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土是侏羅紀和白堊紀紫色砂岩和泥岩時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紅色砂岩和頁岩,據說其紫色可以長期保留而不褪色,土壤中的紫色多富含鈣(碳酸鈣)和磷、鉀等營養物質, 這是非常肥沃的。紫色土壤侵蝕和風化也很快(主要是由於物理崩解)。 紫色土層較淺,通常小於50厘公尺,很少超過1公尺。
紫土一般含有碳酸鈣,有中性或微鹼性反應。 有機質含量低,磷鉀含量豐富。 由於紫土母岩疏鬆易崩解,礦物質養分豐富,肥力高,是華南地區重要的旱作土壤之一,除山頂或陡坡巖脊外,均已開墾種植。
由於侵蝕和乾旱導致的水資源短缺時有發生,需要建造梯田和水庫來開發灌溉水源。 培育肥料源,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氮含量,也是提高其生產力的重要措施。
-
茶飯。
酸性紫色土壤。
分布於長江以南和四川盆地。
廣闊的低山丘陵。 土壤有機質和全氮含量較高,磷、鉀含量略低。 土壤呈酸性,pH值較低,鹽鹼飽和度低。
-
紅薯,以紫薯的形式種植。
-
紫色土壤分為酸性紫色土壤、中性紫色土壤和鈣質紫色土壤三種亞型。
酸性紫色土壤分布於長江以南和四川盆地廣袤的低山丘陵地帶。 土壤有機質和全氮含量較高,磷、鉀含量略低。 土壤呈酸性,pH值較低,鹽鹼飽和度低。
中性紫土主要分布在川、雲南,土層比酸性紫土薄,約30-60cm,碳酸鈣含量小於30g kg,pH值約,肥力水平高,但有機質、氮、磷略有不足。
石灰質紫土主要分布在川盆地和滇中地區,土壤疏鬆,碳酸鈣含量大於6%,土壤有機質約10g kg,氮磷含量低,鋅硼嚴重缺,土壤淺,保水抗旱性差。
-
我想在江西和福建分發。
-
四川盆地。
紫色土壤主要由紫紅色砂岩和頁岩組成。 這兩種岩石極易風化並發展成紫色土壤。 紫土富含鈣、磷、鉀等養分,是我國最肥沃的天然土壤。
四川盆地是全國紫色土壤最集中的地方,素有“紫色盆地”之稱。
-
四川盆地。 湖南宗第八版有一本地理書。
-
在紫紅色岩層上發育的土壤。 四川盆地分布最廣,零星分布於南方各省流域。 紫土有機質含量約為,其發育程度比同地區的紅壤、黃壤慢,且不具備脫矽和鍍鋁的特性,是化學風化較弱的土壤,呈中性至微鹼性反應,pH值為, 石灰含量隨母材而變化,鹽鹼的飽和度為80-90%。
紫土礦質養分豐富,是川盆地丘陵地區比較肥沃的土壤,其農業利用價值很高。 在利用上要防止水土流失,注意蓄水灌溉,增加有機肥施用,合理輪作。
我05年參加了高考,平時都是看書和看練習。 地理是如此,政治和歷史也是如此。 當時我得了230分(滿分300分),這在當年已經是比較高的分數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