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辯證歷史唯物主義”? (高階中文科目)。

發布 教育 2024-07-09
1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首先,辯證唯物主義絕對是正確的,其次,它意味著物質是世界的起源,它的一些陳述是科學的,例如發展與矛盾的聯絡。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它是唯物主義,它不同於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是辯證法。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唯物史觀主要觀點如下:

    1.生產力是衡量一切社會進步的尺度,社會生產力。

    發展水平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程序;

    2.適合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的生產關係。 構成一定社會形態的經濟結構和現實基礎,它規定了社會形態的主要特徵;

    3.一定的社會形態是一定的經濟基礎。

    以及上層建築的統一。 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了上層建築的變化。 反過來,上層建築積極地服務於經濟基礎並做出反應。

    4.一切社會制度和社會形態都是人類社會從低到高的無限發展過程中的暫存階段。 沒有永恆的社會制度或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的發展是基本社會矛盾發展的結果。 社會生產關係。

    在舊社會的孿生兄弟的某些物質條件成熟之前,在它們所能容納的氏族地租的所有生產力發揮作用之前,社會形式不會消亡。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1.歷史唯物主義。

    其基本思想是,社會存在是首要的,即社會意識。

    這是第二性。 2.唯物主義。

    這是一種哲學思想。 這種哲學思想認為,在意識和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 基本觀點認為,物質是第一自然,精神是第二自然,世界的本理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

    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社會意識是相對獨立的,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先進的社會意識能夠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而落後的社會意識則對社會發展有阻礙作用。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由於它的思想在現階段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如果未來的觀點更科學地推翻唯物主義的歷史,也許在那個時候會給它乙個“片面的”或其他稱號。 然而,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這是科學史上不容置疑的觀點。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唯物史觀中間困難的基本觀點是,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社會空性意識是第二性

    唯物主義。 它是一種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認為,在意識和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基本觀點概括為物質的第一性,精神的第二性,世界的原本聲譽是物質, 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能夠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有阻礙作用發展。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唯物史觀基本內容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階級鬥爭理論等。 歷史發展有乙個特定的規律,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消極作用,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

    唯物史觀。

    指出,歷史中一切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物質的豐富性,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 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了社會、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程序;

    社會存在(即社會的制度和結構,以及構成社會的要素)決定了社會意識(即伴隨系統架構的意識、需求、思想等),社會意識可以塑造和改變社會存在;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生產要素。

    生產力所有者和提供者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以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所揭示的經濟組織形式)與上層建築的矛盾,可以作為研究社會發展的出發點;

    如果從階級的角度來看社會組織,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的基本矛盾表現為不同階層人民不同利益和訴求的博弈,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階級鬥爭可能引發社會革命和奪取國家政權。

    歷史唯物主義主要有三種理論。

    理論。 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1.生產率一般來說,生產率是在一定時期內有目的的生產活動的效率。 它包括勞動物件、勞動資料和勞動者。

    2.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生產中把他們的共同活動結合起來,以某種方式交換他們的活動的社會聯絡和社會關係。

    3.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必須符合生產力狀態的規律。

    4.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應。

    5.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6.在評價歷史現象時,評價生產力的標準是最終標準;

    理論。 第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1.經濟的基礎是物質生產力。

    相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就是乙個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關係。

    2.上層建築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和哲學觀點,以及與這些觀點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和其他設施。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決定政治,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負向作用。

    理論。 3.階級鬥爭理論。

    1.不同的社會形態有相應的對立階級。

    2、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階級利益和階級立場; 任何階級的措施和觀點都是為了維護該階級的利益。

    3.階級鬥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唯物史觀。

    他指出,歷史發展有其特定的規律,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消極影響,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唯物主義觀察社會史的方法,與以往一切歷史理論不同。 它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只不過是人追求自己目的的活動。 但是,歷史唯物主義所指的人,並不是處於某種幻想的孤立和孤立中的抽象人,而是處於現實發展過程中的活生生的人,可以憑經驗來觀察。

    歷史唯物主義指出,真實的人只不過是某些社會關係的化身,他們的一切性質和活動總是取決於他們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 從造就他們今天的周圍物質條件觀察人及其活動,可以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準確地描繪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

    歷史唯物主義指出,歷史上一切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物質的豐富,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 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

    確定社會和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 社會存在(即社會的制度和結構,以及構成社會的要素)決定了社會意識(即伴隨系統架構的意識、需求、思想等),社會意識可以塑造和改變社會存在;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生產要素。

