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佛陀的弟子,你如何處理肉?

發布 文化 2024-06-17
1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阿彌陀佛

    按照佛法修煉自己,不吃肉,不殺生。 戒律是給自己的,而不是給別人的,對別人的要求,去衡量別人。

    如果家人不聽勸說,他們就會自我修復,遲早會被感動成為素食者。

    就算你受了菩薩戒,你也可以為家人做三純肉的菜餚。

    古夫---眾生是分開依附的,諸佛菩薩是不分離依附的。 諸佛菩薩只有遵循眾生的辨別執著,才能教菩薩。 比如你學佛,吃素,你看到你的家人吃肉菜,你和家人成了敵人,你怎麼能在家人身上生存下來?

    你的家人怎麼可能相信佛教? 你家不是吃素的,你天天和他鬧事,你說他做生意,他當然不舒服,他怎麼能不反對呢?

    問:“在家受了菩薩戒後,和做肉菜一樣嗎? ”

    老法師回答道:是的,因為家裡還有一些人不能吃素,你為他們服務,我覺得沒有問題。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學佛的家屬不能干涉吃肉,佛法講究一切緣分,吃肉或禁忌都視為緣分,只要學佛的人不吃、不做、不殺生。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三淨肉應具備三個條件:

    第。 1.殺人不見就是不親眼所見,即不親眼看到動物死亡的慘烈場面;

    第。 2.在聽不到動物被宰殺的聲音的情況下進行殺戮;

    第。 3.不要為自己殺人,也就是說,不要為了你想吃的東西而殺人。

    例如,如果你去市場看到小販在殺雞或殺魚,或者賣家告訴你這是新鮮屠宰的肉,這不符合上述條件。 比如他們去親戚朋友家的時候,特意殺雞鴨款待,就是讓眾生自己殺,這不是三純肉。 不完全吃素的人可以暫時吃這種肉,或者去街上購買屠宰的牲畜和家禽的現成肉。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我不認為你修行佛法時吃肉。 這是慈悲的功德,佛法主要說的是,我們眾生就是沒有慈悲心,所以諸佛菩薩讓我們修煉,如果你有慈悲心,我相信你會修得越來越好,阿彌陀佛。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驚嘆不已。

    吃肉會結惡因果,這輩子都會老病。 你看到的所有生物都與你有親戚關係,大部分都是死者的親戚,被殺死吃掉並不好。 增加慈悲心和其他僧侶的幫助。 最主要的是要切斷吃肉的惡因果。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說得好——

    為了“慈悲眾生”,他決定“不吃肉”!

    敢問——養豬養雞養鴨養魚的普通大眾呢?

    賣豬、雞、鴨、魚的普通大眾呢?

    跟在他們身後的父母呢?

    在他們身後等待餵食的嬰兒呢?

    這種不計得失的所謂“善”,以及“為慈悲眾生”的美名,其實是正當的“惡”!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不吃肉求功德,就是求功德。

    有目的地拜佛,佛是可以看見的,自己心裡也能看得見。

    佛陀救一切眾生,不是為了實現乙個人的妄想。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慈悲的意義是深刻的,它不僅僅是膚淺的善良和慈悲的意義。 慈悲和喜樂是自我導向的功德。 若能領悟,功德無量。 如果不能理解,它屬於世俗的善因,不屬於功德的範圍。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雖然已經證實需求曲線是從消費者選擇理論中自然產生的,但需求曲線的推導本身並不是提出消費者行為的理論。 簡單地確定人們對變化的反應並不需要嚴格的分析框架。 然而,消費者選擇理論非常有用。

    正如我們將在下一節中說明的那樣,我們可以使用這個理論來更深入地確定決定家庭行為的因素。

    即時答案:為百事可樂和比薩餅繪製預算約束線和無差異曲線。 說明當披薩**上漲時,預算約束線和消費者最優會發生什麼。 使用圖表將這種變化分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四種應用。 現在我們已經建立了消費者選擇的基本理論,現在我們可以用它來說明關於經濟如何運作的四個問題。 然而,由於每個問題都涉及家庭決策,我們可以用我們剛才提出的消費者行為模型來解決這些問題。

    所有的需求曲線都向右下角傾斜嗎?

