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和從江蘇海港一路向西,一路南下,到東南亞,還有印度、斯里蘭卡,最後到非洲,明朝的特產和文化到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也給予了我們很多的敬意,這次航行,讓很多地區領悟到了東方強國的實力,以及中華文化的魅力,也為未來各國的文化交流取得了重要進展。
大家都知道,鄭和的西遊是歷史上乙個非常重要的故事,鄭和率領他的寶船隊,開始了航海之路,這也是明朝對外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向國外領略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鄭和去過很多國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該去哪裡,我們來看看,首先東南亞是他去的第乙個地方。
東南亞與中國比較近鄭和從江蘇沿海出發,一路南下,經過福建、廣東到越南,後來又到泰國,當時東南亞和中國這些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商業往來十分密切我們給他們帶來了絲綢,他們還給了我們象牙和犀牛角為了給日後的交流添基礎,鄭和的寶船後來來到馬六甲海峽,進入馬來西亞,因為運氣不好,還捲入了當地的王位爭奪戰幸運的是,他最終安全走了出來。
鄭和隨後向西航行後來,他們經過印度、斯里蘭卡,最後來到了阿拉伯地區,這次航行讓他們體會到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他們給他們帶來了一些明代的特產,當地人也對中國這片土地產生了嚮往的好奇心從這些國家帶來的香料、寶石和一些當地特產深受皇帝的喜愛,尤其是從非洲帶回來的長頸鹿,這讓明朝的百姓感到無比的奇怪。
-
據明朝史記載,有36個:佔榜、爪哇、真臘、九港、暹羅、古里、滿津噶、博尼、半門塔、阿魯、克池、大哥蘭、小葛蘭、西陽佐里、蘇祿、卡吉勒、阿丹、南烏里、甘巴里、蘭山、彭亨、考蘭丹、庫魯木、塔山、孫刺、木古獨墅、馬林地、荊薩、祖法爾、竹埠、慢巴薩、 天方、李岱、納孤兒、沙里瓦尼(今印度半島南端)和布詹瓦(今索馬利亞)。
-
鄭和遊歷了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豐加拉、亞丹、天方、佐法爾、庫魯木斯和穆古杜舒等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東非和紅海。
鄭和的西航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數量最多(240餘艘)、海員人數最多、海上航行時間最長的一次,比歐洲各國的航海時間早了半個多世紀,直接體現了明朝的實力。 鄭和的航海遠超了近百年後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馬等,堪稱“大航海時代”的開拓者,唯一的東方人,甚至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理論,據說鄭和首先發現了美洲, 澳大利亞和南極洲。
-
因為明成祖朱棣以為朱雲文出國了,就派鄭和出海尋找,也是為了提公升明朝的民族威望,同時加強與國外的交流與溝通。
-
鄭和七次去西方尋找建文帝,鄭和奉朱棣命去尋找建文帝的蹤跡,於是七次去西方。
-
當時,朱棣想去找建文帝。 所以,讓鄭和去西七次。 去找它。
永樂、洪溪、玄德三代,鄭和七次西洋歷時29年。 他曾遊歷過東南亞、印度洋和非洲東海岸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至東非和紅海。 鄭和的西航是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的航程,也是中國古代最長的航程。 >>>More
鄭和的西行應該更有政治動機。 因為是朝廷的命題,而不是私人的商業活動,鄭和的西洋壯舉無法延續,七次後宣告結束。 因為鄭和去西方,堅持厚到蒲來的原則,他不僅購買西貨,還低價出售中國手工製品,耗盡了明朝的財富。 >>>More
1405年6月,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
他以“天下”的戰略眼光和對外開放的胸懷,派鄭和(1371-1433)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首次南下,出使“西洋”,被稱為“鄭和西洋之航”,所謂“西洋”是指中國南部海域以西的印度洋地區。 鄭和率領的船隊規模極大,鼎盛時期有27000多人,200多艘艦艇,其中大型艦艇60餘艘,長148公尺,寬18公尺(60公尺)。 當時鄭和艦隊的導航技術相當先進,使用了指南針、測深儀和星盤。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