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氧氣是一種化學反應性氣體,空氣中還有很多其他氣體,如果你能把所有其他氣體都排出來,那麼你就可以測量氧氣的體積分數,但顯然教科書中沒有紅磷。 它只消耗氧氣,氧氣較少,因此補充的水量可以認為是氧氣的體積。
-
因為紅磷燃燒只消耗氧氣,所以上公升水的體積正好等於消耗的氧氣體積。 而這個實驗就是為了證明這一點。 之所以不用木炭和硫磺粉代替紅磷,是因為燃燒紅磷只消耗氧氣,不產生其他新氣體,而且瓶內壓力基本不變,所以氧氣量無法測量。
純屬個人意見,我是剛上初三的學生,有不對的地方請指出謝謝
-
由於紅磷的燃燒消耗的是氧氣,而不是排出,而氮氣和惰性氣體化學性質穩定,不參與反應,因此吸入的水量可以看作是水的體積。
-
氧氣與紅磷反應,白煙呈固體,然後壓力變小,水進入集氣筒,進入的水量等於反應掉的氧氣量!
-
因為紅磷消耗氧氣,所以上公升水的體積等於消耗的氧氣體積。 希望我能幫到你。
-
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
-
你的問題不清楚,所以最好寫清楚!
-
總結。 這是因為紅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
因為五氧化二磷是固體,所以它應該是一種較小的氣體。
而且因為它是從質量守恆定律推導出來的,所以質量不變,但氣體的質量減小,總質量不變。
測定空氣中氧含量的實驗問題。
這是因為紅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 因為五氧化二磷是固體,所以它應該是一種較小的氣體。 而且因為它是從質量守恆定律推導出來的,所以質量不變,但氣體的質量減小,總質量不變。
如果氣體在封閉的瓶子裡,如果氧氣消耗殆盡,剩餘的氣體會充滿整個瓶子,體積不會改變,但密度會降低(在彈簧夾開啟之前),你能告訴我質量守恆定律可能不太了解嗎
氣體減少,因為固體佔據了空間。
如果你不明白,就問:氣體的減少不是因為紅磷燃燒氧氣嗎(?
嗯,是的。
那你之前文章所佔據的固體空間對問題有什麼影響,我不太明白,看看實驗**白煙溶於水(? 體積和密度之間的直接關係是什麼(? 以及如何理解質量守恆。
質量守恆定律的公式:a+b=c+d。 質量守恆定律在19世紀末進行了最後一次測試,當時精密測量技術已經高度發達。 結果表明,在任何物理反應中質量均無變化。
-
用紅磷測量時,紅磷(木炭、硫磺、鐵絲等不能代替)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鐘罩內水面逐漸上公升,冷卻後水面上公升約1 5體積。 基本上,氧氣佔空氣的 1 5。1.空氣中氧含量的測定
實驗現象:燃燒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時產生大量白煙,鐘內水面逐漸上公升,冷卻後水面上公升約1 5體積。 如果測得水面上公升小於 1 5 體積,原因可能是:
紅磷不足,氧氣未充分消耗,裝置洩漏,彈簧夾未冷卻到室溫就開啟了。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空氣主要由氧氣和氮氣組成。 Schoeller 和 Priestley 使用不同的方法來生產氧氣。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計算,氮氣約78%,氧氣約21%(氧氣約4 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二氧化碳,等氣體和雜質。 空氣的成分主要是氮氣和氧氣,是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大類,氣態汙染物最多的是SO2、CO和NO2,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
摘要:通過學習知道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百分比約為21%,空氣中的1 5%左右,為了驗證這一結論,初中高部第三本化學教材用銅在加熱條件下與氧氣反應做實驗,本實驗利用氧氣燃燒的性質來證明氧氣的百分比含量, 但實驗效果並不理想,我們對其進行了改造,最終可以更明顯地得到上述結論。
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中有20毫公升的空氣,在兩個注射器之間連線一段玻璃管,對裝有細銅線的玻璃管進行加熱,待銅線溫度公升高後,將兩個注射器活塞交替緩慢推動, 來回5-6次,觀察現象,停止加熱並冷卻至室溫,讀取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並按照上述要求進行實驗研究,理論上得到的結論應該是氧氣約佔空氣量的1 5。但是,由於各種客觀原因,我們做了大量的實驗,一直無法準確得出上述結論。通過觀察發現,本實驗中可能放的銅太少,氧反應沒有完成,反應完成後的現象不明顯,阻礙了資料的讀取。
