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對遺產稅有什麼規定? 法律是否規定遺產稅?

發布 社會 2024-03-25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目前,我國的稅法和政策沒有規定遺產稅的徵收。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房屋所有權繼承契稅問題的批復》,法定繼承人繼承土地、房屋所有權,不徵收契稅,非法定繼承人生前依遺囑繼承土地、房屋所有權的, 這是贈與和契約稅。

    售後公屋是產權人的合法私有財產,屬於繼承範圍。 如果子女按照遺囑繼承父親的公屋,則無需徵收契稅。 直系親屬之間的合法繼承免稅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中國徵收遺產稅有三個基本條件。

    1. 稅務機關與銀行之間的網路。

    2.個人所得稅全國聯網。

    3.物權法的頒布和實施。

    你們都是嗎? 如果您不符合要求,請不要擔心......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遺產稅法的平均起徵點為80萬元,將考慮區域經濟差異。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遺產稅是國家或地區對死者留下的遺產徵收的一種稅,在國外有時被稱為“死亡稅”。 徵收遺產稅的初衷,是想通過對遺產和贈與財產的調整,防止貧富差距過大。

    遺產稅是對遺產的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徵收的稅,是對死者去世後留下的財產徵收的。 從理論上講,遺產稅如果徵收得當,對調節社會成員的財富分配、增加社會福利事業的財政資源有一定的意義。 遺產稅通常與贈與稅一起建立和徵收。

    但是,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了吸引投資和資本流入,故意不徵收遺產稅或取消遺產稅。

    首先是稅收來源。 我國仍處於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雖然有一些較富裕的人,但總體來說還是很少的,稅收來源不容樂觀,而且這部分人的財產狀況比較分散隱蔽,很難把握自己的不動產情況;

    二是很多人對遺產稅的認識還很薄弱,對遺產稅沒有真正的了解;

    三是徵收所得的錢是有限的,容易得罪人,在徵收管理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必然會影響稅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法律分析:沒有,我國現行的稅法政策沒有規定對遺產繼承徵收遺產稅,但遺產稅的徵收正在討論中,近期可能會有相應的規定,但目前不徵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管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管理,規範稅收徵收和繳納,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稅務機關依法徵收的各類稅種的徵收、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 徵收、中止徵稅,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規定進行; 法律授權實施的,依照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徵收、停繳、減稅、免稅、退稅、補稅等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牴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納稅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必須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代扣代繳、代繳稅款。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法律分析:遺產稅是根據死者去世後留下的財產對遺產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徵收的稅款。 遺產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遺產稅額-應稅遺產淨額×適用稅率-速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 第一條 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死亡時遺留財產(包括宣告死亡),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全部遺產徵收遺產稅。 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及死亡時(含宣告死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有財產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繳納遺產稅中國。

    第二條 本條例規定的遺產稅包括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全部財產和去世前五年內發生的贈與財產。 第九條 遺產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遺產稅額——應稅遺產淨額×適用稅率——速抵額。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3-25

我國《繼承法》規定,繼承應當按以下順序進行: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More

9個回答2024-03-25

首先,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應報警。 其次,交警部門將出具相應的事故責任認定函,確認責任主體。 第三,賠償金額應根據事故責任認定檔案中的責任分工確定。 >>>More

2個回答2024-03-25

1、我國對勞動爭議實行“一審兩審制”,即勞動爭議發生後,由勞動仲裁委員會仲裁,對仲裁結果不滿意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對於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補償等不超過當地每月最低工資標準金額的12個月的爭議,以及因執行國家勞動標準而產生的工時、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的爭議,勞動仲裁委員會作出的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 雇主不得向法院提起訴訟,雇員不受此限制。3、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實行森兆北二審終審制度,對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訴,二審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為終審判決。 >>>More

4個回答2024-03-25

合同糾紛的處理方式為:依法協商協商,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達成和解協議; 通過中立第三方的努力,促進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按照仲裁協議的規定提交仲裁機構仲裁; 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More

4個回答2024-03-25

法律規定,用人單位自受僱之日起乙個月以上一年未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月薪二倍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一年以上未簽訂勞動合同的,視為簽訂無期勞動合同,凱寶明應當向勞動者支付月薪的兩倍,自無期勞動合同應當訂立之日起。雙倍工資的支付期一般不超過11個月。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