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與秦始皇的焚書和儒家思想的相似之處是不同的

發布 歷史 2024-05-29
1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相似之處:兩者都是企圖利用文化來壓制人們的思想,加強他們對人的控制,鞏固自己的統治。 但不同的是,前者以儒家思想為正統,利用儒家思想來加強其統治; 相反,後者廢黜了儒家思想,提倡法家思想。

    綜上所述:相似之處是利用文化控制來實施統治,區別在於使用物件不同。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相似之處: 思想:都是為了統一人們的思想,從思想的統一來維護王朝的統治。

    政治:當時社會動盪,皇權受到威脅,社會形態混亂。

    方法:依靠皇權傳播自己的思想,壓制其他思想的傳播。

    原因:王朝統治的需要。

    差異:意味著對其他思想流派的不同程度的攻擊。

    影響:漢朝維護統治,而秦國則挑起了人民的反抗。

    體裁:漢立儒家,秦法家。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目的是一樣的:加強思想控制。

    手段不同; 漢武帝採用賄賂之法,秦始皇之手則採用一刀切之法。 但是,路徑是相同的。 乙個讓文人成為政治爪牙和嘴唇,另乙個讓文人直接閉嘴。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焚書坑儒家”是秦始皇。

    最詬病的一點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宣傳和引導,燒書坑儒家的成語,變成了秦始皇焚典殺士大夫,這也是秦始皇成暴君罪的一大證據。 “廢百家”是西漢武帝。

    在董鍾書的建議下實施的一項政策是“弘揚儒家,壓制百家”,即在政治上弘揚儒家思想,壓制道家思想。

    法家、陰陽派、雜派等派別,官吏都是從儒家中選的,久了以後,儒家自然會成為正統。

    那麼,這兩種政策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手段不一樣。 不管是被秦始皇殺死的儒家還是術士,也不管是被燒毀的經典書籍還是雜書,他的手段都比較激烈,還伴隨著流血和暴力。 而“廢黜百校”似乎有點溫和,是陰謀。

    官廷不用非儒家出身的官員,永遠是別人的權力! 但這樣一來,年輕人自然不會學其他理論,畢竟在古代,講究“學精益求精”是重要的,學者的出路並不多,當官是最常見的。

    因此,兩者的區別在於,秦始皇更加暴戾直接,殺人放火,而漢武帝則採用了另一種方法。

    二是政策的歷史背景不同。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期,就是秦國。

    六國剛剛統一,但六國的土地還沒有完全消化,對新占領地區的統治不夠強大,政權不穩定,各種抵抗和抵抗行為仍然存在。 這個時候,秦始皇當然不能允許各種不利於統治的學說繼續在市場上傳播。 到了漢武帝時代,國力已經達到頂峰,需要向外擴張,道家和法家的學說對當時的統治沒有好處。

    他一方面要理順國內關係,讓各階層統一共識,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又想對外擴張,這與秦始皇時期不同。

    此外,對子孫後代的影響是不同的。 至少在秦始皇時期,儒家思想還不是很流行,但陰陽學說、法家學說、道家學說、雜學要占上風,如果真的把書燒了,後來的經典又是怎麼出來的呢? 秦始皇之前寫的那些經典著作至今仍留存,說明秦始皇所謂的焚書坑儒家思想並不徹底,對後世的影響也沒有那麼深。

    漢武帝廢黜了儒家思想。

    就不一樣了,從西漢到清朝一千多年,儒家思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且沒有改變,整個社會制度都深受他的影響。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秦始皇時期的“燒書坑儒”和漢武帝時期的“百家學派”都是眾所周知的文化事件,但兩者在性質、目的和後果上都存在一些差異。

    首先,焚書是秦始皇實施的一項文化政策,旨在通過清除不符合秦朝意識形態的檔案和學者來鞏固其統治。 這一政策導致了大量經典文獻的流失和儒家思想的沉寂,給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漢武帝時期廢黜百家思想,是弘揚儒家思想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就是整頓時代之弊,加強統治。 漢武帝廢除了百家爭霸的政策,以儒家思想為主流思想促進文化統一,加強了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為漢代的官方學說。

