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生死的疲憊始於貪婪。 少了慾望和無所作為,身心都自在了。

發布 健康 2024-02-09
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生與死的疲勞。 來自貪婪“:這意味著貪婪會帶來無盡的痛苦感。

    這些苦難,都是由於對五欲的追求,以及各種罪惡業力的產生,以至於在生死、生死的海洋中,我們不斷地來回奔跑,不停地奔跑。 眾生之所以疲憊不堪,在生死之道上奔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對五欲的貪婪。 佛陀在經文中也告訴我們:

    貪婪是生死之源。 貪婪是一切眾生生死疲勞的原因,要想生死,就要遠離貪婪,什麼都不做。 在生活環境方面,與你所遇到的事物和平相處,不要貪得無厭,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

    減少慾望和無所作為。 對你的身體和心靈要自在“:這就是我們被教導要做的,以治癒許多人。

    “少慾望”是世間五欲的快感,不要追求太多,最好不要再追求了。 “無為”的意思是無為。 這是自然的真理,以六塵六根為例,既然他們不貪六塵,六根自然就與六塵分離,遠離六塵,自然有“無所為”的喜悅,沒有痛苦。

    簡單地說,“少慾望”意味著外面沒有貪婪;“無所事事”意味著什麼都不要求。 既然他們不貪心,內外無所事事,自然會安心自在,不再被五欲捲入生死之海。 “身心自在”的意思是自在的喜悅。

    身體的進退沒有障礙,這叫做身體; 心能從煩惱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心能從心自在。 換言之,能夠離開生、老、病、死,就叫自由; 如果你能擺脫出生、居住、異化和毀滅,那麼你的心就很自在了。 它說:

    慾望不大的人,不會彎腰去徵求別人的意見,也不會被根源所引導。 慾望不大者,心平氣和,無憂無慮; 觸控綽綽有餘,而且總是沒有不足。 慾望少的人有涅槃。

    慾望少了,可以生出各種功德,沒有慾望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利益。 簡單來說,九法界的眾生都是有本事的,只有佛陀才能稱得上真正的解脫和自由。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所有分散注意力的想法都源於貪婪。 在世界深處,我無法自拔。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摘自《佛陀說八大人覺悟經[1]》。

    第一次啟蒙:世界的無常; 大地脆弱,四大苦虛、五陰無我、生死變異、虛無主、心為惡源,形為罪,如觀察,漸漸脫離生死。 第二意識:

    對苦難的慾望; 生死疲憊,從貪婪開始,少慾望無為,身心安逸。 第三種覺知:心不累,但要求太多,加重罪孽; 菩薩不思知足、平安、貧窮,智慧是業力。

    第四意識:懈怠和墮落; 時刻勤奮,破劫險惡,滅四妖,出地獄。 第五次啟蒙:

    愚昧的生與死; 菩薩總是多思、多學、多智、成就口才、教育一切,享受大快樂。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來自佛經。

    安世高的《八大人啟悟經》也被提及。

    莫言的《生死疲勞》裡也有類似的句子。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摘自莫言的《生死疲勞》一書。

  6.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沒有必要研究這個,這不是宇宙真理,都是猜想,沒有事實依據,事實並非如此。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慾望與痛苦:你越想得到,你想要的就越痛苦,你會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而感到身心疲憊。 你越想得到,你就越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你的身心會很舒服。

    談談人類是否能克服慾望。

    你說的那個是,有人給你一筆錢,讓你殺了乙個讓你動心的美女,對金錢的慾望戰勝了美女的慾望,於是那個人就殺了美女。 但是有了錢之後,你就會對美女有慾望,付錢。

相關回答
16個回答2024-02-09

許多人認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享受和消費自己。 其實,享受也是一種痛苦。 想想看,什麼樣的人享受沒有痛苦呢? >>>More

7個回答2024-02-09

有一段時間,主住在沙瓦蒂城,並賜予孤獨花園。 時不時有一位美麗的神靈,午夜過後,遍布基州花園的角落。 在接近世尊之前,向世尊行禮並站在一邊。 天上的眾神受到白色世界的尊敬: >>>More

5個回答2024-02-09

但是,智慧的主要根源是戒律和專注,所以修行的入門工作應該從兩個方面開始:修身和修心。 修念邪念稱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作是禪修。 修身修身的主要工作就是守戒,戒的目的就是守護根門護六根,讓六根門的壞事溜進我們的心裡,從而種下生死流的秧苗。 (摘自根拉盛嚴的解釋)。 >>>More

7個回答2024-02-09

你的問題在元覺會議上。 金剛藏傳菩薩已經問過佛陀。 親眼看看吧。 >>>More

14個回答2024-02-09

房東你好!

如果我們從二重解脫法的角度來看,一切法都是空相,因為有無常,沒有自我,無我就是苦,就是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