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之本,在於維護“禮”“分”“名”,這是真的嗎?

發布 文化 2024-07-11
18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我想是的,就禮儀而言,即使是現在,我們也一直保持著我們國家對外界的“禮儀狀態”的形象,所有發言者都彬彬有禮。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不。 治理的基礎在於法治。 因為只有有法律可循,違法行為必須起訴,執法必須嚴格,國家才能更好地治理。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在古代,這種說法是有一定準確性的,維護“禮”、“點”、“名”是封建制度的維護,但在現代,要想治國,就必須禮儀與法治結合起來。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天子最重要的職責是維護禮儀和宗教,禮儀和宗教中最重要的就是辨別地位,區分職位最重要的就是糾正名字。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禮儀大於意義的意義,即宗教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地位高低的區別。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應該是假字,通過,分享,意思是你的工作!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由於中國封建社會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對人的宣講很有禮儀性,有利於人心的統治。 封建社會中往往存在著相當明顯的階級制度,比如中國的父權制,西歐的父權制-王-領主-爵士制度,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統治結構,但是它們之間的關係並不那麼完美,通常領主的爵士樂將不再忠於國王,所以有一句名言“我的附庸的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然而,能夠長期維持這種統治結構的,卻是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

    它通常以“君主的大權”為骨架,融合了一些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思想,其中也蘊含著一些優秀的道德價值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國的“儒家思想”。 法治規定人人平等,而在封建社會,人人不平等,所以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自三朝和秦朝以來,中國基本上是外儒家和內法。 儒家講究以禮治國,其實更適合三代人,即夏商周,封建國家時代。 禮儀的範圍很廣,風俗、民俗、法律、風俗、先例、人情懷。

    它更適合封建國家時代的農業社會,因為中國各地差異較大,難以統一管理,國力弱,治理成本高,統治面積越大,成本越高,這也是建立封建國家的原因。

    而隨著統一,國家是建立在武力之上的,社會越來越朝著君主制中央集權社會的方向發展,那麼就必須以同樣的法家思想步伐統一治理國家。 但是,由於客觀原因的存在,國土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域差異大,單靠法律會造成嚴酷或不適用的地方,所以儒家以禮治國的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法家法治帶來的嚴格和剛性, 但這只是表面的或一定程度的,根本的治理仍然是法治。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說法是以禮儀治國"儀式"指禮儀制度。

    禮儀體系是以德治夢的體現,通過禮儀和禮儀規範塑造人們的行為和思想; 通過法律的懲罰來維護禮儀法的絕對權威。

    中國禮儀制度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規定人與禮儀的關係來維持穩定的社會統治秩序,最終目的是維護統治者的統治。 它的成功是因為它以較少的投資獲得了更大的領土和人口,並通過建立皇帝的絕對權威來鞏固其統治。

    禮儀是人們在交往中體現的相互尊重的意願,即與他人交往的程式和方法,以及進行交往行為時外表的規範,包括語言、儀容儀表、舉止、舉止等。 從交往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門藝術,一種交往方式或一種適用於人際交往的交往方式,是人際交往中一種表示尊重和友善的習慣做法。 從溝通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相互溝通的技巧。

    大致可分為五個分支: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2.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所以講禮儀要馴化百姓,使百姓溫文爾雅,不舞刀舞,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暴力反抗問題。

    3、依法治國,有憲法的底線和原則,不能殺人,但你是天下皇帝,你這個奴才還跟我說什麼法? 老子是法律,老子是天,殺人沒有原則和依據,不就等於皇帝用法律綁住手腳嗎?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以禮治國是,如果鄰居借了你的東西,你要求他仍然使用它們,但他不會歸還給你。 你可以讓它持續幾天。 法治是不同的。 你可以依法強制它回來。 沒有必要表現出憐憫。

    禮儀可以是親情,也可以是面子。

    法律制度是無情的,不給面子。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封建社會也是依法治的,而不是以禮節治的,從秦國商英,到宋王安史,再到明朝朱元璋的嚴懲法,就連滿清王朝也都說先祖的律法是不能違背的。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所謂社會行為規範,是治理和辨別的最高頂點,是強國的立足之本,是通向世界的道路,是功績和榮譽的總綱。 君王諸侯要服從,他們要接受世界; 如果你不遵循它,你就會破壞社群。 因此,堅固的盔甲和鋒利的武器不足以取得勝利; 牆壁很高,水池足夠深,可以被認為是堅固的; 嚴厲的法律和繁重的懲罰不足以形成一股力量。

    走這條路是要走的,不走這條路就是要廢止的。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孔子生活在春末秋末,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國力下降,民生苦惱。 孔子說,這一切的原因歸結為缺乏禮儀。 孔子認為,社會混亂是由於人們的困惑; 人們的內心因為缺乏倫理和道德約束而感到困惑。

    在周溫王和周武王時代,人們過著美好的生活,因為每個人都遵循社會道德並做事。 因此,社會要想回到過去的理想狀態,就必須恢復和發揚古代聖賢們制定的禮儀和規則(這種觀點有其消極的一面,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而這個規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犧牲。

    所以,只要禮儀和祭祀做得好,人們的心就能穩定下來,社會就能回到古聖的平安,就能實現大治。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在封建社會中,用儀式約束人是社會秩序的綱領,而祭祀儀式是最有代表性的儀式。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我認為這是為了告訴我們,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根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禮儀的狀態,自然禮儀的狀態。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意思是因為治國的基本面。

    這是為了養成完美的禮儀。

相關回答
4個回答2024-07-11

中國是乙個禮儀大國,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先秦人“宴禮四賓”時,後人的宴飲常常是禮儀戲的戲份。 >>>More

13個回答2024-07-11

我個人認為,“扶貧”婚姻的背後,是彼此之間沒有信任。 在我看來,信任是成功的基礎,不僅限於感情。 但從情感上看,缺乏信任不會走得太遠,遇到一點風雨,可能會出現“老顏飛散”的情況。 >>>More

7個回答2024-07-11

458、藝術形式的起源是真理,只要我們一層一層剝開皮,追根溯源,最終必然會找到真理。 宇宙中只有乙個真理,除了上帝,其餘的都是幻覺,都是上帝的藝術表現。 459. 維持藝術形式秩序與和諧的機制是善。 >>>More

6個回答2024-07-11

生物,具有動能的生物,也是物體的集合,而個體有機體是指生物體。 它的要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產生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生物物體,以及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活的後代。

10個回答2024-07-11

大儒家,又稱洪儒,主要是指有學識、品格高尚的知識分子。 在過去,它指的是一位知識淵博的知名學者。 "掛"它是乙隻大鳥,所以它有"偉大"意義。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