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理事會的領導下,中國可持續發展學會根據工作需要,根據工作需要設立了組織、學術、科普宣傳、培訓、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國際交流合作等七個工作委員會。 根據學術工作的需要,成立了人類住區、水問題、減災、可持續農業、生態環境等五個學術專業委員會,聚力聚焦解決與我國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重大問題。
-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旨在通過學術交流、理論研究和諮詢服務,促進科學技術進步,促進可持續發展,開展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建設和實踐活動,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科技繁榮貢獻力量。 研究會堅持民主辦事的原則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團結和組織科技界、經濟界和各界人士,充分開展自由學術討論,努力推動科技的普及和推廣,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科技人才的培養和提高, 為相關決策部門提供理論依據,對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和全面實施我國《二十一世紀議程》起到重要作用。
-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是由支援中國共產黨領導、關心中國人口、資源、環境等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專家、學者、科技和管理工作者和少數企業家組成的全國性學術性社會組織。 中國可持續發展學會前身為中國社會發展科學學會,於1991年10月23日經民政部批准成立。 成立大會於1992年1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1995年5月10日,民政部批准將中國社會發展研究會更名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為加強對科研機會的領導,1997年3月10日,經民政部批准,同意由國家科委副主任鄧南同志繼續擔任中國可持續發展學會理事長。
中國可持續發展學會以完善中國可持續發展理論為使命,積極組織和團結國內外從事可持續發展的各界人士,開展可持續發展理論宣傳、研究和成果交流,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程序,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科技的繁榮貢獻力量。
-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於1992年6月通過的《21世紀議程》決定在1992年聯合國大會第47屆會議上考慮設立乙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在1993年2月12日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組織會議上,委員會正式成立,作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下屬的乙個職司委員會。
委員會由各大洲根據“公平地域分配”原則從聯合國會員國和各專門機構成員國中選出的53個國家組成,任期三年。 亞洲11個國家,非洲13個國家,拉丁美洲10個國家,東歐6個國家,西歐等地區13個國家。 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討論與HED有關的問題。
-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具體職能包括:跟蹤聯合國系統在執行《21世紀議程》和將環境與發展緊密結合方面取得的進展;跟蹤聯合國系統在執行《21世紀議程》方面取得的進展;跟蹤聯合國系統在執行《21世紀議程》方面取得的進展;跟蹤聯合國系統在執行《21世紀議程》方面取得的進展;跟蹤聯合國系統在執行《21世紀議程》方面取得的進展;跟蹤聯合國系統在執行《21世紀議程》方面取得的進展;跟蹤聯合國系統在 考慮到各國提供的關於《議程》執行情況的資訊,包括各國在這方面面臨的問題,如財政資源、技術轉讓等; 審議在執行《議程》方面取得的進展,包括提供財政資源和技術轉讓,以及發達國家的官方發展援助是否達到其國民生產總值的0.7%的水平; 通過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向大會提出報告。
-
(1)委員會:由53個成員國組成。 (2) 秘書處:
是乙個界定明確的實體,由秘書長任命的一名高階官員**領導。 (3) 高階別諮詢委員會:根據會議通過的《21世紀議程》和聯合國大會第四十七屆會議通過的關於聯合國大會後續行動體制安排的決議,聯合國秘書長任命了乙個由21位知名人士組成的高階別諮詢委員會。
該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就《21世紀議程》的執行情況向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提供專家諮詢意見。 可持續發展高階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分為六類:知名人士、經濟學家、金融專業人士和技術專業人士。
中國於1993年2月16日當選為委員會成員。
您好,可持續發展理論是指一種追求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發展模式,旨在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同時又不犧牲子孫後代的需求。 它強調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平衡與和諧,以確保人類社會的健康和可持續性。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核心概念包括: >>>More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事書法藝術創作者,支援中國書畫協會章程,願意遵守中國書畫家協會個人會員標準,並符合會員條件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書畫家協會。 1.自主創作的作品至少在地級市以上舉辦過一次書畫展覽,並符合展覽規定的條件。 2.自主創作的雕塑作品在地級市以上展出至少一次,並符合展覽規定的條件。 >>>More
中國幼兒教育協會是專門從事幼兒教育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學術組織。 成立於1980年,是中國教育學會分會分會之一,是中國學前教育領域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學術機構之一。 >>>More
可持續發展從我國發展的角度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一是我國是乙個人口大國,隨著人口的發展,經濟發展帶來的汙染越來越多。
<>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業; 控制農村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快農業技術應用推廣; 發展節水農業和生態農業; 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 延伸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民增收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