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 1:想一想。
1、產品價格10萬元。
借款:銀行存款100,000。
信用額度:主營業務收入10萬元。
2、**物質收入20000元。
借款:銀行存款20,000。
貸方:其他營業收入20000元。
3、租賃固定資產租金收入10000元。
借款:10,000 銀行存款。
貸方:其他業務收入10000元。
4、補貼收入4萬元。
借款:10,000 銀行存款。
貸方:營業外收入10000元。
5、無形資產使用權轉讓所得3萬元,1)無形資產使用權轉讓無成本的,應計入營業外收入,本問題不存在營業稅等成本問題,不能計入其他營業所得。
借款:銀行存款30,000。
信用額度:營業外收入3萬元。
2)轉讓的無形資產的使用費,應計入其他營業所得。
6.**裝置收入5萬元的,應先轉入固定資產,而不是直接計入收入,即使已處理固定資產,也應確認營業外收入,不妨做會計分錄。
借款:銀行存款50,000。
貸方:固定資產處置5萬元。
7、債券利息收入6萬元。
借款:銀行存款60,000。
貸方:應收利息60,000。
這樣一來,你就應該明白了,你一定要先做會計分錄才能做題,你就不會糊塗了。
問題2:全年利潤為360萬,佔B公司調整後總利潤的30%。
B公司今年實現淨利潤1600萬元,按投資時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調整後的淨利潤為1200萬元。
B公司的利潤是1200,A公司的利潤是B公司的30%,即1200*30%=360,即A公司的利潤是360。
第二個問題,如果我做了,我會用淘汰來做,其實我真的不太了解這個問題,所以問別人吧。
-
補貼所得、裝置所得、債權利息所得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予確認。
獲得股權時,投資收益為14000*30%-3000=1200萬,淨利潤收益為1600*30%=480萬。
所以總利潤是1680萬。
-
稅前利潤是利潤總額。
營業收入。 減:營業費用、營業稅及附加費、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虧損以“-”列為)投資收益(虧損以“-”列為)。
營業利潤(虧損以“—”號列出)
另外: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費用。
總利潤(虧損以“—”列出)
減:所得稅。
淨利潤(虧損以“—”列出)
-
會計利潤不等於會計利潤總額,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加上或減去營業外收入和非營業費用得出的。
-
營業利潤:按會計計算。 公式=收入-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營業稅和額外投資收益(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注意:營業利潤和會計利潤不是一回事。
2 利潤總額=會計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費用。
在計算所得稅時,會計利潤是指利潤總額。
3 淨利潤=總利潤-所得稅費用。
-
利潤包括公司的總利潤和淨利潤,淨利潤是扣除包括人工成本在內的所有成本後剩餘的利潤。
-
1.性質不同:會計利潤是企業總收入減去所有顯性成本或會計成本的餘額。 利潤總額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最終財務成果。
2、特點不同:利潤總額主要由銷售利潤和非經營性淨支出(經營性費用抵銷利潤)兩部分組成。 會計利潤主要包括支付給員工的工資、生產中購買的各種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等。
-
由於我國的會計法和稅法在“利潤”的計算方法上不一致,導致了各種名稱的出現。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嚴格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利潤總額”,又稱“應納稅所得額”; 所謂“會計利潤”,是為了區分稅收語境中所指的“總利潤”而特指的,而非正式術語“會計利潤”是指賬面利潤,因為它受到會計計算方法和水平的限制,“賬面利潤”不能如實滿足稅收要求,所以有人給它起了“會計利潤”這個名字。
例如,某企業某年度賬面利潤為100萬元,滯納金、2000元罰金計入當年“營業外費用”。 根據會計規則,滯納金和罰款可以在稅前扣除,因此“會計利潤”為100萬元; 根據稅收規定,滯納金和罰款不能在稅前繳納,因此“利潤總額”為10,000元。
-
毛利是相對於損益表的各種利潤的概念。 因為在損益表中,利潤分為主營業務利潤、總利潤、可分配利潤、淨利潤等。
會計利潤是相對於應納稅所得額的概念,如果要與損益表中的各種利潤相關聯,則總利潤的概念應相同。 如果沒有稅收調整,則值相同。
-
沒有納稅調整專案,會計利潤等於利潤總額。
會計利潤是稅法中的名詞,相當於會計中的總利潤。
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有稅收調整和減稅,得到的是應納稅所得額。
-
會計損益表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總利潤只是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入和支出後的數字。
-
全年利潤=淨利潤! 如果沒有納稅調整專案,則淨利潤=總利潤=當年利潤。
-
1、核算利潤:核算利潤是指企業所有者支付除資本以外的所有要素後剩餘的利潤。 會計利潤是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的結果。
計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實現原則確認企業在某個會計期間的收入,根據匹配原則確定同期成本,然後從相關費用成本中減去收入,即企業在該會計期間的利潤。
會計利潤=營業收入-營業費用-三大費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