    一般來說,當一件商品**上漲時,人們會減少購買。 第4章將這種正常行為稱為需求定律。 這種模式表現在向右下角傾斜的需求曲線上。

    然而,就經濟理論而言,需求曲線有時也會向右上角傾斜。 換句話說,消費者有時會違背需求規律,在一種商品上漲時購買更多。 為了說明這是如何發生的,請檢視圖 21-12。

    在這個例子中,消費者購買了兩件商品——肉和土豆。 最初,消費者預算約束線是從 A 到 B 的一條直線。 最大的優勢是 c。

    當馬鈴薯**上公升時,預算約束線向內移動,現在是一條從A到D的直線。 現在最好的事情是 e。 值得注意的是,馬鈴薯的增加導致消費者購買了更多的馬鈴薯。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佛教的素食就是不吃肉,“肉”指的是“五心”,洋蔥、大蒜、韭菜、頭、行曲,都會影響人的生理機能,生食容易生氣,煮熟的食物增加荷爾蒙,對修行有很大的危害,因此,五信佛教是齋戒。 “腥”是肉,這就是常人所說的“肉食”,佛教不吃肉,是慈悲。 佛教教導我們,吃肉是戰爭的根源。

    因此,佛教徒不吃肉是為了減少和消除戰爭。 戰爭是對不公正的報應,一切殺戮行為都是報應,吃肉也是報應。 如果人能斬斷肉,那就是斷絕過去的恩怨和復仇。

    這是無所畏懼的布施的修煉,功德無量,未來果無前世,健康長壽的好報應自然不是問題。 要切斷肉,你必須把它從你的心臟裡切下來。 如果表面上不吃肉,但看到肉的時候,心裡還是有吃肉的念頭,實實在在吃沒什麼本質的區別。

    因為佛陀告訴我們,萬物都是由心創造的,心中有妄想和分離的執著,這就是業力。 所以,戒肉,是發自內心戒菸的關鍵。

    自己戒肉沒關係,家裡人要吃肉,吃肉配菜也沒關係。 關鍵是你心中沒有妄想,只要緊緊抱住對方,為家人做學佛的好榜樣。 如果你學佛,素菜上都沾不到油,連鍋筷都拿不上,你家裡肯定會對佛法反感,怎麼可能帶領你的家人學佛呢?

    因此,如果你乙個人住,你的飲食一定不能腥。 如果你和家人住在一起,你就不必要求苛刻,你可以吃肉和配菜,心裡一定不要被誘惑,讓你的家人看到喜悅,這樣你就可以引導他們入佛。 我們學習佛法,不僅要利益自己,也要利益他人。

    如果你不能做到利他主義,那麼這個決定就不是自私自利的。 當我們學習佛法時,我們不僅要讓自己快樂,也要讓周圍的人快樂。 因此,在學習佛法時,我們一定要開闊心胸,真正培養大慈悲心!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人們為什麼吸菸? 為什麼要喝茶? 為什麼要喝酒?

    喝酒也可以說是促進血液迴圈,吸菸可以說是有害無益的,但為什麼吸菸的人還是蜂擁而至呢? 同樣,吃肉只是為了身體的營養嗎? 估計說吃肉是為了營養和身體健康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只是為了身體健康而吃肉,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吃肉和吃素是沒有區別的,兩者都只是為了維持身體的運作。

    然而,絕大多數人吃肉是因為他們貪婪素食所沒有的味道。 這就是貪婪的用武之地。 而且,在佛經中記載,體內的八萬四千只昆蟲,遍布全身,肌肉、骨骼、血液,吸吮和寄生,如果宿主經常吃,喜歡吃某種東西的味道,就會有一種叫做味蟲的昆蟲,逐漸養成喜歡同一種味道的習慣。

    所以,有時候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撓心,好像控制不住自己吃肉的慾望,有時候這就是愛味昆蟲的作用。 人的身體和心靈相互影響,相互和諧。 有時候心隨身轉,如醉了,酒在體內,心就放鬆了,所以有的人走路踉踉蹌蹌,說自己沒醉,但心卻隨身轉。

    有時這只是乙個用心移動的問題。 例如,如果你站在懸崖邊上害怕,你的腿會變得虛弱和顫抖。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被蒙住眼睛時站在懸崖邊上,你的身體就不會做出反應。

    吃肉也是一樣,有時是人心的慾望,有時是身體寄生蟲的作用。 至於身體需要營養的說法,基本上沒有。 這並不是說人們營養不良,如果他們不吃肉,他們的健康就會不好。

    如果僧侶不吃肉,他們患身體疾病的病就更少了。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佛教說你不應該吃肉,因為吃肉是殺戮,是毀滅生命,是示恩不義,吃肉的人與佛陀沒有任何關係。 另一種觀點是,你吃的肉可能是你父母的肉,因為它可能是你父母的轉世,所以你永遠不應該吃它。 後來,根據居士的生活條件,佛學弟子提出可以吃“三純肉”,即:

