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不學,不問,不知道是誰說的

發布 教育 2024-07-15
1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王充。

    摘自《論平衡與實踐知識》,原文如下:

    不可知之物,發自內心的學習,雖小而易。 所以,聰明人學不來,不問也不知道。

    翻譯:不能知道的事情,就算你用心學習和問別人,再小的事情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即使你很聰明,不學習也不會取得任何成就,不問別人也不會知道。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聰明的人,不學就做不到,不知道不知道的,所以就算有聰明人,不學也不會成功,不問別人也不知道。

    資料來源:漢代王衝。

    論平衡與實際知識“:”丈夫能知道的事情,但思考的本質,雖然不難; 不可知的,難以學習的,雖然小而容易。 所以,聰明人學不來,不問也不知道。 ”

    翻譯:能知道的,只要仔細想想,再大也不難理解; 不能知道的事情,就算你用心去學習,問別人,再小的事情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就算有聰明人,不學就不成功,不問別人,你也不會知道。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乙個人再聰明,也要學會有所成就,通過問才能明白道理。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意思是說,乙個人再聰明,不學習就一事無成,不問就永遠不知道。

    摘自【東漢】王衝的《論恆與實識》,原文如下:

    不學自知,不問就不知道,古今何事都做不了。 丈夫能知道的,但想想,雖然不難; 不可知的,難以學習的,雖然小而容易。 所以,聰明人學不來,不問也不知道。

    翻譯:不學就知道,不問別人也能了解自己,從古至今,沒有這樣的人做事。 能理解的事情,只要專心思考,就算問題大,也沒難; 難以理解的事情,學會用心問,即使問題很小,也不容易掌握。

    所以,就算有聰明能幹的人,不學也不會成就,不問也永遠不會知道。

    作品簡介。 《論平衡與實知》是東漢哲學家王衝闡述知識的重要一章,將事物分為可知和不可知兩類,並相應地強調沉思和刻苦學習,以便獲得對這兩類事物的理解。 這一命題包含著重視實踐經驗的唯物主義成分,批判了當時“聖人生來就是要知道”的理論。

    王衝反對“生而知”的唯心主義“知論”,堅持“學而知”和“不學而不知”的“學知論”。

    他認為,即使是像項拓、殷芳這樣智慧超群的人,也必須“學而知”。 因此,王衝提出“人才優越,知識是學問”。 學習就是知道,而不是問,也不知道”。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我對此的理解是,對於乙個聰明人來說,乙個聰明人,就是要善於學習,對於你不懂的,不懂的,一定要善於無恥地提問,多問高手、專業人士,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公升!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即使你聰明聰明,不學習也不會取得任何成就,不問別人也不會知道。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乙個人再聰明,不學習就一事無成,不問就永遠不知道。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乙個人再聰明,不學習就一事無成,不問就永遠不知道。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能成就偉大的事情,你越不學習,你就無法成就偉大的事情。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乙個人再聰明,如果不問不學,就不會學到多少東西。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乙個人再聰明,如果不學習,就不會有結果。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人不是生來就要知道的,誰能從困惑中解脫出來。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意思是說,如果你不學習,你就什麼都做不成,不問就永遠不知道。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乙個人再聰明,也不會學不出來,不會有成就,不問就永遠不會知道。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意思是說,人才不學就沒有知識,不問就不知道。

相關回答
26個回答2024-07-15

1.日本等級制度嚴格,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封建國家。 武士和利民的等級制度非常嚴格,以至於沒有跨越的可能,甚至許多官職也只能由具有固定貴族姓氏的人擔任。 例如,長尾慶虎改姓上杉,成為關東的首領,橋場秀吉改姓藤原接任關白。 >>>More

12個回答2024-07-15

出自“三字經典”。

該書作者的陳述大致有四種:第一,明代十年黃佐的《廣州人物傳》、明末十一年曲大鈞的《廣東新語》和清代雲靖的《大雲山宅記》第二,都認為作者應該是晚宋的兒子; 2.邵金漢在清代的詩:《讀真禮三字訓》,自注: >>>More

4個回答2024-07-15

尊敬的房東。

很高興你的問題。 >>>More

2個回答2024-07-15

禮儀學者是魏晉時期獨特的學者群體。 它們是建安時期明法派與儒家學派融合的結果:儒家學派吸收了明法派名義負責的方法,務實講功的思想,“循序漸進”的特點; 明法學派在“治和賞德”理論的指導下,強調儒家禮儀的作用。 >>>More

14個回答2024-07-15

無論內心渴望什麼,它都可以做任何事情。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