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部六省包括華中三省、華東兩省和華北山西省。 中央崛起規劃在“十一五”規劃中首次實施。
2、這一時期的發展重點是依託現有基礎,提公升產業水平,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在充分發揮繼承“東”、開“西”的優勢和產業發展中崛起。 加強現代農業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建設,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能力,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和增值。
3、支援山西、河南、安徽加強大型煤炭基地建設,發展坑口電站和煤電合資企業。 加快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等優勢產業結構調整,形成優質原材料基地。
-
2001年以來,中部地區經濟發展逐年加快,中部省份經濟增速(按可比基準)從8%-11%提高到目前的11%-14%,2004年有明顯加速趨勢。 從2000年到2004年,中部地區六省的國內生產總值從19791億元增加到32099億元,增長了數倍。 這一增幅高於同期全國GDP增幅。 從2000年到2004年,GDP佔中部地區GDP的比重逐年上公升,提高了1個百分點。
中部地區人均GDP由5576元增至8874元,增幅數倍; 這是同期全國增長率的兩倍多。 中部地區人均GDP相當於全國人均GDP,提高了乙個百分點。
2005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經濟仍保持較高執行水平,與同期全國平均增速相當高。 河南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繼續上公升,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則呈現小幅下降趨勢; 上半年,中部地區GDP佔全國同期GDP的比重繼續上公升。
在反映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中,2001年至2004年期間,中部地區在全國總指標中所佔份額增加的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外商直接投資和高速公路完工總里程; 與全國水平相比,呈現收窄趨勢的指標有:人均GDP、人均固定資產投資、人均外商直接投資、人口城鎮化水平等; 高速公路密度等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這一初步判斷可以看出,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正在夯實,環境正在改善,後遺症正在增強,經濟快速增長開始和攀公升的局面開始顯現。
-
在中國區域發展的漫長歷史中,中部地區有過無數的輝煌和欽佩。 改革開放後,中部地區出現了許多損失和嘆息。 進入新世紀,機遇終於又來了,從“中部地區崩潰”的尷尬,到“亂型中部”的吶喊,從2004年全國“兩會”明確提出“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號召,到“中部地區崛起”首次列入今年六項任務清單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 “中區崛起”成為從官到民的共識,成為各省加快發展的目標和實際行動,這一行動已初見成效。中央經濟快速起步、快速攀公升的局面已初見天平。
-
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區大多是農業縣,農業對財政狀況的貢獻很小。
有些地方不僅不能出錢,還給農民補貼,所以很多縣級財政支出都依賴轉移支付,這種財政很難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也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導致基礎設施不完善,很難吸引投資或發展產業。
中部地區是糧食主產區,肩負著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 因此,兩份檔案將中部地區定位為糧食生產基地,最重要的任務是鞏固糧食生產基地的地位。 兩份檔案都明確,中部地區的首要任務是鞏固糧食生產基地地位,毫不鬆懈地做好糧食生產。
中產階級崛起的重要性: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國土面積1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總面積。 中部地區在國家區域發展格局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戰略作用。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是實施區域布局四大板塊和“三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標是要構建全國統一市場,促進形成東、中、西部地區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採取優化國民經濟結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舉措, 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全書——中部地區的崛起。
-
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區大部分縣都是農業縣,眾所周知,農業對財政水平的貢獻幾乎為零。 有些地方不僅不能出錢,還給農民補貼,所以很多縣級財政支出都依賴轉移支付,這種財政很難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也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導致基礎設施不完善,很難吸引投資或發展產業。
中部地區是糧食主產區,肩負著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 因此,兩份檔案都把中部地區定位為糧食生產基地,最重要的任務是鞏固糧食生產基地的地位,兩個檔案明確了中部地區的第一大任務是鞏固糧食生產基地地位,不鬆懈地做好糧食生產。 由於很多縣都是農業縣,要使農業縣的經濟發展走得更遠是非常困難的。
-
一、中部地區的崛起,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
2、中部地區的崛起符合國民經濟發展大局的要求。
3、中部地區是國家產業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
1、中部地區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地處中國內陸腹地,具有東西連南南北的地理優勢,人口和經濟總量分別佔全國的28%和20以上。
2、中部六省不僅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區,而且是國家綜合交通網的中心地區和重要的能源原料基地,在我國經濟社會總體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長期以來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3、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隨著西部、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老工業基地正在恢復活力。
4、中部地區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壓力加大,發展增速放緩。 中部地區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對於形成東、中、西三部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發展可再生能源可以保證能源安全。 發展可再生能源可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保障國家的社會經濟安全隨著我國工業化的不斷深入,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常規能源資源嚴重不足。 >>>More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包括:從粗放到密集; 從出口驅動向出口、消費和投資協調發展; 從結構失衡向結構平衡過渡; 從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 從投資驅動型到技術型; 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