2、利潤總額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扣除各種費用後各項收入的盈餘,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損益總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費用,其中: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沒有直接關係的各種收益。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沒有直接關係的損失。
-
稅前利潤是利潤總額。
營業收入。 減:營業費用、營業稅及附加費、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虧損以“-”列為)投資收益(虧損以“-”列為)。
營業利潤(虧損以“—”號列出)
另外: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費用。
總利潤(虧損以“—”列出)
減:所得稅。
淨利潤(虧損以“—”列出)
-
會計利潤不是總利潤。
利潤總額是在不良利潤的基礎上,將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費用加減去計算得出的。 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債務重組收益、企業合併損益、存貨交易收益、因債務人原因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補貼、額外退還教育費、罰款收入、捐贈收益等; 營業外支出:企業發生的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係的費用。 包括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捐贈支出、非常損失、存貨損失等。
會計利潤是指企業所有者支付除資本以外的所有要素後剩餘的利潤,會計利潤是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的結果,計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變現原則確認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收入, 並按照比例原則確定同期費用成本,從相關費用成本中減去收入,即企業本會計期間的利潤。
總利潤的含義
利潤總額是衡量乙個企業經營業績的乙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標。 當利潤總額為負數時,企業經營一年後的收入不足以彌補應交的成本和營業稅,通常稱為企業虧損。 當利潤總額為零時,企業一年的收入正好等於支出,企業不虧錢不賺錢,俗稱盈虧平衡。
當利潤總額大於零時,企業一年的收入大於支出,通常稱為企業利潤。
從收入聚合的角度來看,利潤總額是外收支專案和前期調整專案; 但是,在損益表中,許多國家在計算總利潤(或會計收入)之前,仍將當前業務過程中產生的利潤(正常利潤)和其他損益(異常利潤)分別列示出來。
-
不。 毛利。
它是指稅前利潤,即企業的所得稅。
上一期業務活動的總結果。
從收入總體上看,乙個企業的利潤總額包括主營業務利潤(產品銷售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淨額和非營業收入支出淨額四部分。 其中,產品銷售利潤等於產品銷售收入減去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和附加費; 其他經營活動的利潤是其他經營活動的收入與其他經營費用之間的差額; 淨投資收益等於投資收益減去投資損失; 營業外收入淨額等於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費用。 產品銷售利潤加上其他業務利潤減去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構成營業利潤。
按照目前經營情況來看,營業利潤加上淨投資收益構成企業利潤總額),營業利潤加上投資收益淨額、營業外收入淨額和上年度損益調整最終構成企業利潤總額。在美國,上期專案調整允許包含在留存收益表中,而不反映在損益表中。
利潤總額是衡量乙個企業經營業績的乙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標。 從收入彙總的角度來看,利潤總額是增收和支出專案和上期調整專案; 然而,在損益表中,許多國家在計算總利潤(或會計收益)之前,仍將當前業務過程中產生的利潤(正常利潤)與其他損益(異常利潤)分開。 所謂正常利潤,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和實現的利潤,包括企業從事生產、銷售和投資宣傳活動實現的利潤,以及營業利潤和投資收益的正常利潤。
異常利潤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事項,包括自然災害造成的損益。
由此造成的損失、罰款、費用和滯納金。
支出等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專案也列入我國法規前期調整的異常利潤清單。 由於正常利潤和經營活動的產生,可以由企業管理層控制,而非正常利潤則不可控; 因此,將利潤劃分為正常利潤和非正常利潤(即在損益表中單獨列出)對於衡量企業管理部門的經營管理效率更加客觀和準確。
否,總利潤=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費用,息稅前利潤=企業淨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支出+企業繳納的所得稅,也可以表示為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 >>>More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的經營業績。 利潤包括收入淨額減去費用、當期利潤中直接計入的損益等。 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損益,是指應計入當期損益,並產生所有者權益的損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