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生為中心,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落實立體目標的落實。 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改變學習方法,真正做到為學而教,充分利用學科特點,貼近生活,結合品味,注重各學科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化學教學中,還需要處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之間的關係。 實際的教學過程是意識和行為交織統一的過程,要做好融合過程,才能實現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過去,由於過度追求知識和能力目標,忽視了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課堂基本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課堂單調陳舊, 導致對知識的掌握薄弱。
-
新高中化學課程的評價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評價目標從過分強調評價的篩選和選擇轉變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淡化評價的篩選和選拔功能,將化學教學從“適合教育”轉變為“適合學生”,確立了為學生成長發展提供優質教育的服務理念。
評價內容從單純重視知識的學習評價轉變為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 改變以往基於知識學習的單一評價; 強調與課程目標的一致性,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質量評價,挖掘和發展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潛能。 評價方法從單純的強調紙筆測試轉變為綜合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
提出了與新課程相對應的三種評價方法,即紙筆測試評價、學習組合評價和活動表現評價。 由於紙筆考試仍是新高中化學課程的一種有效評價形式,評價功能和評價結果的使用側重於評估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過程的綜合性、多樣性和開放性。 學習檔案的評價是學生自主開展的學習和反思的過程,學生可以從各個方面收集檔案的內容。 活動績效評估是在完成一系列任務(如實驗、調研、設計等)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觀察和記錄來分析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中的表現。 在具體評價過程中,應注重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的有機結合,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評價主體從學生被動參與評價轉變為學生主動參與評價。 在評價新的高中化學課程時,要特別強調學生在評價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積極參與評價活動的程度。 建立開放、寬鬆的師生互動評價氛圍,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價,促使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元認知的調節作用,優化學習過程。
-
1、注重化學實驗的精益求精,讓學生多動手,增強動手和動腦能力。
二是學生主體,充分允許學生發言。
3、重視化學與生命的聯絡,化學要同時服務於生命。
第四,增加更多的開放式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
-
樹立綠色化學理念和節約、高效、安全的理念。
-
初中化學主要是了解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和現象。 對化學有基本的了解。 困難的地方很少。
-
以學生為導向,注重實踐和能力發展。
-
參考隨附的文獻,如果是簡答題,就找幾個理論句子寫出來。
第一印象刺激方法。
創造問題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引導**,培養興趣。
設計有趣的實驗,讓你保持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化學教學流程,充分利用化學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實驗和視聽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化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體驗發自內心的學習樂趣,培養自己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學習化學。
-
(1)酸菜變質是酸菜和氧氣緩慢氧化引起的,將酸菜放入陶罐中,蓋上蓋子,然後在蓋子周圍放適量的水,這樣可以隔絕空氣,防止酸菜被氧化變質;
2)在高溫下,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為:C+O2
點燃co2;
二氧化碳被焦炭還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反應可還原:2C+CO2
高溫2co;
一氧化碳與四氧化三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為:4CO+FE3O4
高溫3fe+4co2;
3)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亞硫酸鈣和水,故方程式為:Ca(OH)2+SO2 CaSO3+H2O;
4)過量的醋酸能與鐵反應生成乙酸亞鐵和氫氣,可用觀察法平衡,故方程為:Fe+2CH3COOH=(CH3COO)2FE+H2
所以答案是:1)隔離空氣;(2)①c+o2
點燃co2;CO2+C高溫。
2co;③4co+fe3o4
高溫3fe+4co2;(3)so2+ca(oh)2═caso3+h2o;(4)fe+2ch3cooh═(ch3coo)2fe+h2↑.
-
(1)隔絕空氣。
2)c+o2
點燃CO2 CO2+C高溫。
2Co Fe3 O4 +4Co 高溫。
3fe+4co
3)SO2 +CA(OH)2 =CASO3 +H2 O(4)FE+2CH3 COOH=(CH3 COO)2 FE+H2 問題分析:(1)水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隔絕空氣進入;(2)二氧化碳是碳和氧在著火條件下形成的; 碳和氧在著火條件下形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與鐵、四氧化二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 (3)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亞硫酸鈣和水; (4)鐵在金屬活性順序表中排在氫之前,可以取代酸中的氫。
教學概念是指教師對教學性質和過程的基本看法[1]。 研究表明,教師的教學觀一旦形成,就會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乙個框架,影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對具體事物和現象的感知,以及他們在教學中的決策和實際表現,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2]。 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起著指導和指揮作用[3],也正是因為如此,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成為國家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新課程成功的重要條件。
海豚而蝙蝠依靠超聲波來辨別它們的方向! 不僅如此,它們還為我們中國的科研增添了不少靈感,我國很多高科技裝置的設計靈感都是**在動物身上! 例如,雷達探測器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