    其次,焚書坑儒家思想是針對所有思想流派的,主要集中在文學和儒家學者身上。 “百家學派”的廢黜,主要是為了排斥非儒家思想,只限制非儒家思想的傳播,而不是進行焚書坑儒思想等大規模清洗。

    最後,焚書的後果是文化的破壞,知識分子的大量外流或消失,文化傳承受到很大阻礙。 百家門的廢黜並沒有直接傷害學術,反而促進了儒家思想的興起和發展。

    因此,雖然焚書、廢黜儒家思想和百家百學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它們在性質、目的和後果上卻存在明顯的差異。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秦始皇壓制儒家思想,除了焚書殺儒學生外,引起文人不滿,為秦朝滅亡奠定了基礎。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它發生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含義,不同的性質,不同的影響,不同的人。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通常焚書更嚴重一些,因為它們不允許任何知識傳播。 但在漢武帝統治時期,知識仍然得到支援。 只是不允許分配。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焚書害人命,奪權,但百家學派的廢黜,除去了不良文化,同時發展了其他文化,不傷人。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思想的不同態度是秦始皇焚書壓制儒家文化,漢武帝廢黜儒家思想,大力弘揚儒家文化。 秦始皇認為儒家誹謗政府,鄙視皇帝的權威,不利於六國統一後的統一局面,於是焚書坑儒; 漢武帝見儒家思想可以鞏固封建統治,比黃老的思想更具侵略性,於是聽從董仲書的建議,“廢黜百家思想,唯獨尊重儒家思想”。

    儒學儒家思想是先秦諸侯百家之一,儒家具有開放包容的特點,儒家具有應用於世界的特點,周公和三代禮樂,是儒家思想的先行者,周禮儀制定的地方洛一成周,是中國儒家的祖庭。

    幾千年來,它一直受到一代又一代儒家學者的尊敬。 儒學又稱儒學或儒學,由孔子創立,後來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儒家思想歷代受到儒家學者的推崇,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首先是背景不同;

    秦始皇當時剛剛統一了六國,為了統一國家。 要做到各方面統一。

    漢武帝已經處於大統一的條件下,為了在文化和制度上統一和統治。

    二是內容不同。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家思想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化統一,而且廢除和摧毀了秦朝認為在生活、法律、社會文化、習俗和禮儀等許多方面不適當的一切。

    漢武帝的這一政策側重於文化、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統一,雖然廢黜了百派的言論和思想,但在排他性尊重儒家思想方面還是有一定的繼承。

相關回答
20個回答2024-05-29

是董鍾書向漢武帝提出的。

但最近,孫景潭指出,這只是乙個學術上的謊言,漢武帝根本沒有董鍾書的建議。 >>>More

4個回答2024-05-29

秦始皇廢除了世仇分立、縣縣、書與文字、車與軌、統一度量衡、水利建設、造福百城、保護中華、南百越、北匈奴、 吞併八荒,震盪四海,天下不朽成就,天下大國立業,天下開門,千古皇帝。 >>>More

8個回答2024-05-29

秦始皇:統一道路、統一語言、統一貨幣、修長城; 焚書建宮。 漢武帝:重農壓商,反秦弊,與民同治,輕罰微薄稟賦。

6個回答2024-05-29

秦始皇在思想上用“燒書坑儒”來加強思想統治,即只留下種藥等有用書籍留在國內,其他數百個思想流派的書籍全部燒毀,暗中批評秦始皇的儒家學者被活埋在京城咸陽。 然而,漢武帝劉徹卻聽從了董仲書的建議:廢黜百派,尊重儒家思想。 >>>More

8個回答2024-05-29

姓"鎳"閱讀為"ní"。倪姓,由郳姓改而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