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在實踐中如何處理功德?

發布 文化 2024-07-11
1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一切都是徒勞的。 因此,修行者在實踐中不需要執著於功德,只要繼續修行,不需要過多地處理。 因為我們想修行佛法,我們一直想修行到什麼程度?

    直到你成佛。 所以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不應該住在這裡。 你永遠不應該把這個作為你修行的標準,你不應該住在這裡,你不應該把它放在心上,你只需要繼續你的修行。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功德有兩種,一種是定心所見,另一種是自己修為得到的。

    前者不宜貪婪,後者宜苦耕耘。

    修復業力的六十二個階段。

    山生話:世尊,如佛所說,菩薩的肉身何時才能達到? "

    佛陀說:乙個好人,當他第一次修煉三十二相時。 "

    當乙個善人,當菩薩修煉這樣的業力時,他得到了菩薩的名號,他有兩個決心:乙個是菩提決心,另乙個是固定的。 恢復兩個決心:乙個知道命運。 兩者催生了正法事業。 "

    乙個善人,乙個修業三十二相的菩薩,甚至證得了三菩薩的三菩薩,在這中間,他聽得太多了。 摩訶薩菩薩一修一,圓滿百功德,修心五十,心五十,稱為百種功德。 "

    乙個好人,世間所有的功德,都不如一毛錢的功德; 如果所有的毛孔功德都來找我們,那還不如乙個好功德; 八十種善功合,還不如一期功德; 所有的功德都不如白功德; 白相的優點沒有恢復,也沒有頂相。 "

    善人菩薩,常為無量眾生的大利益而行,勤於行一切善業,成就無量功德。 這是三十二個階段,即大悲的報應。 輪聖王雖然有面子,但並不明朗,功成也足夠。

    它是相的業力,即身體、嘴巴和心靈的業力。 修煉是業力的時候,不是在天上,北是單,而是在三個方向,男人的身體,而不是女人的身體。 摩訶薩摩訶薩是一種業力,稱為三和尚,是第乙個獲得三菩薩的人。 "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所有的想法都是好的,但它們都是徒勞的。 所有的表象都是虛假的,當你看到不表象的東西時,你會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修煉的關鍵是修心!!

    所有階段都是階段!

    功德和美德! 這是世俗的說法!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功德是看到自然是功德,平等是德。 佛法修行的目的是看見自然,也就是看見真正的佛性,如果你能體驗到真正的佛性,這就是工作。 誠然,佛性有無量功德,修行這些功德就是所謂的功德。

    首位菩薩證悟真佛性,修持真佛本性功德,所以菩薩從頭開始修行功德。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阿彌陀佛唯有功德,才能解脫生死,超越六道輪迴,成佛。

    財富只能在六界內享受,總有一天可以享受。

    老夫子---很多人甚至誤解了,好運是看功德,好氣和功德是兩回事,你要知道這一點。 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中說,此事“救不了”。 這是怎麼回事?

    生與死。 福氣再大,在人間天上也能享受和享受,卻擺脫不了生死,也脫不了輪迴。 從生死輪迴中可以拯救什麼?

    功績儲存。

    功德不等於功德,不是嗎? 功德是功德,修功德是功德。 “功德”不是表象,“外在不是表象,內在不動”,這就是功德。

    所以事情還是一樣的,事情沒有區別,如果意圖不同,結果也不一樣。 佛陀說得很清楚,“若菩薩有我的樣子,人的樣子,眾生的樣子,長壽的的樣子,也就是非菩薩的樣子”,這就清楚了。 如果我們還有四相,我們修煉的這些善法都是功德,我們會告訴你,教法都是功德,如果我們有外表,來世就會加持。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決策有所改善。

    佛陀在《三界因果經》中說:“人若宣揚因果經,前世今世的智慧就會增加。 如果乙個人相信因果經,他就會與西方的極樂人一起出生。

    三界因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老天爺不失善良之人。 我願意把東方的三千界和西方的九針蓮花放在西方。 歡喜地看到和聽到菩提,最終它成為薩普拉涅。

    如果你想知道前世的因緣,那麼今生的接受者就是。 如果你問來世的果報,今生做果的人是。 ”

    如果你想知道前世的因緣,那麼今生的接受者就是。 如果你問來世的果報,今生做果的人是。 “

    自無始以來,我們因無明、自持、無明等,而產生了無量無邊的罪業,這就是“前世的因緣”,所以我們仍然在輪迴的三界六界中流轉,感受無量無邊的苦惱和痛苦,這是我們迄今為止所感受到的“果報”, 也就是說,“今生的接受者”。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如果我們能珍惜現在擁有的人體,用它來積蓄功德行善,修行佛法,這就是“今生做人”,那麼來世就能獲得人性與自然的善,甚至轉生到極樂世界, 如果我們修持佛法,我們甚至可以立即成佛,這是“來世的果”。如果我們今生不“積德行善行,修行佛法”,而仍然像前世那樣創造輪迴的因緣,即“今生做人”,那麼來世我們仍然會像過去一樣在輪迴中感受到無量的痛苦, 這是“來世的果子”。

