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數:分子數。
粒子數:分子、原子和離子的數量。
n=n na na 是阿伏伽德羅常數,是乙個固定值(所以物質量的比值就是分子數的比值)。
n代表物質的量,n代表粒子的數量,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所以當我們談論某種物質時,我們談論的是分子數量的比率。
例如,在 NaCl 溶液中,存在的顆粒是:鈉離子、氯離子和水分子。
如果它是乙個分子,它只是乙個水分子。
這就是粒子和分子的區別。
希望你明白。
-
分子數就是分子數......粒子涵蓋分子、原子等等。 因為分子數=n*na,因為na是乙個常數,所以物質量的比值就是分子數的比值。 N、n、v等只是乙個符號,但為了不引起歧義,大家習慣性地用某個字母來表示某種含義,比如n代表物質的量,v代表體積等,但實際上,只要事先說明,不引起歧義,用任何符號代替都是可以的。
至於粒子數=分子數,那肯定是錯的,上面說粒子的概念包括分子、原子等等。 只有當確定問題中的粒子是特定分子時,兩者才相同。
-
粒子包括分子、原子、離子等各種粒子,因此,分子的數量不等於粒子的數量。
-
答案是d,因為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29,物質的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於它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所以氣體的密度也與其相對分子質量成正比,因為只有氫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空氣小, 也就是說,密度小於空氣,因此它會沉入氫氣中。
-
d 氫氣的摩爾質量比空氣小,所以密度比空氣小,能在空氣中運動的氣球含有與空氣相同的氣體密度,所以它的密度大於氫氣,所以它會下沉。
-
答案是氫氣。 靜止在空中表示氣球內氣體的分子量等於空氣中的29左右,氣球的分子量大於29,即密度大於氣球中的氣體!! 只有氫氣的密度比氣球內的氣體小!
-
d氫氣與雨中描述的氣體密度、摩爾質量有關。
那麼,空氣的摩爾質量一般為29
氧氣 32 氯 70
CO2 44 氫氣 2
-
甲烷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氧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
因此,相同質量的甲烷量是氧氣的兩倍。
也就是說,在標準條件下,甲烷與氧氣體積的比值為二比一。
哇,在一樓,你是同位素嗎)
-
甲烷CH4 分子量為 18,氧 O2 分子量為 36,分子量比為 1:2
因為在標準條件下,具有相同物質量的氣體體積是相同的,所以在相同質量下,體積比為2:1
-
甲烷CH的分子量4 是 16,氧 O2 的分子量是 32,分子量比是 1:2,質量是 Xn(CH4)=X 16,N(O2)=X32V(CH)=N(CH4)*VM=(X*VM),16 V(O2)=N(O2)*VM=(X*VM) 32
所以 v(ch):v(o2)=(x*vm) 16 :(x*vm) 32=2:1
-
1.鈉非常昂貴,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大豆的大小。
2.淡藍色火焰,容易**,好像沒有氫氣實驗的特別測試 3、燃燒時,火焰是黃色的,這是檢查鈉的方法,只需用石蕊試劑檢查酸鹼度即可。
4.有氣體流出,產生藍色沉澱。
2na+2h2o=2naoh+h2
2氫氧化鈉 + 硫酸銅4 = 銅(OH)2 + 鈉2SO45 失去金屬光澤並生成白色粉末,潮解形成白色塊狀固體鈉被放置在空氣中形成氧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
6.生成淡黃色固體,鈉在空氣中加熱生成過氧化鈉, 7.氧化鈉與水反應,固體溶解無其他現象,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塊狀固體,與鹽酸反應與固體溶解無明顯現象,無其他現象。
太多了,不能不耐煩,就這樣吧。
-
反應是猛烈的。 過多的鈉可能是危險的。
-
反應是猛烈的。 過多的鈉可能是危險的。
點亮以檢視顏色。
2na+cuso4=cu+na2so4
-
1:鈉太大放熱,會在水面上燃燒,(我見過),做實驗很危險。