於是我們想出了改進這個實驗的想法,利用氧氣的可燃性,紅銅在氧氣中燃燒形成黑色氧化銅,完全反應後,由於氧氣被消耗殆盡,所以密閉系統中的壓力小於外界大氣,外界大氣壓力會把活塞壓進去, 此時的讀數與反應前的讀數之間的差值是反應的氧氣量。可以看出,壓力的大小在這個實驗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壓力的微小變化才被用來完成這個實驗。
改進:用紅磷代替銅,用某些物質(如磷)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無氣體,形成固體),降低容器內壓力,讓水進入容器。 確定進入容器的水量,即空氣中氧氣的體積。
-
測定空氣中的氧含量。
-
紅磷的燃燒消耗氧氣,產生固體五氧化二磷,因為氧氣消失了,內部氣壓小於外部氣壓(我們在物理學上還沒有學到),所以水被吸入集氣筒到1 5,這樣空氣中的氧含量被測得大約是1 5
-
[實驗程式]。
連線裝置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點燃燃燒勺內的紅色。
內磷,立即。
將手伸入氣體收集器氣瓶並擰緊塞子。
一旦紅磷熄滅並冷卻,開啟彈簧夾。
實驗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發熱的; 冷卻後,彈簧夾開啟,水沿導管進入氣瓶,進入氣瓶的水量約佔氣瓶內空氣總量的1 5。
以上是詳細步驟和現象,如果還需要實驗結論和注意事項,請問我
-
1.實驗現象。
1)鐘罩內裝滿白煙;(2)過了一會兒,白煙消失了,鐘內的水位上公升到1 5左右
2.實驗注意事項。
1)可用於反應的物質必須是易與氧氣反應且不形成氣體的物質(如紅磷),不能用木炭和硫磺作為測定氧含量的反應物。
2)如果使用的液體不是水,而是鹼性溶液(如NaOH溶液),理論上使用碳和硫作為反應物是可行的,因為生成的氣體CO2和SO2可以與NaOH溶液反應並被吸收。
3)用於反應的物質必須足夠或過量。
4)容器的氣密性必須良好。
5)只有在冷卻到室溫時,才能測量進入容器的水量,否則鐘罩中上公升的水量小於1 5
1、空氣中含氧量的測定:實驗現象: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的白煙,同時鐘罩內的水面逐漸上公升,冷卻後,水面上公升約1 5體積。
-
看來你可以刪掉例子。
個人見解! )
用H2S水溶液(即氫硫酸):在氫硫酸中通入無色氣體,若產生黃色沉澱(硫元素),完全沉澱後取上清液,滴加稀硝酸酸化硝酸銀溶液,若無產生沉澱,則證明通出的無色氣體為氧氣。
或用BA(HSO3)2溶液測試,如果無色氣體進入溶液後產生白色沉澱,則證明該氣體是氧氣:
2hso3-o22h+
2SO42- (亞硫酸氫根離子高度可還原,立即被O2氧化); ba2+ so42-
硫酸鋇4 (所得的 SO42- 與鋇離子沉澱形成硫酸鋇4).
-
我好像記得一種有機試劑,名字不清楚。 然而,這是對溶解在液體中的極少量氧氣的測試。
一般用集氣筒收集氣體後,可以用火星木條進行測試。
-
1.插入太慢而不夾緊彈簧夾會導致空氣進入氣缸,這算作氧氣。
2.裝置洩漏,瓶子裡的氧氣逸出到空氣中。
3.如果不冷卻,如果瓶內壓力大,氧氣就會逸出,結果很小。
新年快樂!
-
1.如果橡膠塞填充得太慢,彈簧夾沒有夾緊,幹加熱時會釋放部分空氣到空氣中,導致瓶內還原氣體增加,實驗結束時回流的水量增加,導致結果大於五分之一。
2.如果裝置洩漏,回水時瓶外的氣體也會從洩漏處進入瓶內,從而減少進入瓶內的水量,導致結果不到五分之一。
3、實驗前常溫下、實驗後室溫下實驗資料均能準確。
-
1.空氣進入瓶子,氧氣量增加 2瓶子裡的氧氣洩漏 3冷卻室溫是為了防止氣體膨脹。
-
實驗結果大於 1 5 有兩個原因
首先,瓶子的軟木塞在點燃紅磷後沒有迅速擰緊,導致瓶子內的氣體因受熱而膨脹,從集氣筒的口中逸出。
二是彈簧夾沒有擰緊,紅磷燃燒時瓶內氣體溫度公升高膨脹,一部分氣體會從導管中逸出。
-
從理論上講,這不可能是空氣體積的2 5,可能有兩種:反應前試劑瓶內有水,按反應後吸水的水位**計算; 另一種可能性是氣密性。 既然你說氣密性好,那麼這麼明顯的誤差一定是實驗操作的第乙個誤差。
因此,證明這一點最有效的方法是重複測試,結論自然會得到驗證。
-
氣體在加熱時可能會膨脹,在冷卻之前將其放入水中,因此氣體的膨脹會產生一些水。
-
是否包括燃燒前新增到氣體收集瓶中的少量水? 一般來說,這個實驗中的水量不到五分之一,很難達到五分之一。
-
有可能你沒有等到氣缸完全冷卻後才開啟止水帶,所以氣缸內的空氣被加熱膨脹了! 也有可能是你的彈簧夾沒有擰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