    不要為我殺人; 我不殺人; 你可以吃你不想殺的肉。 也就是說,你吃的肉不是別人特意宰殺的,你不殺動物,你不看著動物被殺,這種肉是可以吃的。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即使吃多肉會讓人精力充沛,但吃洋蔥、大蒜等辛辣食物也容易引起衝動。 但是,乙個有教養的人盡量不吃或吃得太少這種食物。

    學佛的人把這些食物當成戒律,他們明白世間有感情,但多少有區別,殺食眾生的肉,沒有人類的智慧和慈悲心。 而且,如果犯了殺人戒律,就要自己還,整個社會製造的殺戮業力會演變成人類戰爭、大流行病、自然災害。 這些在當今社會也得到了證實。

    阿彌陀佛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持有佛陀戒的人被稱為佛教徒。

    帝神法師講授了皈依和受戒。

    善識,佛滅後,以戒為師,以戒來評判佛,持佛戒者稱為佛教徒,持第一戒者為初戒居士,兩戒之人為兩戒居士, 而持二十八戒者,是二十八戒的居士,等等;持有完整新手戒的人被稱為受戒新手; 持有菩薩戒、新手戒和比丘戒的人被稱為佛教導師。 如果你沒有戒律,你就不能稱自己為居士,也不能稱自己為佛。 如果乙個比丘不遵守戒律,他就是一種罪,乙個對破壞佛法負責的僧侶。

    善識,佛教的戒律不分宗派,一切佛教宗派、宗派都是以戒戒為本; 如果你不持有禁忌戒律來召喚佛教徒,例如用糞便稱公尺飯。 在佛教的末世,由於戒律的廢除,出現了各種邪魔和外道,他們談論善法,但實際上他們以虛假的善行來欺騙公眾。 虛妄說佛、練佛、玷汙佛、殺佛是重罪。

    若是罪人,處處也叫佛人,還有不少弟子的追隨者,受玉思的教導,都稱無上道,因為諸罪共業,能被命運中的神力所說服和欺騙。 好的知識應該是知道的,佛教不是通過超自然的力量來判斷,而只是通過戒律來判斷。 如果有人能說三藏十二部佛經沒有過錯,不覺悟,不持佛戒,就會變成地獄、惡鬼、畜生,因業力而墮落,輪迴六劫就會有期。

    善識,佛陀記住佛陀的戒律,玷汙佛陀,誹謗佛陀,毀滅佛陀,有時地獄是為了它而做的。

    好知,家裡的菩薩是不允許和女人住在一起的,更別說新手比丘了。

    善知,佛教末世因佛戒被拋棄,百魔擋路,各式各樣異端邪說在世間熊熊燃燒。不要被愚弄。 善識,佛陀在世間的智慧和慈悲,嚴淨維尼,是佛陀的重大責任。

    善知,真深在佛法末世,為了滅惡鬼騙眾生,所以活在世間弘法,聽聞者應皈依,皈依者無苦。

相關回答
16個回答2024-06-17

學不學佛,不一定與有沒有佛像有關。 有佛像的人不一定學佛,沒有佛像的人不一定不學佛。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學習不了的根本原因是你太執著了。 >>>More

21個回答2024-06-17

在寺廟裡,道士可以下單,去寺廟的時候,可以背誦自己的經文,互不干擾。 >>>More

18個回答2024-06-17

要想體驗佛法的精髓,就要從持持五戒開始,佛祖說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人是佛,在清淨不分心的情況下,要想清淨,就要收集六根,避免能量被異物消耗, 素餐的能量比較高,肉比較渾濁,守戒一段時間後,你會感覺到一種清淨無汙的狀態,你會覺得不能接受的事情,在清淨的狀態下會覺得根本不是事,所以在學佛之前一定要守戒, 在學習佛法之前,要學會安靜。

7個回答2024-06-17

是的,每當有佛出現在世界上時,世界上也會出現幾位偉大的菩薩。 保持佛陀的左右,保持佛法在世界上的傳播。

12個回答2024-06-17

這不算是背棄戒律,而是戒律是開、遮、持、委,是活潑活潑的,不是死板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