2、點燃,用燒杯蓋住水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不要混合。 3:
-
Cu + 2H2SO4 (濃縮) = 加熱 = CuSo4 + SO2 + 2H2O
每個 1molCu 反應消耗 SO42-1mol 生成 CuSO4 1mol。
反應後,so42-的數是,反應前,所以so42-被消耗掉,所以cuso4是,所以溶液中硫酸銅的量是濃度。
-
原來濃硫酸的量是,後來變成了,所以失去的硫元素(SO2)是,那麼參與反應的銅是,所以硫酸銅的濃度是。
-
讓反應的水的質量為 x g
2na + 2h2o ===2naoh +h223x)/18 x (20x)/9
因為反應產生的溶液剛好在 10 時飽和,所以有。
20x)/9]/(
解是 x=所以金屬鈉的質量是。
可能存在一些計算問題。
-
溶液的質量 m1 = x + 設鈉的質量為 x)。
NaOH 質量 m2 = x 23 * 40
m2/m1=25/(25+100)
數一數其餘的。
-
元素B已經有M層電子來證明L層電子是滿的,所以A+B=8,所以A和B都不能大於8,和元素B一樣,因為在亞外殼之外還有另一層電子,所以元素A的亞外殼也是充滿電子的, 但B小於8,所以元素A的亞殼層應該是K層,所以B=2,所以A=6,所以元素A是元素O,元素B是元素Si,所以化合物是二氧化矽,化學式是SiO2。
-
元素 b (a-b) 的 m 殼層中的電子數,- 表示 a>b,所以,這個外殼 b=2b 有 l 層,一定有 8 層,所以 a=6
即 a 是 2,6,即 o
b 為 2,8,4,即 Si
即 siO2
-
a+b=8,a 大於 b 表示元素 B 的 m 殼層中的電子數。
根據“元素a的最外層電子數為a,次級外層電子數為b”,可以確定b=2,則a=6
即元素A是氧,元素B是矽,形成的化合物是SiO2
-
Al3+ 帶 3 個正電荷,Mg2+ 帶 2 個正電荷,整個溶液呈電中性,Al3+ 和 Mg2+(離子)的量比為 2:3,推斷這兩個離子共享的正電荷相等。 2molSO4 離子混合物中的硫酸根離子帶負電荷為 4 mol,因此陽離子的 2mol 電荷的一半由鎂離子攜帶,因此硫酸鎂為一摩爾,因此硫酸鎂的質量為···自己算一算!
-
設Al的量3+ 是 2a,那麼 Mg 的量2+ 是 3a。
因為溶液是電中性的。
所以:2a 3+3a 2=2mol 2溶液:a=1 3mol
所以:m(mg2+)=3 a 24g mol=24g
-
首先,感謝您開啟轎車!
1.“A、B、C、D、E為前20個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加,b、c、d,同期”表示b、c、d為第二週期的元素;
2.“E和其他元素不在同一時期”,這意味著第四迴圈(鉀和鈣是兩種可能性) 3.“B、C和D的**氧化物最多的水合物可以相互反應”B和C氫氧化物可以反應,這意味著B和C中一定有兩性氫氧化物,即Al,並且由於“原子序數依次增加”,因此,C是Al,只有氫氧化鈉與C的氫氧化物反應, 所以 B 是 Na;C和D,態和B和D可以反應,那麼D是酸性的,在預閉塞如元素20和原子序數小於Al時,只有S,其化學H2S可以與B和C反應,所以我們知道B,Na
c,al d,s
4.“A和D是同乙個主家族”,那麼A就是O。
5.“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一時期,也不在同一主族”可以表明E是鈣。
下面填空的答案就不一一贅述了!
選擇 C 生成 Al(OH)3 沉澱物。
Al2(SO4)3 與純鹼溶液反應,三價鋁離子會與碳酸根離子雙水解,形成三價氫氧化物沉澱和二氧化碳氣體。 >>>More
這是這個問題的想法:
樣品的成分應該弄清楚,它應該含有KOH、K2CO3(、H2O(,顯然KOH佔90%,這樣就可以分別計算出10g中KOH和K2CO3的質量,可以找到K+的摩爾數。 >>>More
離子 B 的原子核外有 10 個電子+ 已知 B 是 Na
那麼 a 和 b 的原子序數之和是 24同樣,它們是短期元素。 設 a 的原子序數為 x,則 x+x+8=24 >>>More
二氧化硫溶於水形成亞硫酸,亞硫酸使氫離子電離,使溶液呈酸性,因此紫色石蕊變紅。 你說的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效能。 在高中階段,漂白僅適用於洋紅色溶液。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