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三場王朝戰爭中的第一次:1864 年,普奧軍隊對丹麥發動戰爭,並奪取了其統治下的兩個德意志州; 第二次: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奧地利被擊敗並被驅逐出德國; 第三次: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完成了德國的統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頒布標誌著德國君主立憲制的開始。
-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但女王沒有權利。
-
德國:**,但總理擁有最實權,現在總理是安格拉·默克爾(女)。
英國:首相馬克斯現在是布朗。
-
相似之處:政府形式相同,都是君主立憲制。
兩者都把這兩個國家都帶入了資本主義社會。
區別:1 國家元首 德意志皇帝由普魯士國王世襲,擁有廣泛的權力。
英國國王。 它是國家的象徵,統一但不被統治,沒有實權。
2 總理和議員與李正思**的關係是不同的。
德國總理主持**並擔任聯邦議會議長,但只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
英國首相。 **(內閣)擁有行政權,對議會負責。
3 議會 德國議會是立法機關,由聯邦議會(由各州代表組成)和帝國議會(選舉產生,沒有實權)組成。
英國議會。 它是最高立法機關,權力中心。
-
德國政體的特徵:
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是乙個不完整和不完善的代議制,君主制得以保留,帝國的所有重要軍事和政治職位都被容克地主佔據,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表現在:(1)帝國的皇帝是世襲的,擁有很大的權力, 任命帝國大臣,並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2.帝國大臣只對天皇負責,不對議會負責。
3)在兩院制中,聯邦議會權力大,負責法律的批准,而帝國議會的權力較小,雖然有立法權,但必須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具體原因如下:
1)德國資本主義發展起步較晚,新資產階級弱勢,封建容克、地主和軍閥強大。(2)德國的統一不是由人民“自下而上”決定的; 相反,它是普魯士王國通過王朝戰爭“從上到下”實現的,普魯士壓倒了各州,所有國家都對新帝國“大普魯士”有了清晰的認識。
指國王。 從《大憲章》開始,一直到光榮革命,國家權力一直徘徊在國王和議會之間,但總的趨勢是向議會靠攏。 對於乙個國家來說,這是乙個選擇的過程: >>>More
英國是否會廢除君主立憲制,完全取決於公眾輿論。 英國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全國投票,決定是否保留國王,但到目前為止,同意保留國王的人比不保留國王的人多。 此外,國王是英國的象徵,大多數英國人不願意廢除君主立憲制。
根據三權分立和制衡的原則,民主制度有兩種:**制和內閣制。 在**制度下,**和國民議會都是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