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訊暴露時會發生什麼? 資訊洩露的後果是什麼

發布 科技 2024-05-02
2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資訊暴露會發生什麼變化? 一方面,家庭住址、姓名、身份證、私人資訊等資訊被曝光,另一方面,聯絡人和朋友的資訊也被曝光,會造成騷擾和一定的經濟損失。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對您的生活產生影響並侵犯您的私隱。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如果我的資訊被曝光,對我以後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影響,很有可能我會給你乙個**,等等。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會被別人用來做壞事,也會受到騷擾,所以如果私隱資訊被曝光,建議及時報警。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您好,這將導致您的資訊可以被看到的人使用,尤其是您的ID資訊,如果其他人知道,您可以使用您的ID註冊軟體。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如果夠了,就會有很多人給你打電話,一般都是賣**和家人**。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有壞人會利用你的身份資訊做壞事。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如果您暴露了會怎樣? 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1. 資訊洩露的後果是什麼?

    1、資訊洩露將導致以下後果:

    1)垃圾簡訊。個人資訊洩露容易受到垃圾簡訊的影響;

    2) 騷擾**;

    3) 垃圾郵件。各種垃圾郵件都會給工作帶來很多麻煩,而這些垃圾郵件主要是促銷郵件;

    4)信用卡透支。資訊洩露後,有人可能會利用這些資訊申請信用卡,然後惡意透支信用卡,這將導致當事人的信用低下,對未來的銀行貸款、住房貸款等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34條。

    自然人的個人資訊受法律保護。

    個人資訊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結合其他資訊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資訊,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生物特徵資訊、位址、**號碼、電子郵件位址、健康資訊、行蹤資訊等。

    對於個人資訊中的私人資訊,適用私隱規定; 沒有規定的,適用個人資訊保護規定。

    第1035條.

    個人資訊的處理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以下要求:

    (一)經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2)資訊披露處理規則;

    3)明確說明處理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

    4)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約定。

    個人資訊的處理包括個人資訊的收集、儲存、使用、處理、傳輸、提供和披露。

    二、如何處理個人資訊洩露

    個人資訊洩露的處理方式如下:

    2、向有關執法部門、地方公安機關、消費者協會或網際網絡管理部門報告;

    3、您可以利用法律保護您的合法權益,必要時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或道歉。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在網上洩露您的真實姓名和手機號碼可能是有害的,如下所示:

    1.騷擾**:經常接待陌生人**。 包括保險銷售、產品**、房地產資訊等。 即使你遮蔽騷擾**,也會間接有陌生人**。

    其次,有乙個銷售資訊:當號碼洩露時,你經常會收到**資訊。 無論所有者如何將號碼列入黑名單,都會有來自不同渠道的奇怪垃圾郵件。 大多數資訊都是關於銷售產品的。

    3.接收垃圾郵件:電子郵件經常出現在裝有iOS系統的Apple手機上。 垃圾郵件在傳送站定期隨機傳送到指定號碼,這通常是由洩露的號碼引起的。

    四、詐騙電話:由於資訊(包括號碼、實名等個人私隱資訊)洩露,撥打了許多詐騙電話,詐騙者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欺騙失主的信任,然後讓失主轉賬到指定銀行。

    5、冒充銀行的信用卡透支電話:很多騙子因為只知道房主的姓名和號碼,會冒充銀行打電話給業主,以信用卡透支為藉口騙取房產業主。

    6、個人名譽無緣無故受損:由於資訊洩露,一些人通過網路資訊以所有者的名義註冊一些信用機構,資訊竊賊的不誠實行為會影響所有者的個人聲譽。

    百科全書 - 個人資訊洩露。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經常收到詐騙**,小心個人資訊被洩露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詐騙**,比如對方打來電話,說你中了大獎,需要你的個人資訊並支付一部分快遞費或定金才能收到,這樣的詐騙者是怎麼得到我們的資訊的,其實, 這並不難,有很多黑利益鏈,如果你不保護你的個人資訊,那就很容易了,我們的個人資訊會被竊取,其他人會以低價賣給騙子。

