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沫若的歷史劇有《屈原》《虎福》《高漸離》《孔雀膽》《唐塘之花》《蔡文記》《王兆軍》等。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 1919年,他寫了《博多灣的擁抱和兒童浴場》和《鳳凰涅槃》等詩歌。 1931年完成《甲骨文研究》和《陰周青銅銘文研究》,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兆軍》。
1941年12月,他寫了一部五幕歷史劇《唐唐之花》。 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福》《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關草》。
創造特徵:
郭沫若吸收了西方現代人生哲學的精髓,從古典人文主義到柏格森、弗洛伊德,以自然界生命無窮無盡的進取之道,從培養完美的自我人格入手,熱切呼喚完美社會秩序的到來。
他的作品充滿了對力量、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崇拜和讚美,向讀者展示了郭沫若對生命和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他用生命現象所表現出的生命衝動和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來否定既有的不合理的秩序和制度,以追求完美的人生理想來表達對生命發展和進化的追求。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郭沫若。
-
郭沫若的劇作雖然數量不多,但地方在他所有作品中的重要性卻絲毫沒有減弱。
他的六部劇作《唐堂之花》《屈原》《虎福》《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在歷史劇領域開闢了一條新路。 他的戲劇不僅關乎個人感情,而且有意識地將其作為一種特殊的鬥爭。 他的幾部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劇本,在形式上看似與現實相去甚遠,但內容卻充分展現了“以過去來說明現在”的作用,與那些膚淺無力的劇本相比,效果深邃而巨大。
正是因為當時國民黨的文學網路嚴密,反動統治者想把後方變成乙個“沉默的中國”,往往被指責,在這樣的陰雲密布之下,文學家們不得不改變寫作方式,借用歷史題材,才能更有效地達到“借過去作為現在的隱喻”的目的。 採用這種戰鬥方式,最好是擊中敵人的要害,而不會被敵人反擊。 郭沫若用自己的歷史劇來踐行這種精神。
他以豐富的想象力、對素材的細緻研究和對現實的深刻理解,以一種相互滲透的方式書寫歷史劇。 因此,他的歷史劇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 說它是歷史性的,就是它的內容“與歷史事實並不完全矛盾”。
說它是現實的,是他沒有非常狹隘地看待“現實”這個詞。
-
郭沫若的歷史劇本:
屈原,《南冠草》。
武則天《虎傅》。
卓文軍“聶言”。
唐堂之花“王兆君”。
高淡出“孔雀膽”。
蔡文吉”。
-
郭沫若創作了《唐堂之花》《屈原》《虎福》《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等六部大型歷史劇。 其中,《屈原》最受歡迎。
-
郭沫若在抗日戰爭期間(皖南事變後)創作的六部歷史劇分別是《唐堂之花》《屈原》《虎福》《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 《唐唐叢清華》講述了戰國時期義士聶徵刺殺韓湘夏的故事。 《屈原》講述了歷史人物屈原的故事,郭沫若用十天時間完成了這部五幕劇。
虎傅劇中描寫了戰國時期四君之一的信凌君為了救趙而偷走符繡的故事。《高漸離去》是郭沫若於1942年創作的作品,原名《建築》。 《孔雀膽》講述了袁夢鄭不墨和梁王用孔雀膽毒死段公的故事。
《南觀草》講述了夏婉春在明末反抗清朝的故事。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漢武帝》《秦始皇》《明朝1566》《明朝1449》《朱元章》《大明》《鄭和西行》《漢六邦》《一代皇后》《侯庸主演的《鎮官龍歌》《大秦帝國》都可以去網上搜尋一下, 好多。
除了對歷史事件的還原,服裝、建築、禮儀、制度等更多細節都值得一看,可以發現這部劇才是一部真正的良心傑作。 《走向共和》更注重人物的還原和對各種矛盾衝突的刻畫,雖然小細節略有改動,但也是一種地道的歷史風味。