的酸應該通過相應的空白實驗來扣除。
-
皂化是酯類在氫氧化鉀(或鈉)作用下分解成有機鹽和醇的反應,乙個氫氧化物基團對應於乙個有機鹽。 有機酸呈鹼性,酚酞的加入是指示劑,溶液變紅。 鹽酸的新增是用強酸代替弱酸,使有機鹽變成有機酸。
一般來說,有機酸幾乎都是弱酸,所以稍微過量的鹽酸就是它的完全轉化,即溶液變成無色。 在加入氫氧化鈉是為了中和過量的酸,因為鹼性時,酚酞變成淡紅色(pH>說明氫氧化鉀也略微過量,而有機酸轉化為有機酸鈉,接下來用鹽酸滴定才是真正的重點,滴定至無色是中和過量的鹼, 加溴酚藍為酸性指示劑,變色範圍為pH綠色,pH大於藍色,當溶液變為綠色時,即pH<4,6.此時,有機鹽完全轉化為有機酸。
V3 和 V4 是空白比較試驗。
-
選擇a,摩爾質量的單位是g mol。
a.三聚氰胺的化學式為C3H6N6,摩爾質量為12*3+1*6+14*6=126g mol
n h的原始數比為3:6:6=1:2:2
n 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4*6=36:84=3:7d氮的質量分數為 84 126*100%=
-
首先 2ash3=2as+3h2 受熱分解。
因此,分解反應氣體增加,增加量為分解灰分的一半3。 此外,容器中氣態物質的量與壓力成正比。
現在氣體體積增加33-25=8kpa,所以參與反應的灰分3為8*2=16kpa
也就是說,百分比是 16 25 * 100% = 64% 選擇 d
-
選擇 d2ash3(g) = 2as(s) + 3h2(g) 開始。
結束總計。 通過狀態 pv=nrt 的氣體方程
當 t,v 常數時,p 與 n 成正比。
因此,有乙個解決方案 x=
-
我認為應該選擇D
首先,ash3 分解成兩個元素,而他只有兩個元素,所以它只能是 as 和 h2ash3(g)==2as+3h2(g)。
原始 n1 = n1 n2 = p1 p2
反應後為n2=
根據有參與反應的反應方程式加入。
所以這就是化學競賽的話題? 這應該只是一般考試的問題,但真正的化學競賽的問題比這難得多。
-
第乙個問題,酚酞變色點為8,碳酸氫鈉溶液的pH值正好為8,存在突變點。
選項A,如果只有碳酸鈉,則滴定為以酚酞為指示劑的碳酸氫鈉,再以甲基橙為指示劑滴定為氯化鈉,均為1:1反應,按式消耗兩次的體積應相等,這與標題不符。
選項B,V1只將碳酸鈉轉化為碳酸氫鈉,V2是將碳酸氫鈉和原來的碳酸氫鈉反應轉化為氯化鈉,顯然後者消耗量大,這與問題不符。
選項C,V1消耗了中和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總量,而V2只將碳酸氫鈉反應後的碳酸氫鈉轉化為碳酸氫鈉,因此前者顯然消耗量很大,對。
與氫氧化鈉反應的選項d只有乙個突變點,與問題不符。
問題2:能夠直接滴定表明存在突變點。
A和B,乙個是強鹼弱鹽,乙個是強酸弱鹼鹽,不能直接滴定,如用鹽酸滴定醋酸鈉,會形成醋酸鈉的緩衝溶液,不會有終點突變。
c HCN, K A (HCN) = ,呈弱鹼性,不能直接滴定。
d為弱酸,終點用氫氧化鈉滴定生成甲酸鈉,終點可用酚酞表示。
-
B 與 NaHCO3 溶液反應釋放 CO2,則 B 具有羧基。
C與NaOH反應後,這是由於過量的HCl和水解物而形成鹽酸。
中和酸後,HNO2 反應生成黃色油,與苯磺醯氯反應生成鹼不溶性沉澱,表明中和後為仲胺。
即N上有乙個H,與CH反應得到芳香族物質3CL,然後有乙個苯環,C總共只有7個C,然後C是[C6H5-NH2-CH3]Cl,反應後C6H5NHCH3 NaOH
b的不飽和度為5,有乙個羧基,那麼還剩下4個不飽和,可能是苯環。
那麼 b 在三種情況下可以是 cl-c6h5-cooh 與相鄰的對。
A 是由 B 和 C6H5NHCH3 形成的醯胺。 B有三種,A有三種。
-
選擇D,MXOY,反應完成後固體質量減少50%左右,反應後固體為M,所以還原的質量是原MXOY中氧元素的質量,所以原MXOY中氧元素的質量約為50%,即MXOY中M的相對分子質量O的相對分子質量。
將D,M2O7帶入,M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0,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2,最為相似。
-
D反應後,只剩下M,固體質量減少50%,說明氧化物中M的質量分數接近50%,D選項最接近。 abcd
-
d 選項是最接近的。
反應後,只剩下 m,固體質量減少 50% 55x=16y x y=2 7
B、D差分法m=<255-120> <>=300g從40度到70度,若已溶解,應還原225g,故20g為不溶性雜質,共Kno3 255-20+300*,溶解度在55度左右,選擇題應簡單快捷回答。
我是清華大學的本科生,這些知識我都忘了,不過我可以給大家提供一點關於這個話題的想法,僅供參考,首先做意向說明4個球的中心可以連線得到乙個正的四面體OABC,這樣最上面的球的中心就是O, 而四面體每邊的長度就是球的直徑,下3個球沒有相互作用,所以沒有摩擦,上球和3個球之間有摩擦,大小相等。我們需要找到摩擦的方向,當兩個球接觸時,摩擦力是沿著兩個球相交處的切線方向,那麼摩擦力是沿著切線向外,即四面體三條邊的垂直線方向。 我們需要在高二運用立體幾何的知識,但即使我們沒有學過,理解力強的學生也很難遵循這種方法。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