    所有者和生產力提供者之間的關係)。

    以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所揭示的經濟組織形式)和上層建築。

    這種矛盾可以作為研究社會發展的出發點。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歷史唯物主義的主要內容:

    一。 生產是衡量歷史上一切社會進步的尺度,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程序。

    二。 與一定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係,是一定社會形態和經濟結構的實踐基礎,它規定了社會形態的主要特徵。

    三。 一定的社會形態是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一定的上層建築的統一,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著上層建築的變化。 反過來,上層建築服務於經濟基礎並對其做出反應。

    四。 一切社會制度和社會形態都是人類社會從低到高的無限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暫時階段,沒有永恆的社會制度和形式,社會制度的發展是基本社會矛盾發展的結果。

    社會關係必須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從舊社會的基礎中成熟起來,社會形式只有在其中所包含的一切生產力發揮出來之前,才不會滅亡。

    五。 現實中存在的具體社會形態都是複雜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乙個階段既有佔主導地位的社會形態,也有其他社會形態的殘餘和萌芽。

    六。 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是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從社會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 這是歷史發展的自然過程,社會生產力是社會歷史進步的根本動力。

    七。 人類社會的歷史是乙個不依賴於研究者的主觀意識的客觀發展過程,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人們必須從客觀歷史事實出發,詳細掌握資料,分析其各種發展形式,揭示其內部關係,並取得相應的結果。

    八。 人類社會及其構成要素是整體系統地存在的,必須從研究物件的整體出發,從研究物件內部的相互作用和矛盾出發,從研究物件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出發。

    九。 在客觀歷史程序中,所有社會歷史因素都是相互影響的。

    十。 人類社會是有規律的,從低階向高階發展,它表現為乙個歷史過程,構成歷史程序的各種社會現象也在運動和發展。

    要從發展的眼光看歷史的一切,從辯證法的角度把握物件的本質關係和內在矛盾,把研究物件放在一定範圍內,詳細分析具體問題,才能準確把握物件。

    十一。 社會史的發展和變化有兩種方式:進化(改革)和革命。

    十二。 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源在於其複雜的內在矛盾和外部矛盾。

    十三。 在客觀歷史程序中,環境造就人,人造環境。

    十四。 社會史的研究不是乙個簡單的消極反思過程,而是主體與客體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辯證統一過程。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歷史唯物主義是哲學的主要觀點。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歷史唯物主義是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待歷史的發展,最重要的理論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的“第乙個偉大發現”。恩格斯指出,馬克思一生有兩大發現,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的“第乙個偉大發現”和“馬克思通過空洞的觀察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列寧指出,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兩個還原”發現並確立了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他說:“只有把社會關係歸結為生產關係,把生產關係歸結為生產力的高度,才能有把社會形態的發展看作是自然歷史過程的可靠依據。

    歷史唯物主義是時代的產物,即使是過去最有天才的頭腦也想不到,只有當人類社會的發展達到一定階段,即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大規模生產的條件下,歷史唯物主義才能被發現和創立。

    只有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和生產、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關係劇烈變化的條件下,人們才能清楚地看到,任何社會制度都在變化和發展,社會發展的最終原因就是生產方式的改變。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乙個有規律的過程; 為了鍛造資本主義的掘墓人,即無產階級,歷史唯物主義正是通過滿足無產階級爭取解放鬥爭的需要而誕生的。

相關回答
7個回答2024-07-09

1 錯誤,人類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類有主觀主動性,動物只有本能,人類可以通過繁育努力改變現狀,而動物只能不斷適應,但社會生活的本質具有客觀性。 >>>More

9個回答2024-07-09

第一:我們經常將動物和人類分為兩個不同的物種。 (這是前提,也就是說在哲學中人不是動物,它們是分開討論的) >>>More

13個回答2024-07-09

原因:萬事萬物相互聯絡,萬事萬物都與周圍的事物相聯絡。 人們排放大量的汙染氣體,汙染水源等,這些都與全球變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排放的汙染物會導致環境汙染,從而造成全球變暖。 >>>More

7個回答2024-07-09

1)物質決定意識,這要求一切事物都從現實出發,從事實中尋求真理。與美國、俄羅斯等航天強國相比,中國的航天落後,這意味著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這反映了這一事實。 (3 分)。 >>>More

6個回答2024-07-09

辯證唯物主義對物質的看法是,物理物件和物質只不過是各種事物的總和,物質的概念就是從這個總和中抽象出來的。 物質是乙個哲學範疇,它標誌著人類通過感官感知的客觀現實,它獨立於我們的感官而存在,並由我們的感官再現、拍攝和反映。 哲學的物質範疇是由物質和意識之間的關係來定義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