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乘佛教如此容易與大乘佛教相容?

發布 文化 2024-06-17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他們都是佛陀所說的佛法,他們應該相容,但不相容的是普通人的偏見、錯誤的看法和誤解。

    小乘法人無我,大乘佛法為空,無衝突。

    在《法華經》中,“半城比喻”被用來比喻小乘,意思是小乘只走了一半,還沒有到達真正的目的地。

    佛陀顯現了一座涅槃之城,並說這就是這個地方"端點"。休息後,從小到大,繼續旅程,前往唯一的目的地。

    因此,大乘和小乘並不衝突,它們的方向是相同的,它們都是佛陀指出的道路。

    就像去北京一樣,有的人喜歡走路,有的人喜歡坐高鐵,有的人坐飛機,有的人選擇不同的路,第乙個目標是對的,總會到達目的地。

    我最怕的是對佛教真諦的錯誤理解,認為大乘不是佛,認為小乘教義有問題。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間也沒有地理上的劃分。

    但是,根據他們的修行,後人稱自己的生死法為小乘佛教,稱救度眾生的方法為大乘佛教。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釋迦牟尼圓寂多年後,佛教徒對教義存在很大分歧,新派自稱“大乘”,原來的派別稱自己為“小乘”。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1.不同性質:大乘佛教是可以將無量眾生送到彼岸的工具,馬車在佛教中被用作眾生的隱喻。 上座部佛教是佛教三種載體的總稱:Shravakayana 和 Dependent Enlightenment Vehicle。

    2.修行不同:上座部佛教一般提倡修煉阿羅漢果,以達到從空性中解脫的自覺。 大乘佛教提倡修佛,如果一時半會兒達不到佛的境界,至少可以先成菩薩。

    3.不同的主張:上座部佛教主張空性的存在,否認靈魂的永恆不變性,但承認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在某些方面表現出唯物主義傾向。 另一方面,大乘佛教主張佛法的空性,既否認靈魂的永恆不朽,又否認客觀世界的實在性,從而形成了一種徹頭徹尾的唯心主義體系。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主要區別在於:

    1.關於宗教教義體系:

    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釋迦牟尼的遺產,強調倫理教義,以佛陀為師而不是神,不崇拜偶像崇拜; 大乘佛教接受了外來道教的思想,修改了釋迦牟尼的教義,將佛陀視為具有不同化身和無限力量的神,宣揚神通,並創造了各種偶像供奉。

    2. 在修道的道路上:

    小乘主張一切眾生都能自助,人人都可以通過修行進入涅槃,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佛。 另一方面,大乘佛教不僅提倡自我超越,而且提倡超越他人,認為只要真誠地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佛(能夠證悟、感知他人、達到圓滿的人就是佛)。

    3.在哲學理論上:

    小乘斷言“自我空性存在”否認主觀真理,但並不完全否認客觀存在; 大乘佛教主張“佛法和自我是空的”,這不僅否定了主觀真理,而且否定了客觀真理,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唯心主義。

    4.超越生死輪迴

    小乘認為有必要自己修行,甚至成為僧侶,過乞討的生活。 另一方面,大乘佛教主張信徒可以像往常一樣過家庭生活、經營企業、施捨,只要真誠地念佛,就可以做功德,甚至超越輪迴。

相關回答
3個回答2024-06-17

雖然從大乘佛教的角度來看,小乘不是終極佛法,但要學習大乘,還是要以小乘戒律、定力、智慧為依據的,不僅如此,就道論而言,中國佛教相當於五乘的階梯:人的第一乘, 佛學要先從做人做人入手,凡人倫理,該注意的事情,必須一一做,才能達到善惡境界,止步於至善境界。通過人類的昇華,可以達到下一輛車的高階修行,天生就是從人類的無上完美中誕生的。 >>>More

10個回答2024-06-17

其生命力強的根本原因,要從幾個方面加以解決; >>>More

13個回答2024-06-17

佛教是由釋迦牟尼創立的,釋迦牟尼當時是乙個氏族,釋迦牟尼的意思是釋迦牟尼氏族的聖人,原名喬達摩。 悉。

22個回答2024-06-17

不要說藏傳佛教受道教影響,中國佛教也受道教影響。 老子的無為、本性、存在、不存在出現在佛經中,都出自道家專業用語。 在古代,朱法虎和庫瑪羅什在翻譯佛經時,熟悉中國文化思想,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在翻譯佛經時,他們都在不知不覺中將一些道家思想融入到譯經中。 >>>More

8個回答2024-06-17

阿彌陀佛! 師兄,所謂律法沒有固定的律法,說女人說男人是針對不同原因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