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本華是唯意志論者。 在他看來,唯一真正存在的就是意志。 人能夠做他想做的事,這意味著人的意志是真實的。
人不能要求他想要的東西,這意味著意志的物件是虛幻的,而不是真實的存在。 只有意志本身才是真正存在的。
同樣的唯意志論者,如果尼采這樣說,他會說:人不能要求他想要的東西,但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事。 所以叔本華的哲學是悲觀的,他斷言生活就像乙個鐘擺,在無聊和痛苦之間搖擺。
尼采的哲學是積極的、強大的、有力的,他說:“這就是生活嗎? 好吧,再來一次!
叔本華的哲學與佛教有很多共同之處,佛教是人類有史以來的最高智慧。 唯意志論和佛教都承認虛無,但都未能真正克服虛無。
-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 年 2 月 22 日 - 1860 年 9 月 21 日)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
當我再次讀到這句話時,我想到了胡先生對“哲學”的定義,“每當我們研究生活中的重大問題時,我們都必須從根本上思考它們,並找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種學習叫做哲學。 ”
死亡作為生命的乙個基本問題,絕對值得從這個角度思考和探索哲學。
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死亡恐懼。 畢竟,當乙個人死去時,就意味著世界上的一切都將與他或她無關。 想到這裡,人們不僅感到難過,甚至感到深深的絕望。
我死了,但世界還在運轉,這種觀點的錯誤在於,人們認為死亡代表著乙個人的外表回歸虛無“,根據叔本華的哲學觀點,這裡的”表象“等同於佛教觀點中的”肉身”。
事實上,當乙個人死去時,他或她要麼自然腐爛(埋葬),要麼火化(火葬),將構成身體的許多原子歸還給自然界。 從這個角度來看,死亡並不是真的什麼都不是:它只是最初構成肉體的原子以不同的組合方式繼續存在於現實世界中。
在乙個人的生命形成之前,它並不是一無所有,因為構成細胞或身體的許多原子已經存在於現實世界中。 同理,在生命存在過程中,實際上是大量的原子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在一起,以維持生命的生存。
一言以蔽之,對於死亡來說,生命肉體的本質是,"從自然,回歸自然! "
什麼是時間? 時間與生命有什麼關係?
對於自然界中沒有意識的物質,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石頭和土壤,時間是沒有意義的。 它們客觀地以一種或另一種形式存在,時間和運動相互支配,不影響物質的存在。
生命不可避免地走到盡頭,這決定了時間只對生命(或意識)有意義。 當乙個人死去,意識消失時,這個人自然會回到純粹的無意識物質,如石頭、土壤、河流、湖泊和海洋。 在意識消失的那一刻,時間失去了生命的所有意義。
生命的本質是時間的牢籠; 乙個人的一生都被時間禁錮。 隨著個人意志的消失,死亡打破了時間的牢籠。 這就是死亡的本質。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叔本華先生的另一句格言:“人生是一場悲劇! ”
是的,“沒有人活在過去,沒有人活在未來,現實是生命所擁有的唯一形式。 還有什麼比健康、現在的青春和在這個獨特生活的每一天的心靈自由更重要呢?
-
1860年8月:叔本華突然窒息。
9月9日:叔本華得了肺炎。
9月21日:叔本華逝世。
9月26日:安葬於法蘭克福市公墓。
他像往常一樣早上洗了個冷水澡,吃了早餐,1小時後,女僕發現他靠在沙發的一角,死了。 “也許是自殺? 也許是反對派蓄意自殺? 也許只是猝死。
1860年9月21日,起床洗了個冷水澡後,他像往常一樣獨自坐著吃早餐,一切都很好,乙個小時後,當僕人再次進來時,他發現自己靠在沙發的一角,永遠睡著了。
-
據說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死於肺炎,但無法獲得。
真正的死因還有待調查。
-
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 生活就像乙個鐘擺,要麼無聊,要麼空虛。
我的祖父在我四年級時去世了。 爺爺心臟病發作,死前他很掙扎,很痛苦。 我站在床邊,看著他呼吸。 當他終於去世時,我鬆了一口氣。 爺爺終於不再難受了。
死亡是一種自然現象,在我們的教育中從未被教導過。 所以,從小就告訴你的孩子,這是乙個自然的過程。 死亡也是乙個偶然的過程,有些人的死亡過程也可能是偶然的,這告訴孩子,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必須懂得如何保護它。 >>>More
死亡可能是孤獨的。
小時候,我去掃墳墓,看到祖先的墳墓上長著草,裡面長著不知名的小花,還有飛蛾經過。 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我突然想到了“滄桑人生”這個詞。 乙個人死了是什麼? >>>More
在死亡後 49 天內,乙個人必須決定去哪裡。 成佛通常在最初的 14 天內完成。 14天後,再次見到佛陀非常困難。 除非你當時專心念佛,否則你也許能夠改變你遇到的情況。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