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譚為什麼不聽導師諸葛亮的話,選擇在山上紮營?

發布 歷史 2024-03-08
2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因為馬衍的性格,他的性格充滿了自負和驕傲,他總是不聽諸葛亮的話。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因為馬健認為書上說的是對的。 馬譚滿是軍書,他以為諸葛亮告訴他的話是錯的,他不聽諸葛亮的話。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因為馬平時談紙上談兵的時候,往往被諸葛亮認出來。 所以在實戰中,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軍令。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因為他要展示自己的能力,想要展示自己的“最後一戰”,才會有這麼滑稽的操作。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因為他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不想跟著別人的尾巴走; 他的做法應該是把死放在地上,然後起死回生,但他沒有考慮到這個立場。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紮營在山上,易守難攻,站得高,看得遠,想被處死,活下來,因為當時他的兵力嚴重不足,他想佔據優勢的最高點。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諸葛亮得知自己的勁敵張鶴正在遠征後,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準備派一名兇猛的將軍守衛街亭,從外面阻擋張鶴的部隊,為諸葛亮的軍隊成功收割龍遊爭取時間。

    不過,馬潭率軍到界亭後,仔細觀察了界亭的地形,改變了出發前諸葛亮規定的軍事部署,放棄了水源,放棄了在界亭路交叉口紮營,而是將部隊駐紮在揭亭的南山上。 雖然王平副將多次勸告他,但馬健不聽,堅持我行我素。

    面對司馬懿和張鶴二十萬大軍的殺氣騰騰的軍隊,後起之秀馬譚奉命危急,下達軍令,率領副將王平率領五萬大軍駐守軍事據點結亭。 到了街亭後,他沒有按照丞相諸葛亮的建議,有“下到五路頭村”的策略,而是在旁邊的山上紮營。

    結果司馬懿和張鶴到了街亭後,都爽朗地笑了起來,認為看守街亭的人“名聲虛,卻平庸! 切斷馬潭軍隊在界亭山的水源,一舉擊敗馬潭,奪取界亭。

    諸葛亮原本的計畫是讓馬潭守住城池,阻攔張河,但馬潭並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命令。 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諸葛亮懲罰馬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馬沒有聽從諸葛亮的派遣。

    在戰場上自己做決定,其實是對軍令的嚴重不服從。 不過,也有很多人好奇,如果馬譚真的聽從諸葛亮的軍令,守住山腳下的城池,他一定能阻止張河嗎? 還是諸葛亮的主張會成功?

    面對類似的情況,韓信運氣好,背戰打敗趙軍,而馬則倒霉,背戰,被張鶴打得四面八方逃竄,失去了一切,包括自己的腦袋。

    所以,馬譚在街亭旁邊的山上紮營是有道理的,但他太迷信“兵書”了,犯了趙括紙上談兵的錯誤,丟了街亭,丟了腦袋,埋下了諸葛亮第一次攻打魏國的大好機會。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我覺得諸葛亮的層次更高,因為諸葛亮當時讓馬在山腳下防守,經過仔細的推算和比較,找到了有利的戰鬥位置,這可以讓敵人無處可去,但馬堅並沒有跟隨諸葛亮的戰略部署,自己在結亭山上安營紮寨, 導致被敵軍圍困,敗歸,可見諸葛亮的戰略防禦更加巧妙。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諸葛亮,因為諸葛亮在歷史上很有名氣,諸葛亮是個軍事家,對兵法了解很多。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馬譚想把自己的死復活,激發士兵們的鬥志,但這只是紙上談兵。 馬譚的對手是經驗豐富的張河,他直接佔據了上山的唯一道路,沒有水糧草和援軍,馬譚注定要失敗。

    諸葛亮交給馬的任務是牽住馬,阻止張和的軍隊繼續前進,但馬並沒有按照諸葛亮的吩咐去做。 馬譚甚至不需要打勝仗,只要能阻止張鶴,任務就會成功。 諸葛亮率領的軍隊是主力,馬譚要做的就是配合諸葛亮牽制張和。

    一旦馬潭的任務失敗,蜀國主力將面臨敵人在背後受到攻擊的局面。

    諸葛亮也派了另乙個人去協助馬,但馬堅覺得自己需要掌握一定的戰鬥主動權,於是跑到山上紮營。 諸葛亮派王平去協助馬,雖然王平的軍隊只有1000人,但是他們都能打仗,但馬堅並沒有好好利用這支軍隊。 諸葛亮還派高翔和魏延分別在街亭左右兩側與馬會面,諸葛亮已經為馬鋪好了道路,但馬卻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馬健在山上紮營,本以為這樣就能佔據自然險境,卻不知道,這只會讓別人失去食物和水。 張和知道,馬譚在山上安營紮寨之後,當然不會傻傻地攻山。 他派兵堵住馬的後路,切斷馬的源源和援軍,讓馬建成了甕裡的。