    下面是乙個示例。 如果農民在春天不放棄種子,秋天之後他們就不會收穫穀物。 種子也是通過春季播種和前一年秋季收穫獲得的。

    同理,如果我們今生很窮,這就是“今生的受者”,我們應該知道,前世我們沒有供養佛陀,我們沒有供養眾生,也就是說,我們沒有修行供養他人,這就是“前世的因緣”。 如果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在今生勤奮,也就是“今生實幹家”,那麼來世一定會覺得財富用得盡善盡美,這就是“來世的果實”。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1.《金剛經》沒有傳人,過去得不到心。 現在心是高不可攀的。 未來是不確定的。 如果你修好了心,你也是菩薩。

    2、你想通過修行佛法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你是功利的,是有利可圖的,你不會改變你的人生命運。

    3.因此,無論你做什麼或你做什麼,你都必須了解方法的原理,也就是說,至少你必須清楚他的理論說了什麼。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無意中積累了美德和善行。

    可以改進。 首先,你必須有一顆善良的心。

    何信必須修行佛法。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當然,也有改善,其中許多是失控的,都是由於憤怒和不情願。 在實踐中,很多事情都看透了,冷靜的頭腦有利於解決很多矛盾,這就是改進。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如何改變你的命運? “轉過頭來”! 轉惡念,命運就變壞; 轉向好的想法,你的命運會更好。 所以,以後不要去找別人算命,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的人生!

    學習佛法的過程是糾正錯誤行為的過程,是改善命運的過程。 在這裡,我推薦一本《遼凡四門》一書,裡面詳細而清晰地寫出了改變命運的方法,大家可以去看看。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給予的優點和好處還有很多,例如:

    1.如果你以純粹的信仰和尊重給予,你就不會被嫉妒,並將永遠受到尊重。

    2.按時施捨者身心純潔,時時刻刻心平和等;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給予這個功德,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它,就像最簡單的方法一樣(這也是我平時使用的方法):施香,以後就不會有麻煩和惡臭了。

    因此,我經常燒香拜佛,祈求家人和他人的祝福;

    佛教徒認為,熏香對人的身心有直接影響。 好的香味不僅芬芳讓人快樂,還能幫助人達到平靜、空虛、敏捷的境界,達到內心的正向專注和幸福,實現自性。 而且,好香的味道對人有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可以培養人的身心根基,向正善的方向發展。

    如果有心的話,建議自己在無相銅爐上一對一定製一盞適合信徒本人的祈禱香,個人一直在使用無相銅爐的香,這對其他信徒的修煉也是一件有幫助的事情。

    阿彌陀佛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1.有功德者,依無量無邊的五果贊勝者,都稱為功德,據說能永遠斷絕自行,是一切波羅蜜多分離的果,是現法的果,從他人那裡得到和接受, 他們是書生的果,加了功,來世轉世,是等流的果,大菩提是增的果。

    另外,有德者也得功德,他們得功德,所以叫功德。 《大乘正法》第九章說:“功德之言,功德是功,善有福福之功,故稱功德。

    這個功德就是他的善行,叫做功德。 天台仁王曰:“賜物名功,歸德。

    《聖虎經》寶窟曰:“惡言滿,善滿德。 有德者也得功德,修功德者也得功德。

    2.什麼樣的修行是不考慮任何事情? 你不想冥想和參與冥想嗎? 其實,即使你深禪,你仍然知道和看到,但你只是觀想真心,不要動,好像你沒有動。

    若想不了,不提知,就會陷入困倦或無憶,墮入惡知,**有什麼德行?

    3.奉獻的時候,你只需要明確奉獻,當然,奉獻也需要真誠,心越真誠,奉獻的效果越好。 如果奉獻是吝嗇的,奉獻基本上是無效的。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都說救命總比造七層浮屠好,所以佛法提倡善惡輪迴,遵循輪迴論,所謂功德就相當於《西遊記》中的唐僧是第十代善人的轉世,積斂善會得到好未來, 這是乙個很好的輪迴。

相關回答
27個回答2024-07-11

因為經常練習瑜伽的人身體強壯,柔韌性強,可以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

10個回答2024-07-11

房東您好,以下是年底學佛的一些個人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More

13個回答2024-07-11

乙個人要學佛,老師是關鍵。 我遇見了張家師傅,張家師傅教我,《冷嚴經》說,此身心歸塵,是叫報佛的恩德。 我們今生所走的路,信佛真心,解經佛經和教法,我們能理解,能讀,能理解,按教義修行。 >>>More

24個回答2024-07-11

任何有情眾生都可以修行成佛,而不僅僅是人道。

9個回答2024-07-11

其實嗜睡也是一種念頭,但不同的是,它比普通的念頭更倔強有力,當他來的時候,他似乎看不清自己的界限,彷彿籠罩在無盡的掩飾中。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