    其中很多都是病毒,所以我們在網上填寫個人資訊時一定要更加小心,畢竟手段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被盜,有些資訊被盜,銀行卡裡的錢會丟失,所以一定要更加小心。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手機經常收到各種騷擾簡訊,經常收到陌生人的**銷售商品等,可能已經洩露了個人資訊。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我經常收到詐騙或推銷,並且有源源不斷的垃圾郵件和廣告簡訊,這意味著個人資訊已被洩露。 因為在回答不熟悉的推銷時,對方可以準確地說出自己的資訊。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以下現象表明個人資訊已經洩露:1.有人打你,你不認識他,但他知道你的所有資訊,這意味著你的個人資訊已經洩露。 2. 我經常因為賣東西而受到騷擾**。

    3.收到銀行發來的異常交易簡訊,非本人行為。 4.郵件每天會收到十幾封基於銷售額的垃圾郵件。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我經常接到陌生人的電話,不是賣房還是買保險,就是去上學,而且電話的頻率很高,所以有可能是個人資訊洩露了。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奇怪的簡訊,奇怪的**等。 有時我會收到莫名其妙的簡訊,我也會收到詐騙**,這就是資訊洩露。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隨著網路技術資訊的快速發展,各種證件、身份證影印件、社交網路、網路調查(公共WiFi)、個人簡歷、手機應用程式等都存在個人資訊洩露的情況。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經常有不知名的人給你打電話,也知道你的一些個人資訊,比如姓名、家庭住址等。 對於這些未知數,我們必須警惕,不要被欺騙。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手機總是收到來自未知號碼的簡訊和廣告。 我經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推銷。 您的銀行卡被盜,您的通訊軟體被他人竊取等。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對方的行為是敲詐勒索行為。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進行威脅或者脅迫,強行索要公私財物。

    敲詐勒索罪數額的確定標準如下:

    1、敲詐公私財物“較大”,2000元以上至5000元不等;

    2、敲詐公私財物“鉅額”,從3萬元到10萬元不等;

    3.“勒索公私財物的數額特別大”,從30萬元到50萬元不等。

    本罪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這是刑事犯罪。

    問我,如果我不給她錢,她會不會弄亂我的私隱,他能保守我的私隱多久。

    問,那我就沒給他錢,我在QQ上和她聊天,他把我刪了,我現在怎麼辦,怕他弄亂我的私隱。

    該行為屬於違法犯罪行為,屬於公安機關的管轄範圍。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法律分析:1、垃圾簡訊、騷擾**、垃圾郵件層出不窮。

    2.欺詐性信用卡透支欠款。

    3、案件和事故頻發。 犯罪分子可能會利用個人資訊進行犯罪活動。 例如,如果個人資訊被用於電信詐騙和網路詐騙,犯罪分子也會利用個人資訊進行敲詐勒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34條:自然人的個人資訊受法律保護。

    個人資訊是可以電子或者以其他方式記錄以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各種資訊,可以單獨記錄,也可以與其他資訊結合,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生物識別資訊、位址、**號碼、電子郵件位址、健康資訊、行蹤資訊等。

    對於個人資訊中的私人資訊,適用私隱規定; 如果沒有規定,則適用橘子宴會部分關於個人資訊保護的規定。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報告。 如果個人資訊洩露,您應該向警方報告。 報案的目的是保護自己的權益,另乙個是立案。

    一旦有更多的人處於與你相似的情況,你們可以一起處理。 這不僅保護了您的私隱,還避免了更多的經濟損失。 律師起訴。

    如果重要的個人資訊丟失了,並且您知道它是如何丟失的或有很多線索,那麼您可以諮詢專業律師了解相關法律法規。 如果律師給出肯定的答案,他可以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民法典》第111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資訊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資訊的,應當依法獲取並保證資訊保安,不得非法收集、使用、處理、傳輸他人個人資訊,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披露他人個人資訊。

相關回答
35個回答2024-05-02

最近,一位網路安全專家出來發言,我們最喜歡用剪刀手拍照的方式,一直在熱搜指紋解鎖安全會危及我們的手機,這也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現在連拍照擺姿勢都要被資訊保安控制,你說難過就不難過。 >>>More

18個回答2024-05-02

主要是遺傳、眼部習慣會導致近視等,都是謠言。

15個回答2024-05-02

檢視屬性以檢視導致警告的策略,然後在本地使用者策略中禁用它。 >>>More

6個回答2024-05-02

格式化,最好的低網格。

4個回答2024-05-02

這將構成誣告罪,將受到法律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