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地說,和諧社會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會文明),小康社會是物質文明(經濟文明)。
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對治理策略、基本內涵、核心價值觀各有側重。 主要區別在於:
1.在治理策略方面,前者側重於結構,而後者側重於關係。
小康社會注重結構,把社會看作一種制度和組織模式。
和諧社會注重關係,包括社會關係的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但主要是指社會關係的和諧。
其次,在基本內涵上,前者側重於處理社會與社會的關係,後者側重於協調社會成員的利益。
小康社會注重處理社會關係,就意味著要在公平與效率之間形成和諧的制度安排。
和諧社會注重協調社會成員的利益,這是建立在利益平衡格局的基礎上的,這是最重要的基礎,也關係到中國社會的未來發展。
3.在核心價值觀方面,前者側重於社會融合,後者側重於社會正義。
小康社會注重社會融合,即解決競爭體系中如何維持秩序的問題。
和諧社會注重社會正義,即解決利益格局失衡變化中要遵循的核心價值問題。
資源。
-
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博愛、活力穩定有序、人與人之間自然和諧的社會。
小康社會不僅要解決溫飽問題,還要滿足城鄉發展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例如:社會主義民主要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要更加健全,人與環境要更加和諧; 每個人都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並獲得更好的發展。
-
小康社會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繪的一種有吸引力的社會理想,也表達了普通人對富盛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謂全面小康社會,不僅要解決溫飽問題,還要滿足城鄉發展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需要。
黨的十六大報告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 具體來說,有六個“風俗”:經濟更發達,民主更成熟,科教更先進,文化更繁榮,社會更和諧,人民生活更充實。
-
小康是介於溫飽之間的人生發展階段。 不僅要從生活水平的角度來理解,還要從小康社會的角度來理解。
它作為乙個具有較多理論內涵的新概念,是體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新概念。 其發展目標包括民生目標、經濟發展目標、政治發展目標和社會發展目標。 因此,小康社會是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生活穩固、人民安居樂業、綜合國力的社會。
經濟、政治、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強社會是中華民族。
邁向社會發展大復興階段。
-
小康是指廣大中國人民群眾享有的溫飽、富足的較為穩固的生活條件。 小康是一種生活狀態,不必擔心日常的衣食住行。 小康人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薪金謀生。
一般學歷良好,有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強,有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 有一定的閒暇時間,追求生活品質,一般有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自己的勞動和工作物件的權利。
-
類別: 社會 文化 >> 社會話題.
分析:從經濟指標上看,有兩層含義,第一種叫做人均收入,第二種叫做恩格爾系數。 就人均收入而言,1980年,我們的起點基本上是世界上的低收入國家。
2000年後,中國開始進入世界所謂的“中低收入”國家。 第二個含義是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的食品支出,即“食品”在整體消費支出中所佔比例的係數,一般來說,高於60就被認為是絕對貧困。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規定,60到50歲之間吃飯勉強夠生存,我們稱之為食物和衣服; 佔 50 到 40 被認為是小康; 40 到 20 被認為是富有的。
20世紀末,整個國家達到了小康水平,即最初達到了小康水平。 這種小康是低階的,不完整的。 所謂低水平,只是進入小康社會的門檻; 不全面,因為還存在很大的不平衡。
根據國家統計局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截至2000年底,全國約75%的人口初步達到小康水平,現在全國仍有3000萬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 近2000萬城鎮人口仍低於最低社會保障水平,數千萬農村人口衣食不通。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說那些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要盡快解決溫飽問題,要像全國一樣敏感,實現小康社會; 不吃不住就要吃要吃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就是要建設乙個惠及十億以上人民的更高層次的小康社會,讓全國十多億人過上小康生活。
-
1. 人均GDP要達到小康水平,人均GDP必須超過3000美元,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標誌。
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達到小康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達到萬元。
3、農戶淨收入要實現小康水平,就必須保證農戶人均純收入在8000元以內。
4. 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總支出佔個人消費總支出的比重,要達到小康水平,恩格斯係數應小於40%。
5. 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為了達到小康水平,城鎮的人均住房面積應達到30平方公尺。
6. 城鎮化率要達到小康水平,城鎮化率必須達到50%。
7、居民家中電腦普及率要達到小康水平,家庭的電腦普及率必須達到20%。
8. 大學入學率要達到小康水平,大學入學率應達到20%。
9. 醫生人數為了達到小康水平,必須確保每1000人的醫生數量是人類。
10.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要達到小康水平,必須保證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95%以上。
要建設和諧社會,就必須講和諧原則。 找出不和諧的根源。 轟轟烈烈的焚書坑儒家思想和不和本身已經培養了一兩代人。 老百姓素質低下,工作方式不和諧,加劇了矛盾,導致了法制問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