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書中30個好詞,20個好句子,10個段落和600個單詞的好詞

發布 文化 2024-02-21
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1.人們不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荊棘,就把生命當作一件笨重而毫無價值的東西扔掉。 ——法布林,《昆蟲》。

    感恩:這句話告訴我們生命的重要性,生命很寶貴,我們要學會珍惜,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困難,不可能凡事都如預期,但我們必須真正熱愛生活,在昆蟲的世界裡,也是如此,生命雖然短暫,但不能隨意放棄, 但人類並不把昆蟲的生命看作是有價值的東西,這是可悲的。

    2.螳螂是一種美麗的昆蟲,它像乙個苗條的女孩。 在烈日下的草地上,它舉止端莊,莊嚴而半站立的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樣伸向天空,它活生生地以非常真誠的祈禱姿勢。 ——法布林,《昆蟲》。

    賞析:螳螂在我心目中是乙隻可怕的昆蟲,因為它會咬人,但法布林作為乙個昆蟲學家,把它寫得像個少女一樣精彩,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和奇妙之處,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文字可以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這種科普書籍,對普及昆蟲學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3、乙個人只有善於奉獻,才能得到他人的感激和回報,在群體中彰顯自己的價值,過上和諧美好的生活。 ——法布林,《昆蟲》。

    賞析:這段話應該是關於蜜蜂的,我們寫蜜蜂採花、做秘密的時候,往往把無私奉獻當成自己的美德,中國古代著名詩人羅音也有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百花採蜜後,為誰苦,誰甜”, 這也是一篇關於蜜蜂辛勤工作的文章。

    4.在意外失明中,也會有驚人的先見之明。 ——法布林,《昆蟲》。

    欣賞:有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或下乙個重大決定,沒有可靠的依據和標準,但往往時間不允許我們如此充分的準備,而根據自己的判斷果斷地去做這些事情,也有成功的可能,即使是有遠見的,因此,面對事情,我們必須果斷, 敢於挑戰困難。

    5.科學實驗讓我們認清自然界的真實情況,一切都是以證據為依據的,絕不是偶然的現象。 ——法布林,《昆蟲》。

    領悟:科學實驗是現代科學發展誕生的產物,也是科學的驗證和實踐,它讓我們在自然界中發現了大量的規律,掌握了很多知識,而事實是,我們發現許多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待發現的規律, 這也是必然的結果,這些基礎是客觀存在的,而不是偶然的。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昆蟲做讀書筆記

    1.這些蚊蚋也是食肉高手,雖然沒有螳螂那麼殘忍,但從不放過死去的同伴,貪婪無時無刻不在腐蝕著他們的心。

    2.孔雀蛾不知道怎麼吃。 當許多其他飛蛾成群結隊地在花園裡飛來飛去吮吸蜂蜜時,它從未想過要吃東西。

    這樣一來,它的壽命當然不會很長,只有兩三天,也只有時間去找伴侶。

    3 人不能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根刺,就把生命當作乙個笨重的障礙和毫無價值的東西。

    當然,吃得很多的小動物是好鬥的。 吃得飽的動物將戰鬥視為消化食物的一種手段,也是保持健康的一種方式。 好勝心,不讓人凡事,從不吃虧,這是典型的掠奪者的特徵,它一直都是佔便宜,爭取利益,搶好東西。

    5.水慢慢地流過一條小河道,流到附近的田野裡,那裡長著幾棵榿木樹,在那裡我發現了乙個美麗的生物,乙隻甲蟲,叫靜敏,核桃大小,上面有一些藍色。 藍色是如此令人賞心悅目,讓我想起了天堂裡美麗的天使,她的衣服一定是這種美麗的藍色。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輕輕地抓住它,把它放在乙個空的蝸牛殼裡,然後塞滿了樹葉。 我要把它帶回家仔細看看。

相關回答
4個回答2024-02-21

1 有些人離開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所以等待和猶豫是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 >>>More

4個回答2024-02-21

我希望更多地了解蜜蜂。 我聽人說,蜜蜂有能力識別自己的方向,無論被遺棄什麼,它總能自己回到原地。 所以我想自己試一試。 >>>More

7個回答2024-02-21

《昆蟲》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林的傑作,也是一部不朽的作品。 是作者畢生研究成果與人生感悟的融合,以觀察昆蟲的本性,將昆蟲世界轉化為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字,以忠實於法文原著的整體風格和表達特點為選品原則, 讓中國讀者第一次領略到《昆蟲》的真面目。 >>>More

4個回答2024-02-21

摘錄:你是開膛破肚的昆蟲,我在它們活著的時候研究它們; 你把昆蟲變成一堆可怕而可憐的東西,我讓人們喜歡它們; 你在刑訊室和屍體碾碎場裡工作,我在藍天下觀察,聽著蟬鳴; 你用試劑測試蜂巢和原生質,而我研究本能的最高效能; 你快死了,但我也快死了。 >>>More

5個回答2024-02-21

讀《昆蟲》有一種感覺。

《昆蟲》一書是由著名的法國陷入困境的加法布雷用一生的艱苦工作完成的。 這本書介紹了數十種昆蟲,如毛毛蟲、蟬、鞋子、蟑螂等。 然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蠍子的部分,“白蠍自殺之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