    他的計畫被對方輕易破解,馬只能著急,諸葛亮交給他的任務失敗了。 ‍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馬譚沒有聽諸葛亮的勸誡在山上紮營,他的理論居高臨下,易防難攻,隨時觀察敵情,容易發現敵人的動向,方便守衛街亭。 然而,他忽略了,一旦被敵軍包圍,他雖然能看到敵軍的動向,但已經無法殺死敵人了。 這也說明了馬譚目光短淺、驕傲自大,低估了敵軍的實力,這也是他失去街亭的內在原因。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其實馬也有一定的軍事天賦,不然諸葛亮是不能委以重任的。 因為他滿身軍書,懂兵法,所以在平時作戰時,也給了諸葛亮很多策略。 只是它過於僵化地應用策略。

    人們認為,居高臨下地擁有高度優勢,從高處到低處殺死敵人可能會讓人不知所措。 從邏輯上講,這仍然是可能的。 只不過他遇到了司馬懿,司馬懿採取了圍攻切斷水源的方法。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馬譚沒有聽諸葛亮的勸告,在山上紮營,主要原因是他只知道抄戰書,並不知道按照當時的戰勢,如果能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再加上王平的協助, 那他就守著街亭,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易防難攻,掌握主動進攻。 馬譚有才華,但他不是那種獨自負責的人,他可以成為戰略家。 馬健以前跟著諸葛亮,諸葛亮檢查了一下,所以他可以好好利用它。

    獨自一人的時候,覺得自己很好,容易膨脹,不理會王平的諸多勸誡,最後錯過了青青的一生。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馬譚當時只是乙個文官,沒有打仗的經驗,所以當時確實沒有將領,就派人帶兵守街亭,諸葛亮讓他在大路上紮營,其實是根據當地地形決定的, 但他不聽諸葛亮的話,導致了那場戰鬥的失敗。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居高臨下,易防難攻。 但他忽略了水源。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這是諸葛亮的失敗,用人不當,不信任別人,如果利用王平,歷史可能會改寫!! 但它不信任他!!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沒有理由,自以為是。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居高臨下,易防難攻!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她的性格很匆忙,想先拿到功勞。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死板定兵法,居高臨下,用地來保衛街亭! 但是他們忘記了水源在低窪的地方!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因為馬健認為他的說法是正確的。 他認為,在山上紮營可以攻、退、守,而且地形非常有利。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因為馬自以為是,所以他總是想證明自己不服從軍令的能力。 他的所作所為是沒有道理的。

  24. 匿名使用者2024-01-14

    當然,它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居高臨下,容易辯護,但它忽略了水源的問題,導致失敗。

  25. 匿名使用者2024-01-13

    這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對手的陣容。

  26. 匿名使用者2024-01-12

    當然,這有一定的道理。 我認為馬譚在山上露營是乙個明智的選擇。

相關回答
18個回答2024-03-08

因為馬譚這次捅的籃子太大了,諸葛亮保護不了他。 諸葛亮六次出岐山,最接近勝利的就是這一次,街亭的位置非常重要,是蜀國補給線上唯一的出路,也是蜀國唯一的糧食路線。 諸葛亮多次征服魏國失敗,都是因為糧草的問題,蜀國的路不容易走,蜀國要順利運輸糧草非常困難。 >>>More

28個回答2024-03-08

第一次北伐,馬潭丟了街亭之後,諸葛亮為什麼不把街亭拿回來?

11個回答2024-03-08

1.關羽一直對諸葛亮的行為和指揮不屑一顧,在他眼裡,諸葛亮是乙個沒有真正天賦和學識的人,自然不會把諸葛亮的建議放在心上。 >>>More

13個回答2024-03-08

首先,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守街亭是第一次北伐成功最重要的部分,因為北伐戰線太長了,首先要解決的是士兵們的吃草問題。 >>>More

17個回答2024-03-08

在古代,有乙個詞叫棋對手,兩個人相當強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畢竟乙個人站在很高的位置,難免會有一些孤獨,這種感覺在三國時代可能最明顯,因為能者太多了, 總有能幹的兩個人一起戰鬥,你毀不了我,我毀不了你。比如司馬懿和他的仇敵諸葛亮。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